ICS CCS 65.020.20 B 05 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based health and wellness 2022 - 03 - 14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4- 14 实施 发 布 DB33/T 2455—202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林业技 术推广总站、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温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丽水市生态林业 发展中心、浙江山屿海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卓梅、陶一舟、张骏、周琦、马元丹、王金凤、叶喜阳、沈爱华、张健、李 建清、吴晓华、左照江、刘海英、李胜、何小勇、徐顺雨、陈健 I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康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森林氧吧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森林康 养城镇建设。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氧吧、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康养城镇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7963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GB 37487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 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GB 37489.1 公共场所卫生设计规范 第1部分:总则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CJJ/T 134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DB33/ 97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T 209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森林康养 forest based health and wellness 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 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3.2 森林康养基地 forest base for health and wellness 配备森林康养相应的基础和医疗设施、设备及专业人员,提供森林康养服务的综合体。 1 DB33/T 2455—2022 3.3 森林康养城镇 town for forest based health and wellness 具备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健康的森林食品和深厚的森林养生文化等资源,以森 林氧吧、森林人家和森林康养基地为核心,配备相应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以游憩、度假、康养、 疗养、保健、养老等休闲养生服务为重要特色和产业发展形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镇(乡、街道)。 3.4 康养林 health care forest 群落稳定、生长良好、无明显病虫害且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森林。 3.5 森林氧吧 forest oxygen zone 依托森林、清泉、山石、溪涧、瀑布、湖泊等自然景观,具有清新空气和高浓度空气负氧离子,辅 以简单游憩设施的森林区域。 4 总体原则 4.1 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应保护森林动植物、土壤、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满 足当代人的康养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4.2 因地制宜 宜充分挖掘当地森林康养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突出地方特色。 4.3 协调发展 注重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人文景观资 源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相衔接。 4.4 产业融合 宜推动林特业与医疗、体育、养生、养老、食品、教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形成森林康养产业体系。 5 森林氧吧建设 5.1 基本要求 5.1.1 森林资源 2 5.1.1.1 森林总面积达 100 hm 以上,森林覆盖率达 80 %(湿地公园除水面以外的植被覆盖率)以上。 2 5.1.1.2 天然林或次生林面积达 20 hm 以上,主要建群树种树龄 30 年以上的树木占 50 %以上,处于稳 定阶段;人工林为中幼林或近熟林,林分密度适中、树种配置合理。 5.1.1.3 林业有害生物等级在 LY/T 1681 规定的轻度危害及以下。 5.1.1.4 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良好,无明显生物入侵现象。 5.1.2 环境质量 5.1.2.1 空气质量 2 DB33/T 2455—2022 空气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 ——全年空气 PM2.5、PM10、NO2、SO2 和 O3 日均浓度达 GB 3095 一类区标准的天数不少于 350 天; 3 ——核心区域空气负氧离子日均含量不低于 2 000 个/cm ; 3 ——核心区域空气细菌日均含量不超过 10 000 个/m 。 