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825.2—2023
代替 DB33/T 826 —2011
珍贵彩色树种营林技术规程
第2部分:红豆树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ilviculture of precious and color tree
species—Part 2:Ormosia hosiei
2023 - 02 - 27发布 2023 - 03 - 29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825.2 —2023
I 前言
本部分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部分是 DB33/T 825 《珍贵彩色树种营林技术规程 》的第2部分。DB33/T 825 已经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楠木;
——第2部分:红豆树。
本部分代替DB33/T 826 —2011《红豆树栽培技术规程》, 与DB33/T 826 —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改动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造林地选择(见第 4章,2011年版的7.2);
b) 删除了种子采收(见 2011年版的4.2)、种子处理(见 2011年版的4.3)、种子贮藏(见 2011
年版的4.4);
c) 更改了良种选用(见 5.1,2011年版的4.1);
d) 更加了苗木规格(见 5.3,2011年版的7.5);
e) 更改了栽植穴规格(见第 6章,2011年版的7.3);
f) 更改了造林模式 (见第7章,2011年版的7.4);
g) 更改了栽植密度(见 8.2,2011年版的7.6);
h) 更改了施用基肥(见 8.3,2011年版的7.7);
i) 增加了补植(见 8.5);
j) 更改了幼林抚育(见 9.1,2011年版的8.2);
k) 更改了追肥(见 9.2,2011年版的8.3);
l) 增加了绑扶(见 9.3)。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 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 组织实施 。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龙泉市 林业科学研究 院、庆元县实验林
场、淳安县 千岛湖林场。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振、周志春、张东北、陈焕伟、吴小林 、王秀花、周红敏、徐建斌 、徐红霞、
吴国亮、骆先有、吴仁超、 揭任娟。
本部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2011年首次发布为 DB33/T 826 —201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33/T 825.2 —2023
1
珍贵彩色树种营林技术规程
第2部分:红豆树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红豆树( Ormosia hosiei )人工林栽培的 术语和定义 、造林地选择、良种壮苗、林地
准备、造林模式、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
本部分适用于红 豆树适生区人工林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部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部分。
LY/T 3055 红豆树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大规格容器苗 large-sized container seedling
采用较大规格容器培育的 2年~3年生轻基质容器苗。
[来源:DB33/T 2213—2019,3.1]
3.2
竞争枝 competition branch
生长旺盛 ,与主干枝竞争生长的枝条。
4 造林地选择
宜选择海拔 600 m以下、土层深厚肥沃、土壤 pH4.5~7.5、水分充足、土壤疏松、透气性与排水良
好,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山地的中下坡位林地 ,或四旁绿化地。不应在风口、积水洼地和山顶、
山脊部位造林。
5 良种壮苗
5.1 良种选用
选择经审(认)定的良种或 20 年及以上的优良 母树种子 。
DB33/T 825.2 —2023
2 5.2 苗木培育
按LY/T 3055 执行。
5.3 苗木规格
宜选用大规格容器苗或 2年生及以上地栽苗,要求主干通直、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冻害和无机
械损伤。苗木等 级按LY/T 3055 执行,地栽苗应带土球,土球直径为地径的 6倍~8倍。
6 林地准备
