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CCS B 05 洛 DB4103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103/T 140-2022 洛河艾栽培技术规程 2022-05-16 发布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6-16 实施 发 布 DB4103/T 140-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洛阳市园艺工作站、伊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中心、洛阳市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洛阳市种子管理站、孟津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河南省农业农村 厅机关服务中心、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舒尔康艾制品有限公司、伊川艾鑫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起草人:田玉广、尤宇新、李建锋、王霞辉、杨辉、代红兵、王小丽、许肖云、卫艳利、马 俊利、王磊、李芳、师媛媛、王永波、刘风英、马民、常灿芳。 I DB4103/T 140-2022 洛河艾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洛河艾的定义、生长环境、繁殖、栽培与管理、虫草害防治、翻茬重栽、采收及包装 贮藏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洛河流域洛河艾的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 305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洛河艾 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生长在洛河流域而得名。洛河艾株高 0.8 m~2.0 m,茎具明显棱条, 上部分枝。叶厚、掌状,缺裂浅,香气浓,叶背多具灰白色或白色绒毛,单叶互生。花期 9 月~10 月, 果熟期 11 月~12 月。干叶燃烧能力极强,烟呈灰白色,烟味友好无刺激。 4 环境要求 4.1 气候条件 洛河艾生长在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日照充足,冬季干冷、雨雪稀少的气候条件下。年均日照 时数为 2141.6 h,海拔 1000 m 以下的向阳丘陵、缓坡山地、沟坎和平地。 4.2 栽培条件 洛河艾生长的土壤类型以弱酸偏碱的壤土或棕壤为主,土层厚度>30 cm,pH 6.3~7.8。在荒坡、 田边、地头等地均可种植,最适宜在洛河滩涂地和两岸丘陵地栽培,附近无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 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59 的规定,灌溉水符合 GB 5084 的规定,土壤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5 繁殖方法 1 DB4103/T 140-2022 5.1 根段繁殖 9 月~10 月,最后一茬艾草收获后把 2 a~3 a 生洛河艾根全部挖出,切段,每段长 5 cm~8 cm, 作为繁殖根茎。 5.2 根孽苗繁殖 在两年生艾田中,当根孽苗生长高度 15 cm~20 cm 时,在雨后或浇灌后,挖取幼苗,一般每墩挖 出 2~3 株,自带根茎长度>8 cm,3 月~9 月均可进行繁殖。 5.3 分株繁殖 幼苗生长高度 20 cm~30 cm 时,在雨后或浇灌后,挖出整株分成数株即可。 6 栽培 6.1 整地 冬前深翻,冻伐熟化,旋耕 2~3 次。结合犁耙每亩一次性施足腐熟有机肥 500 kg~1000 kg,或复 合肥(N、P、K=15:15:15)40 kg~80 kg,翻入土层。作栽植畦,畦宽约 2 m,长度随地势而定。四周 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烂根。 6.2 栽种 3 月~9 月,选择壮苗,土壤墒情好进行。按株行距 20 cm×30 cm,每穴 1~2 株。移栽时根系平 放且舒展,覆土压实,栽后及时浇水,2 d~3 d 再次浇水保苗。 10 月~11 月,挑选长 5 cm~8 cm 根茎,埋根种植。土壤含水量为 50%~60%时用拖拉机开沟, 沟宽约 30 cm,深约 12 cm,将根段均匀撒入到沟底,耙平保墒。 7 田间管理 7.1 除杂 第一年移栽后,幼苗生长 40 cm 以上时,人工拔除幼苗中混入的艾蒿,确保洛河艾纯度。 7.2 除草 栽植第一年必须人工拔除大草,2 月~4 月结合中耕除掉幼嫩杂草。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 叶期,每亩用 5 %精喹禾灵乳油 40 mL~60 mL,兑水 40 kg~50 kg 对全 部艾田进行喷雾处理。 