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HJ/T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999-08-18发布 2000-01-0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HJ/T44—1999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一氧化碳测定。 1.2本标准检出限为20mg/m,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60~15×10°mg/m。 2方法原理 一氧化碳(CO)对4.67μm,4.72μm二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吸 收值与一氧化碳的浓度呈线性关系(遵循朗伯-比耳定律),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3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4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CO标准气体:其浓度应达到仪器满量程的90%100%,用来校正仪器。 业标准信息 4.2变色硅胶。 4.3玻璃棉。 5仪器 5.1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 抗干扰:对CO,和H,0分别具有2000:1和1000:1或更好的抗干扰; 精确度:±3%(满刻度); 量程:0~50000mg/m。 5.2采样仪器 5.2.1采样管 用不锈钢、硬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的管料,其头部塞有适当量的玻璃棉(4.3)。 5.2.2抽气泵 密封隔膜泵或具有同等效果的其他泵。 5.2.3采气袋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08-18批准 2000-01-01实施 1 HJ/T44-1999 铝泊复合薄膜气袋。 5.2.4连接管 硅橡胶管,口径与其连接部件相配。 5.2.5弹簧夹。 5.2.6除湿装置 一般情况下采用气体吸收瓶中填装玻璃棉,依靠烟气冷却凝结水份除湿;若烟气温度高,含湿量大, 需采用冷凝器除湿。 6样品采集和保存 6.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16157—1996中9.1.1和9.1.2执行。 6.2采样时间和频次 按GB16297—1996中8.2.1执行。 6.3采样系统的连接 按照不同的采样和测定方式,采用下面几种方式连接采样系统。 6.3.1当排气筒口径<0.4m时,可将仪器探头直接插入排气简采集样品和测定,见图1。 图1 1.排气筒;2.探头;3.抽气泵;4.除湿装置;5.测定仪器 6.3.2当排气筒口径较大(>0.4m)时,应使用适当尺寸的采样管(5.2.1)仍按图1所示连接装置。 6.3.3当用采气袋集气后,带回实验室测定时,按图2所示连接采样装置。 急服务平 图2 1.采样管;2.抽气泵;3.气袋 6.4样品采集 把采样管头部插入排气简采样点位置,用排气筒中的气体清洗采样管2~3次,即可直接通入仪器进 行测定(仪器自身带有抽气泵)。 如果使用铝泊复合薄膜袋采样,按图把待测气引入采气袋,用烟气清洗3次,然后采满气袋,用弹 簧夹夹住入口。 根据烟气温度和含湿量大小,选用不同的除湿装置(5.2.6)。 6.5样品的保存 2
HJ T 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7 23:43:50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702.0 K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18867-2014 电子工业用气体 六氟化硫.pdf
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9-10-21.pdf
GB-T 32926-2016 信息安全技术 政府部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管理规范.pdf
GB-T 40064-2021 节能技术评价导则.pdf
GB-T 32333-2015 滚动轴承 振动 加速度 测量方法及技术条件.pdf
中国移动 5g r17、r18技术解读.pdf
GB-T 5155-2022 镁及镁合金热挤压棒材.pdf
tc260 汽车电子网络安全标准化白皮书 2018.pdf
GB-T 34575-2017 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pdf
GB-T 5195.1-2017 萤石 氟化钙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和蒸馏-电位滴定法.pdf
T-HIS 012—2022 数字化超高压油泵.pdf
GB-T 12143-2008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pdf
GB-T 43803-2024 科研机构评估指南.pdf
GB-T 36474-2018 半导体集成电路 第三代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DDR3 SDRAM)测试方法.pdf
GB-T 29755-2013 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pdf
GB-T 35681-2017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功能规范.pdf
GB-Z 41599-2022 车辆总质量监测.pdf
GB-T 20277-2015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测试评价方法.pdf
CSA 面向IAM的零信任原则与指南.pdf
GB-T 40370-202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能耗指标计算方法.pdf
1
/
3
5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702.0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