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150 B 52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 1109-2011 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reshwater mussel non--nucleated pearl nurturing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1-09-01 发布 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 1109—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珍珠协会、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建林、陈校辉、陈学进、葛家春、蔡永祥、徐在宽、许志强、席胜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SC/T 1109-2011 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无核珍珠养殖的环境条件及设施、繁殖与稚幼蚌培育、接种、育珠蚌养殖、蚌病防 治、珍珠采收及存放。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进行淡水无核珍珠育珠生产;其他种类淡水珍珠 蚌育珠生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20553三角帆蚌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钩介幼虫glochidium 三角帆蚌在繁殖过程中,受精卵胚胎发育到破膜后,需寄生在鱼类等水生动物身上以完成变态发育 列着许多小齿,在闭壳肌中间有1根细长的足丝。虫体长0.26mm~0.29mm,高0.29mm~0.31mm。 3. 2 寄主鱼 host fish 供钩介幼虫寄生、完成变态发育的鱼。 3.3 稚蚌 juvenile mussels 钩介幼虫寄生到鱼体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后逐渐从鱼体上脱落变成稚蚌,壳长0.2mm~ 0.3mm,呈白色透明体,斧足很长,纤毛不停地摆动,可前后运动。 3. 4 幼蚌 young mussels 稚蚌培育到1cm左右时即可出池,转入幼蚌培育阶段。生产上,一般将壳长1cm~9cm的蚌称为 幼蚌。 3.5 细胞小片mantle piece 外套膜的边缘膜内、外表皮被分离后,把外表皮切成用于接种的块状膜片。 3. 6 1 SC/T 1109-2011 撕膜法 method for tearing mantle 用剪刀将边缘膜剪下,放在玻璃板上,使外表皮朝上,用镊子夹住一端,用另一只平头镊子夹住外表 皮向后轻轻撕剥,使内外表皮分离。或不将边缘膜剪下,把边缘膜从壳边翻起,表皮向上,用刀沿外套膜 痕轻轻割断外表皮与外套膜肌联接处,再用镊子夹住外表皮的一端,轻轻撕拉,使内外表皮分离。 3.7 插片mantle piece insertion 把细胞小片植人外套膜组织内的操作过程。 3. 8 作业蚌 material mussel 用于制取和插植细胞小片的蚌。 3. 9 育珠蚌 post - operative mussel 已完成细胞小片插植、用来培育珍珠的蚌。 4环境条件及设施 4.1场地 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4.2水质 应符合NY5051的规定,其他主要物理因子指标见表1。 表1主要物理因子指标 养殖阶段 变态培育 稚蚌培育 幼蚌培育 亲蚌培育及育珠蚌养殖 透明度,cm ≥40 35~45 25~35 25~40 水色 黄绿色或褐绿色 黄绿色或褐绿色 黄绿色或褐绿色 4.3生产设施 4.3.1蓄水池 蓄水池底部应高于育苗池和幼池,可利用自然落差供水。蓄水池大小视育苗及幼蚌培育规模而 定。 4.3.2亲蚌培育池 单池面积0.2hm²~0.7hm²,水深1.5m~2.0m,池底积淤10cm~15cm,未养过蚌或已停养蚌3 年以上。 4.3.3育苗池 单池面积1m²~1.5m²,池深0.20m~0.25m。根据具体条件,可建成水泥池、砖池。育苗池设防 逃、防晒和防风雨设施。 4.3.4幼蚌培育池 单池面积不超过50m²,水深0.20m~0.40m。池底平坦,进排水系统分开,每池设进排水口1个~ 2个,出水口高出池底15cm~20cm。 4.3.5幼蚌培育箱 长方形或正方形,单箱面积不超过0.5m²,箱高12cm~15cm。用竹、木或铁丝作框架,PVC网片 敷设框架上,箱底铺一层塑料薄膜。 4.3.6育珠蚌养殖池 单池面积1hm²~3hm²,常年水位保持2m~3m,未发生过严重蚌病的池塘。 2 SC/T 1109—2011 5繁殖与稚幼蚌培育 5.1亲蚌培育 5.1.1亲蚌来源 雌雄亲蚌应来自不同水域且为非蚌病疫区,以野生蚌或经选育的良种蚌为佳。 5.1.2亲蚌选择 5.1.2.1种质 应符合GB20553的规定。 