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CCS B 05 鹤 4106 壁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6/T 66—2022 宝亮 5 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2022 - 06 - 30 发布 2022 - 07 - 20 实施 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06/T 6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鹤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冠丰种业有限公司、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浚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河南 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鹤壁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河南省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新民、张宝亮、王怀苹、张守峰、张山保、牛青侠、张守霞、蒋玉栋、庞俊 奔、郭宇、王丽娟、陈秀秀。 I DB 4106/T 66—2022 宝亮 5 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宝亮5号小麦的生产条件、播前准备、播种技术、冬前管理、春季管理、中后期管理、 去杂保存、单收单贮及生产档案等。 本文件适用于宝亮5号小麦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宝亮 5 号 高产多抗型小麦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28,品种来源:豫麦52// 周麦16/cp11-06。 拔节期 正常生长的小麦,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 ℃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 cm~ 2.0 cm时期。 旺苗 2 正常播期播量,越冬期每667 m 麦田总茎数在100万头以上。 壮苗 2 正常播期播量,越冬期每667 m 麦田总茎数在70万头~90万头。 弱苗 2 正常播期播量,越冬期每667 m 麦田总茎数在60万头以下,或个体发育较小或脱肥或晚播地块的麦 苗。 4 生产条件 1 DB 4106/T 66—2022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沟渠等配套基础设施良好的地块。耕层厚度大于20 cm, 土壤耕层0 cm~20 cm有机质含量不小于1.3%,全氮含量不小于0.09%,有效磷(P2O5)含量不小于20 mg/kg, 有效钾(K2O)含量不小于100 mg/kg。 5 播前准备 基肥 2 5.1.1 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根据土壤的肥力基础,推广测土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土壤每 667 m 补施铵 2 3 3 态氮肥 3 kg,以加速秸秆腐解。没有秸秆还田的田块,每 667 m 增施农家肥 3 m ~4 m 。 2 5.1.2 根据土壤的肥力基础,推广测土平衡施肥。每 667 m 施纯氮 12 kg~14 kg,五氧化二磷(P2O5) 9 kg~10 kg,氧化钾(K2O)6 kg~9 kg 或硫酸钾(k2SO4)12 kg~16 kg。如果土壤氧化钾含量在 150 mg/kg 以上,可以不施钾肥。底氮用量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因土质和肥力而定,两合土地块底追比例为 5:5,壤 质土壤底追比例为 6:4;土壤粘重或灌溉条件差地块底追比例为 7:3。 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发生种类,选择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专用种衣剂或拌种剂,并按照推荐剂量进 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应符合GB/T 15671的要求。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10的要求。 土壤处理 2 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块,每667 m 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 kg~2 kg,或5%毒死蜱2 kg,或3%辛 硫磷颗粒剂2.5 kg,混合沙土15 kg~20 kg,于耕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异 2 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 m 用量250 ml,加水2 kg,拌细土25 kg配成毒土施用。 精细整地 5.4.1 采用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方式,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 5 cm。玉米秸秆还田时,用秸秆还田机粉碎 两遍。 5.4.2 深耕 25 cm~30 cm,或深松 35 cm~40 cm。耕后旋耕 2 遍,深度 12 cm~15 cm。深耕应配合 细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粘地块,更应掌握好宜耕期,利于粉碎坷垃,塌实土壤,清 除根茬,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播种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要求。 6 播种技术 足墒下种 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两和土18%~20%,粘土20%~22%,若低于上述指标,应浇好底墒水,保 好口墒,确保一播全苗;土质粘重的土块,先播种,后喷灌或浇蒙头水。 播期与播量 2 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20日,每667 m 基本苗为14万株~22万株,播量7.5 kg~10 kg。较适宜播 2 期每推迟一天播种,每667 m 应增加播种量0.25 kg。 播种与镇压 6.3.1 播种 2 DB 4106/T 66—2022 宜采用机械精播耧宽窄行播种(宽行:窄行=23 cm:13 cm)或等行距播种(18 cm~23 cm),播 种机应以5 km/h的速度匀速行进,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深3 cm~ 5 cm。若墒情不足,播种深度可以加深至6 cm。 6.3.2 镇压 播种后根据墒情进行镇压。晴天或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应及时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 墒情好的,待表层土壤散墒泛白后镇压。