5.1.2.2 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GB 3838规定的Ⅱ类水标准。 5.1.2.3 声环境质量 人为噪声达GB 3096规定的1类标准。 5.1.2.4 环境辐射 远离变电站等人工辐射源及天然辐射本底值高的区域。环境中辐射量符合GB 18871的规定。 5.1.2.5 污染源 周边5 km范围内没有污染源。 5.1.3 气候舒适度 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GB/T 27963中3级(舒适)的天数不少于150天。 5.1.4 地质安全 无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 5.2 配套设施 5.2.1 交通条件 距离县级及以上城区道路车程不超过1小时。 5.2.2 康养设施 根据森林氧吧的面积,建设步道、桌椅、小亭子、休憩平台等基本康养配套设施。 6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6.1 基本要求 6.1.1 森林资源质量 2 2 6.1.1.1 康养基地森林总面积达 300 hm 以上,康养核心区连片森林面积达 25 hm 以上。森林覆盖率达 70 %以上。 6.1.1.2 天然林群落处于稳定阶段;人工林为中幼林或近熟林,林分密度适中、树种配置合理。 6.1.1.3 林业有害生物等级和生物多样性条件分别按 5.1.1.3 和 5.1.1.4 执行。 6.1.2 环境质量 6.1.2.1 空气质量 3 DB33/T 2455—2022 空气质量应达到以下要求: ——全年空气 PM2.5、PM10、NO2、SO2 和 O3 日均浓度达 GB 3095 一类区标准的天数比例不低于 90%; 3 ——康养核心区空气负氧离子日均含量不低于 1 500 个/cm 。 6.1.2.2 其他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含量低于GB 156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环境辐射 和污染源限制分别按照5.1.2.2~5.1.2.5执行。 6.1.3 气候舒适度 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GB/T 27963中 3级(舒适)的天数不少于150天。 6.1.4 地质安全 无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 6.1.5 交通条件 距离县级及以上城区道路车程不超过 1小时。 6.2 功能区划 6.2.1 主要功能区 具备接待中心、宣教展示区、康养核心区和食宿区等功能区。 6.2.2 接待中心 6.2.2.1 选址 选择一定面积、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建设接待中心。 6.2.2.2 咨询区 设置咨询区,提供地图、服务项目简介等咨询服务。 6.2.2.3 纪念品区 设置纪念品区,售卖具有本土特色、弘扬森林文化的纪念品、森林食品等。 6.2.2.4 管理中心 设置管理中心,内设康养基地管理人员工作办公室。 6.2.3 宣教展示区 建设科普馆或科教中心、科普长廓,展出动植物标本、林特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等,播放视频,开展 森林体验小游戏等。 6.2.4 康养核心区 建设森林体验、自然教育、森林运动、森林食药、森林研修或森林医疗等森林康养项目,见6.3。 6.2.5 食宿区 4 DB33/T 2455—2022 建设便捷、安全、绿色的餐饮和卫生、环保、舒适的住宿。餐饮和住宿的卫生管理、卫生指标和卫 生设计分别符合GB 37487、GB 37488和GB 37489.1的规定。 6.3 森林康养产品开发 6.3.1 森林体验 引导森林康养人员通过各种感观,包括观看森林景物、聆听鸟语虫鸣、辨闻树木气味、触摸树皮、 品味野果等感受森林,设立短距离(2 km~3 km)、中等距离(3 km~5 km)和长距离森林体验线路(5 km~ 8 km),沿途建设桌椅、小亭子、休憩平台、小木屋等设施。 6.3.2 自然教育 建设标本展厅、陈列室、视听室、解说牌示、多媒体等自然教育设施,设置自然观察、自然体验和 自然创作等课程,教授动物、植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土壤 景观等自然知识及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和自然创作的方法和技能。 6.3.3 森林运动 建设森林跑道、自行车道、赛道、健身活动场、球场等健身设施,满足开展徒步、慢跑、骑行、太 极拳、瑜伽、垂钓、皮艇、网球、赛车、极限运动等的条件。 6.3.4 森林食药 利用森林产出的食材药材,包括植物、动物、菌类等,制成营养餐、药膳和食品。 6.3.5 森林研修 在清新静谧的森林环境,开设国学、中医药学等传统文化课程。 6.3.6 森林医疗 建设森林疗养院等具医疗资质的医疗设施或机构,开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温泉疗法、芳香疗法 等,或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提供防治慢病和康复疗养的服务。 6.4 康养林营建 6.4.1 造林树种的选择 6.4.1.1 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生长良好、繁殖和栽培容易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优先。 6.4.1.2 选择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以萜烯类或芳香族化合物为主的树种,见附录 A。 6.4.1.3 选择兼有景观效果、珍贵用材或采果用途的树种。 6.4.2 营建技术 选择符合6.4.1的树种营建纯林或混交林。采用带状、块状或株间改造等方式,配置符合6.4.1的树 种,改建森林康养混交林。 6.5 配套设施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0:09: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