山地造林需处理采伐剩余物,劈除和清理林地杂草、杂灌,将采伐剩余物清理出林地或沿坡水平带
状清理归堆,堆放在种植行间。块状整地 120 cm×120 cm,翻挖深度20 cm以上。栽植穴规格 50 cm(长)
×50 cm(宽)×40 cm(深)。
7 造林模式
分山地造林和四旁种植两种栽植模式。山地造林宜营建 33 350 m2(50 亩)以下 块状的纯林,或与松
杉及其他阔叶树种 2:1混交。四旁栽植应根据立地条件、空间状况和培育目标等纯林或 多树种栽植,或
与造林地上已有树种搭配种植。
8 栽植
8.1 时间
地栽苗宜在苗木进入休眠期,至翌年春萌芽前造林,严寒的冬季不应种植。容器苗除夏季高温冬季
严寒外均可造林,一般在当年 10月~12月或翌年 2月~5月种植,且宜在雨后阴天时栽植。
8.2 栽植密度
纯林造林 株行距( 2.5 m~3.0 m)×(2.5 m~3.0 m),混交造林 株行距( 2.0 m~3.0 m)×(2.0 m~
3.0 m)。
8.3 施用基肥
每穴均匀施入腐熟的栏肥等有机肥 2.0 kg~2.5 kg或0.20 kg~0.25 kg磷肥和0.03 kg~0.05 kg的复
合肥作基肥 。施基肥后回表土。
8.4 栽植方法
地栽苗应随起随栽 ,栽植前应修剪,剪去 部分叶片,修整起苗时损伤的根系切口 ,剪除基部萌芽条
及竞争枝 。容器苗栽植时应脱去容器袋 。栽时应苗干直立, 栽植深浅应以根茎部位与林地地面齐平为宜,
分层覆土压实。覆土略高于 根际5 cm~10 cm为宜,下紧上松。
8.5 补植
造林当年秋冬或次年春,根据造林成活 率状况及时补植,确保当年成活率 达95%以上,第二年保存
率达85%以上。
DB33/T 825.2 —2023
3 9 抚育管理
9.1 幼林抚育
造林后第 1年~第3年,每年抚育 两次,分别于 5月~6月和10月~11月各抚育一次。 5月~6月以锄草
和劈除杂灌木为主, 除去苗木周边的杂灌杂草和藤蔓, 10月~11月锄草结合扩穴培土, 培土高度为 5 cm~
10 cm。造林后第 4年~5年,每年 9月~10月进行全面劈除草灌。
9.2 追肥
施肥宜在阴雨天气土壤湿润时进行。在造林后第 2年和第3年的5月~6月,结合幼林抚育每株沟施或
穴状施用 0.05 kg~0.10 kg的复合肥。结合中龄林间伐每株沟施或穴状施用 0.5 kg~1.0 kg的复合肥。
9.3 绑扶
栽植后应及时插杆绑 扶,可选粗度 3 cm~5 cm、高度3 m以上的竿子,距离植株 10 cm处深插,自下而
上每年绑缚 2次,可分别结合 5月~6月和10月~11月的抚育进行。
9.4 修剪
每年11月~翌年2月结合抚育,进行一次修剪。剪除基部萌芽条、最大树冠以下主干分枝和上部竞
争枝,保留中部和上部正常营养枝。最终树干修枝高度至 4 m以上。对被冻、晒、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害
等损坏主干的植株,于休眠期截干,重新 培养主干 。
9.5 间伐
当林分郁闭 度0.95以上时应进行第 1次间伐,主要伐除伴生树种及生长不正常的被压木、弯曲木和
病株等, 间伐强度 20%~40%,保留密度为 70 株/667 m2(亩)~85株/667 m2(亩)。 第1次间伐5年后,
林分郁闭 度0.85以上时进行第 2次间伐, 间伐强度 30%~40%,保留密度为 40 株/667 m2(亩)~ 50 株/667
m2(亩)。
10 病虫害防治
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 A。
11 档案管理
生产单位应建立完整、真实的生产栽培管理的纸质和电子档案,包括造林地位置、 面积、种苗来源、
整地、种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作业的用工和物料消耗等,档案长期保存。
12 模式图
红豆树栽培标准化技术模式图见附录 B。
DB33/T 825.2 —2023
4 A A
附录 A
(资料性)
红豆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红豆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见表A.1。
表A.1 红豆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侵害部位 病虫害名称 防治方法
叶 角斑病 发病初期交替使用 1:2:200~300(石灰:硫酸铜:水)倍波尔多液,或 25%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 250~500倍,或75%可湿粉剂百菌清 800倍~1 000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1 000倍液等, 10 d~15 d 喷洒1次,连续 3次
叶 蚜虫 可用25%吡虫酮可湿性粉剂 2 000倍~3 000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倍~1 500倍液,或 5%氯氟·啶虫脒乳油750
DB33-T 825.2-2023 珍贵彩色树种营林技术规程 第2部分:红豆树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5-01 06:49: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