宜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 7 冬前管理 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对有缺苗断垄(10 cm以上无苗为“缺苗”;17 cm以上无苗为“断垄”) 的地方,用该品种的种子浸种至露白后开沟撒播,墒情差的开沟浇水后补种,或在小麦三叶期至五叶期 补苗,移栽时覆土深度 “上不压心、下不露白”,并及时浇水。 酌情冬灌 在11月下旬~12月上中旬,当日平均气温降至3 ℃~5 ℃时,墒情不足、出苗不好或整地质量差、 2 土壤塇松的麦田,每667 m 补施尿素5 kg,浇越冬水一次。对冬前降雨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和群个体生 长正常的麦田,不浇冬水。 化学除草 在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6 ℃以上时进行化学除草。以猪殃殃、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 主的麦田,用二甲四氯、双氟磺草氨、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苯磺隆、噻吩磺隆等按药剂说明书喷施; 以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酸、甲基二磺隆等按药剂说明书喷 施。混生杂草用甲基二磺隆、苯磺隆、双氟磺草氨按药剂说明书喷施。药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要 求。 8 春季管理 合理追肥 2 小麦返青期,弱苗应以促为主,每667 m 麦田可趁墒穴施或结合浇水追施10 kg~15 kg尿素。对于 壮苗,以中耕除草为主,到拔节期基部第一节间固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时(3月25日以后)结合浇水 追尿素10 kg。对旺苗类麦田,适度延后追肥,酌情减少用量至5 kg~1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 的要求。 控旺防倒 2 在返青至起身后5 d~7 d,对生长较旺(每667 m 100万株以上)、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可采用多效 2 2 2 唑50 g/667 m 或壮丰安30 mL/667 m ~40 mL/667 m ,兑水30 kg防止倒伏发生。宜在气温10 ℃以上, 均匀喷施药剂,不应重复,以免引起药害。 病虫害防治 3 DB 4106/T 66—2022 小麦返青之后,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红蜘蛛、蚜虫等几种病虫害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严重。 防治时间为3月中旬,病虫发生严重的年份应隔5 d~7 d连续喷药2次。常用的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剂有烯 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常用的杀虫剂有吡蚍林、噻虫嗪、氯氟氰菊酯、克螨特等。农 药使用应符GB/T 8321.10的要求。 预防晚霜冻害 拔节后如有寒流天气,应于寒流前2 d~3 d酌情浇水预防霜冻,寒流过后,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 2 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应及时追肥浇水,每667 m 追施尿素5 kg~10 kg,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划锄中耕 浇水施肥后待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提高地温,灭除杂草;对肥力较高且有旺长趋势 的麦田应深中耕控制旺长。 9 中后期管理 病虫害综合防治 2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每667 m 用20%粉锈宁75 g和50%多 菌灵粉剂75 g~100 g(或12.5%烯唑醇30 g,或25%氰烯菌酯粉剂30 g~50 g)和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加 10%吡虫啉10g和磷酸二氢钾100 g,兑水50 kg。配制药剂应采取二次稀释的方法,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 害,田间喷药应选在无露水情况下进行,喷药后6 h内遇雨应补喷。 赤霉病防治 2 小麦齐穗期每667 m 麦田用50%多菌灵50 g,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 ml,或40%戊唑醇·咪鲜胺30 g, 或25%氰烯菌酯100 mL,加水均匀喷雾进行预防;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再防治一次,效果明显。 叶面喷肥和预防干热风 2 扬花期后7 d~10 d每667 m 麦田用200 g磷酸二氢钾和1 kg尿素和40 mL麦健,加水50 kg进行叶面 喷施,可提高粒重、防止早衰和增加对干热风的抵抗。 控制浇水 小麦发育进入灌浆期,应适当控制浇水,如遇干旱,可在扬花后或灌浆初期浇水。小麦乳熟期至收 割阶段不应浇水,以免影响籽粒品质。 10 收获和贮藏 收获 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期(麦叶、麦穗全部变黄,茎秆还有一定弹性,大部分籽粒变硬),应单独 收割、单独凉晒,不宜长时间在水泥晒场暴晒,入仓籽粒水分应不大于13%。 贮藏 品种杂质率不大于1%,单仓贮藏于避光、常温、干燥、通风处。同时,做好库房消毒、杀菌、清洁、 防虫灭鼠等工作。不应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4 DB 4106/T 66—2022 11 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记录生产过程、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5

pdf文档 DB4106-T 66-2022 宝亮5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鹤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6-T 66-2022 宝亮5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鹤壁市 第 1 页 DB4106-T 66-2022 宝亮5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鹤壁市 第 2 页 DB4106-T 66-2022 宝亮5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鹤壁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2:29:1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