多年生禾本科杂草。4~6 叶期,每亩用 5%精喹禾灵乳油 130 mL~200 mL,兑水 40 kg~50 kg 进 行喷雾,防止重喷、漏喷。 7.3 施肥 7.3.1 一般要求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7.3.2 苗期追肥 2 DB4103/T 140-2022 移栽当年进行 1 次,苗高 40 cm(具体时间依长势而定)时,每亩施用尿素 6kg 作提苗肥,阴雨天 撒施。尿素催苗仅适合当年栽种地块,以后各生长期(即二茬、三茬等)不得使用,否则影响挥发油的 积累。 7.3.3 割后施肥 收割后均要撒施一次。在苗高 30 cm~40 cm 时,趁阴雨天每亩撒施复合肥(N、P、K=15:15:15) 15 kg~20 kg,促使艾草健壮生长,叶厚杆壮。 7.3.4 秋季施基肥 10 月~11 月进行,整理清除枯枝残叶,每亩撒施或沟施腐熟有机肥 1000 kg~1500 kg,促使艾 根生长肥壮。 7.4 灌溉排水 每茬艾草收割后,期间遇干旱灌水。畦面漫灌、喷灌均可。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 规定。 田间保持雨季排水沟通畅,防止长时间积水。 7.5 虫草害防治 7.5.1 农业防治 每次收割后及时清地,残枝败叶集中深埋或无害化处理。每年冬季结合中耕除草,深翻土壤,阻止 虫卵在土中越冬。 7.5.2 化学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如必须施用农药时,按 NY/T 393 执行。主要虫草害防 治措施参见附录 A(资料性)。 8 翻茬重栽 栽培 3 a 后,艾草根系盘错,宿根多,生长变弱,需重新翻地栽种。最后一茬收割后挖出根茎,捡 拾较长根茎用于再次繁殖,剩余的可以通过旋耕机粉碎留在土壤中,深翻或旋耕深度 15 cm~20 cm。 9 采收 9.1 收割 第一茬收割在端午节前后 7 d,睛天收割,收割前查看天气,原则上 7 d 内无雨为佳。忌连阴雨期间 收割。收割后原地放置在田间,2 d~3 d 翻动一次,晒至八成干时运回晾晒场,或打捆销售。第二、第 三茬收获时间视生长高度确定。 9.2 脱叶 人工脱叶。适用于小规模生产,收割后及时脱叶。在脱艾叶前,人工清除附着在植株上的藤蔓植物 及其它植物落叶等杂质,去除植株下部自然失水干枯的艾叶,然后抖净附着在茎杆枝叶上的泥砂。将脱 叶集中在晾晒场,摊晾叶片时 1 d~2 d 要翻动一次,以免沤黄,先期勤翻,待晾晒至七成干时可 3 d 翻一次,八成干时可 7 d 翻动一次,当叶片含水量小于 14%时(手抓叶片聚集而不破碎),即为全干。 3 DB4103/T 140-2022 机械脱叶。收割后或晒至半干时均可进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但脱叶过程中会掺杂部分枝条,艾 叶纯度受到影响,出绒率下降。干湿程度把控同人工脱叶操作。 提取艾精油,用鲜艾叶带茎杆提油更佳。 10 包装、贮存 10.1 包装 全棵艾草在八成干时进行打捆,包装材料应干燥、洁净。对于人工、机械脱叶包装,用打包机打包, 也可用麻布袋盛放。 10.2 贮存 全棵艾草、艾叶须存放在通风干燥场所,防雨淋。堆垛时垫木板或塑料薄膜,堆垛高度以库房高度 确定,原则上十层以下。储藏按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以上进行标记。期间进行抽样,测 试含水量,发现含水量超标,要及时翻垛、拆包重晾,做到勤养护。仓储库房保持通风良好。 4 DB4103/T 140-2022 AA 附 录 A (资料性) 常见虫草害防治措施 常见虫草害防治措施表 A.1。 表 A.1 防治对象 蚜虫 防治时期 农药名称 常见虫草害防治措施 使用剂量 施药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数(d)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g 喷雾 14 3%啶虫脒微乳剂 2000~2500 倍液/ml 喷雾 14 21%噻虫嗪悬浮剂 4000~5000 倍液/ml 喷雾 21 3~5 叶期 5%精喹禾灵乳油 每亩 40 mL~60 mL, 兑水 40 kg~50 kg。 喷雾 — 4~6 叶期 5%精喹禾灵乳油 每亩 130 mL~200 mL, 兑水 40 kg~50 kg。 喷雾 — 发生盛期 草害 注:农药使用以最新版本 NY/T 393 的规定为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4103-T140-2022 洛河艾栽培技术规程 洛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3-T140-2022 洛河艾栽培技术规程 洛阳市 第 1 页 DB4103-T140-2022 洛河艾栽培技术规程 洛阳市 第 2 页 DB4103-T140-2022 洛河艾栽培技术规程 洛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2:26:2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