5.1.2.2年龄、体重和壳长 蚌龄3龄~6龄,以4龄~5龄为佳,体重300g~800g,壳长15cm~20cm。 5.1.2.3外观特征 壳形正常、厚实;壳面光亮,呈青蓝色、褐红色、黑褐色或黄褐色;体质健壮丰满,无病无伤;双壳闭合 力强,喷水有力。 5.1.2.4雌雄鉴别 雌蚌和雄蚌的性状鉴别见表2。 表 2雌蚌和雄蚌的性状鉴别 项目 雌蚌 雄蚌 蚌壳形状 两壳膨凸且较宽,后缘较圆钝 蚌壳较狭长,后端略尖 外鳃形状 鳃丝排列紧密,鳃丝数100条~120条 鳃丝排列稀疏,鳃丝数60条~80条 生殖期间性腺呈乳白色,用针刺后有白色浆液 生殖期间性腺呈橘黄色,用针刺后有颗粒状物质 性腺颜色 流出 流出 5.1.3亲蚌放养 5.1.3.1放养时间 宜选择在秋、冬季进行。 5.1.3.2放养方式 在亲的外壳上做好性别标记,亲蚌性比为1:1。吊养深度控制在20cm~40cm,密度9000只/ hm²~12 000 只/hm²。 5.1.4培育管理 放养后,用施肥、换水及泼洒生石灰的方法调控水质,适时开启增氧设备。 5.2钩介幼虫的采集 5.2.1采集时间及水温 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采苗盛期;采集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0℃~25℃。 5.2.2寄主鱼选择与用量 5.2.2.1寄主鱼选择 选择性情温和、游动缓慢、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鳍条完整无损、来源方便的鱼类作为寄主鱼。在实 际生产中,规格以50g/尾~100g/尾的黄额鱼为佳。信 息服务平台 5.2.2.2寄主鱼用量 每只雌蚌配10尾~20尾寄主鱼。 5.2.3钩介幼虫成熟度检查 5.2.3.1肉眼观察 用开口器轻缓打开双壳,用固口塞固定,观察蚌鳃。如蚌鳃颜色呈紫黑、灰黑、灰白、棕黄色,则表明 3 SC/T 1109—-2011 钩介幼虫基本成熟。 5.2.3.2针刺观察 用针刺人鳃瓣近两端部位,顺着鳃丝方向小心地拉出钩介幼虫。如钩介幼虫足丝相互粘连成线,则 表明钩介幼虫成熟。 5.2.3.3显微镜检查 将取出的钩介幼虫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观察。当视野中的钩介幼虫全部或大部分破膜,且两 壳已能微微扇动,足丝粘连,可进行采苗。 5.2.3.4操作管理 钩介幼虫成熟度检查操作应在原塘水中进行;雨后2d~3d内不宜检查,宜在连续多日晴天后进 行。 5.2.4排幼 将钩介幼虫已成熟的雌蚌洗净,在阴凉处露空放置0.5h后,平放在大盆中,加人自然水域清水至 20cm~25cm,每立方米水体放200个~250个。待雌蚌排团状的絮状物约30min,水中钩介幼虫达到 -定密度时,将雌蚌转移至另一大盆中让其继续排放。 5.2.5附幼 用手轻轻地搅动水体,使絮状物散开,将寄主鱼放入盆内进行静水附幼。附幼过程中,配小型增氧 设备增氧。附幼后的寄主鱼应及时转入流水育苗池内饲养。 5.3蚌苗采集 5.3.1寄主鱼饲养 5.3.1.1放养密度 放养寄主鱼1kg/m²~1.5kg/m²。 5.3.1.2水流量控制 育苗池水的流量15L/min~30L/min。 5.3.1.3投饲管理 日投喂量为寄主鱼重量的2%左右。投喂饲料可以是碎蚌肉、活蚓等,及时清除残饵。 5.3.1.4钩介幼虫寄生时间 当钩介幼虫寄生4d~16d,即要脱苗。具体寄生时间与水温关系见表3。 表3寄生时间与水温关系 水温,℃ 18~19 20~21 23~24 26~28 30~35 寄生时间,d 14~16 12~13 10~12 6~8 4~6 5.3.2脱苗 脱苗前1d~2d,停止投食。待寄主鱼鳃丝及鳍条上的小白点消失,脱苗结束,及时捞出寄主鱼,进 人稚蚌培育阶段。 5.4稚蚌培育 5.4.1放养密度 2×104只/m²~3×104只/m²。 5.4.2流速控制 整个培育阶段保持水流不断,水流速度随着蚌体的增大而逐步增大,以蚌苗不被冲失为宜。 5.4.3抄池 4 SC/T 1109—2011 蚌不被冲失。 5.4.4添加塘泥 脱苗后第10d,每平方米水面加有机质适量且经捏碎过筛后的干塘泥1L,以后每隔5d~7d施加 一次,施加量以不超过蚌体直立的高度为宜。 5.4.5分养 待稚蚌培育至壳长0.8cm~1cm时,应及时分养转人幼蚌培育。 5.5幼蚌培育 5.5.1放养密度 流水池培育150只/m²~250只/m²;网箱培育600只/m²~1000只/m²,水面放养总密度以6× 105只/hm²为宜。 5.

pdf文档 SC-T 1109-2011 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C-T 1109-2011 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规程 第 1 页 SC-T 1109-2011 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规程 第 2 页 SC-T 1109-2011 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1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