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CCS 65.020.20 B 05 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793—2022 代替 DB33/T 793—2010 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reen cultivation of peach 2022 - 03 - 14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4 - 14 实施 发 布 DB33/T 793—202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793—2010《水蜜桃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与DB33/T 793—2010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修改了“园地选择和管理”“栽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见第 5 章、6.1、 6.2、6.3,2010 年版第 3 章、4.1、4.2); b) 删除了“仓库”“废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排灌系统”“技术人员”“环境条件监测”“标 志标示”“投入品管理”“田间档案建立”和附录 C1-10(见 2010 年版 3.2、第 5 章、第 7 章); c) 增加了“品种选择”“苗木选择”和“桃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图”(见 5.2、5.3、附录 C); d) 修改了病虫害防治内容,增加了桃枝枯病的内容(见 6.4.1,2010 年版 4.3)。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嘉兴市农渔技术推广站、湖州市农业科技 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惠娟、孙钧、殷益明、陈昆松、李斌、周慧芬、吴大军、王莉、姚莹、张林、 王朝丽。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 年首次发布为 DB33/T 793—2010;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33/T 793—2022 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桃的产地环境、建园、生产管理、灾害性天气防范与灾后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桃的绿色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 准。 GB 19175 桃苗木 GB 38400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与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产地的环境符合NY/T 391的环境。 5 建园 5.1 园地选择 园地应选择在光照充足,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良好,土壤肥沃,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块,远离污 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以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度<5°的缓坡地为宜。 5.2 品种选择 5.2.1 早熟品种 可选择‘春蜜’‘春美’‘中桃8号’等。 5.2.2 中熟品种 可选择‘湖景蜜露’‘新白凤’‘中桃5号’‘赤月’‘金霞油蟠’等。 5.2.3 晚熟品种 1 DB33/T 793—2022 可选择‘圆梦’‘玉露’‘白丽’‘晚湖景’‘锦绣’等。 5.2.4 砧木 毛桃为主,宜采用筑波4号、筑波5号等专用抗性砧木。 5.3 苗木选择 苗木符合GB 19175的要求。 5.4 定植 5.4.1 时间 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栽植,以早为宜。 5.4.2 密度 山地株行距(2米~3米)×4米。平地和滩地株行距为(3米~4米)×(4米~6米)。 5.4.3 方法 挖好种植穴或定植沟,有机肥与土壤混匀。栽植前用1 %的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然后在2 %的石 灰液中蘸根2分钟。定植时深穴浅栽,苗木嫁接口背风,根颈部露出地面。 5.4.4 定植后管理 栽后立即浇足水并定干。定干高度山地以40厘米~50厘米、平地以50厘米~60厘米为宜。 6 生产管理 6.1 土肥水管理 6.1.1 土壤管理 宜生草栽培。结合秋施基肥(底肥)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6.1.2 施肥管理 6.1.2.1 基本要求 肥料使用按照NY/T 394的规定执行。以土壤地力确定施肥量。减控化肥用量,在保障植物营养 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以农家肥、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实行大量元 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5~0.7)∶1.2,化肥每亩(667平方 米)年折合纯量不超过45千克,其中氮肥折合纯量不超过15千克。肥料质量应满足GB 38400的要求。 6.1.2.2 基肥 基肥施入时间以秋季为宜,以有机肥为主,未结果幼龄树株施20千克~25千克,成龄树株施30 千克~50千克。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70 %地面挖环状、放射状、穴状施肥沟施肥。 6.1.2.3 追肥 2 DB33/T 793—2022 在春季萌芽期追施高氮复合肥(N∶P2O5∶K2O=25∶5∶10),在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追施平 衡复合肥(N∶P2O5∶K2O=15∶15∶15),果实转色期(第二次快速膨大后期)追施高钾复合肥或硫 酸钾,施肥量应分别占全年施肥量的5 %、10 %和15 %,施肥后及时浇水,果实采收后,中等偏弱树 势施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树势过旺不施。 6.1.2.4 叶面肥 生长期如果叶片出现缺素症状,叶面可喷布中、微量元素水溶性叶面肥1 次~2 次,间隔10 天。 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时兼施。 6.1.3 水分管理 树体萌芽前、果实迅速膨大期、采后,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多雨时期或园内有积水时,保持沟 渠畅通,及时排水。 6.2 整形修剪 6.2.1 树形 6.2.1.1 三主枝自然开心形 树干高40 厘米~60 厘米,选留3 个长势一致、分布均匀的主枝,开张角度60°为宜,每主枝上 配置2 个侧枝,侧枝上留枝组和结果枝。 6.2.1.2 两主枝自然开心形 适用于宽行密株桃园,利于机械化操作。树干高40厘米~60厘米,留2 个朝向行间的主枝,主 枝角度40°~45°。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或结果枝。 6.2.2 修剪 6.2.2.1 修剪时期 冬剪在12 月至翌年2 月进行;夏剪最少分两次进行,在5 月中下旬一次、6 月中下旬第二次。 6.2.2.2 幼龄树(1 年~3 年树龄) 夏季修剪为主,冬季修剪为辅。冬剪配合选定树形,对骨干枝、延长枝适度短截,对非骨干枝 轻剪长放,提早结果,逐步培养各类结果枝组。夏季修剪以扩大树冠为主,采用抹芽、摘心、扭梢、 拿枝、剪梢、拉枝等方法。 6.2.2.3 盛果期 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相结合,控制树冠上部和主枝背上旺枝。扭梢和疏除过密新梢的方法,保 证园内通风透光。冬季修剪要均衡主侧枝生长势、更新枝组,防止内堂空虚,结果部位外移,延长 枝应抬高角度;夏剪疏枝要留桩。 6.2.2.4 衰老期 以更新为主,回缩修剪。对副主枝、侧枝轮换回缩;疏除过密和弱小结果枝组,促发下部和内 膛新枝,逐步培养新的结果枝组,复壮树冠。 6.3 花果管理 3 DB33/T 793—2022 6.3.1 原则 对花量大、坐果率高的品种,前一年结果量多,树势较弱的树进行疏花,无花粉或者生理落果 严重的品种以疏果为宜,不宜疏花;疏果分次进行,早熟品种宜早疏。 6.3.2 疏花 在花蕾期进行,先疏除发育不良、畸形的花蕾,再疏除枝条背上花蕾。 6.3.3 辅助授粉 对花量少、坐果率低的品种,以及花期遭遇不良天气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授粉,授粉需注意避 开中午高温时间或阴雨天气。也可放蜂进行辅助授粉。 6.3.4 疏果 第一次在幼果生理落果后,大约花后20 天~30 天。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第二次结合 定产按不同品种控制叶果比,在套袋前完成。留果量为:长果枝留3 个~4 个、中果枝2 个~3 个、 短果枝1 个。采前落果严重的品种,留果量要比预定产量多出10 %。 6.3.5 套袋 对中晚熟品种进行套袋。果袋应选择韧性好、透气性好的专用果袋。一般使用单层袋。套袋前 喷施农药1 次~2 次,预防病虫害。农药不能用黄、黑色粉剂和乳油农药。不易着色的品种,采前5 天~10 天拆袋。 6.4 病虫害防治 6.4.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种类有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炭疽病、流胶病、枝枯病等;主要虫害种类 有红蜘蛛、桑白蚧、蚜虫、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病虫害周年防治历参见附录A。 6.4.2 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农药 的选择和使用参照NY/T 393。桃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案参见附录B。 6.5 果实采收 6.5.1 采收成熟度 根据品种及运输距离确定采收期。软溶质和采收前易落果品种应在生理成熟时及时采收;硬肉 品种可适当晚采。当地销售的果实达到8 成时采收;远途运输和冷库运输的果实成熟度达到7.5 成 时采收。 6.5.2 采收 分批采收,在晴天上午或阴天进行,避开高温、雨天。采前10 天~15 天停止灌水。采收时应 轻拿轻放。采收后要放在阴凉干燥处预贮藏,有条件的宜进行预冷处理。 7 灾害性天气防范与灾后管理 4 DB33/T 793—2022 7.1 台风 采取立支柱支撑挂果枝条。开沟排水,排除积水,及时进行果园树体和地面消毒。 7.2 高温干旱 果园覆草、树盘覆盖等措施减少危害。有条件的果园可布置喷灌或微喷设施。 7.3 低温防范 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冻前果园灌水、熏烟、树体喷水。 8 模式图 桃绿色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附录C。 5 DB33/T 793—2022 AA 附 录 A (资料性) 桃主要病虫害及期防治时期 桃主要病虫害及期防治时期见表A.1。 表A.1 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时期 种类 危害症状 主要防治时期 萌芽后嫩叶刚抽出即呈红色卷曲状,以后叶片皱缩变褐色,后期病叶表 缩叶病 面生出一层银白色粉状物。新梢受害时变成灰绿色或黄色,节间缩短、 叶片簇生,严重时病梢扭曲、枯死。 细菌性 穿孔病 褐腐病 炭疽病 流胶病 春季叶片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成为近圆形或不规 则褐色病斑、枝条暗褐色小疱疹;夏秋季枝条皮孔中心水渍状圆形暗紫 色斑点。 春季嫩叶边缘褐色水渍状病斑。主要危害果实,病果腐烂后失水干缩成 休眠期加强清园,减少病原菌 萌芽前和谢花后,喷药预防保护 “僵果”,常悬挂于枝上经久不落。 叶片或果实长圆形褐色病斑。

pdf文档 DB33-T 793-2022 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793-2022 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793-2022 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793-2022 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1:11:0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