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2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1042—2016 代替SC1042—2000 奥利亚罗非鱼 Blue tilapia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7-04-01实施 2016-12-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104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并列出了所引用文件的名称; 3.3分类中"孵光鳃罗非鱼属(Oreochromis)”修改为"罗非鱼属(Oreochromis)”; 主要技术指标重新进行了测定和试验验证,并做了适当调整与补充; 分为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生化遗传学特征2章叙述;修改了奥利亚罗非鱼染色体组型和核型公 式;修改了奥利亚罗非鱼肝脏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电泳图; 修改了检测方法,引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内容; 增加了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删除了附录A"EBT电极缓冲液的配制”、附录B"染色液配方”和附录C"吉姆萨(Giemsa)染色 液配制”,其内容已包含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 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弘、祝璟琳、李大宇、邹芝英、肖炜、韩珏、卫程亮。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C1042—200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SC/T1042—2016 奥利亚罗非鱼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的名称与分类、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 细胞遗传学特征、生化遗传学特征、检测方法、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奥利亚罗非鱼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 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测定 GB/T18654.6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6部分:繁殖性能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SC/T 1105 罗非鱼鱼种性别鉴定方法 3 名称与分类 3.1学名 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 3. 2 别名 蓝罗非鱼(Bluetilapia)。 3.3分类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白(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Oreochromis)。 4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特征 4.1.1形态特征 体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呈弧形,无腹棱,吻圆钝,突出。口小端位,口裂不达眼前缘,无口须。体被 栉鳞,体色蓝灰色,鳃盖后有一深蓝色斑块。咽喉部呈银灰色,体侧鳞片中央的色素较边缘深,鱼体两侧 有垂直暗带。成鱼背部略带蓝黑色,腹部颜色较淡。背鳍边缘淡红色。胸鳍淡灰色透明。臀鳍深蓝色。 腹鳍蓝灰色,末端达生殖突起。尾鳍终生有蓝绿色斑点,不形成明显的纵向或横向的暗带条纹,其末端 平截不分叉,呈现橙红色。稚鱼体表灰色带有金属光泽,体侧有深灰色垂直暗带,幼鱼背鳍硬棘有一较 大黑点,以后逐渐消失。 奥利亚罗非鱼外形见图1。 1 SC/T1042—2016 D R 4.1.2可数性状 4.1.2.1鳍式 背鳍鳍式:D. XV 13 胸鳍鳍式:P 门 腹鳍鳍式:J 5。 臀鳍鳍式: 4.1.2.2鳃粑数 左侧第一 4.1.2.3侧线 鳞 连续 侧线折断, 4.1.3可量性状 养殖条件下 令奥利亚罗非鱼个 比例值见 实测可量性状比值 年龄·龄 性别 体长/体高 33±0. 57 09 2.52±0.09 体长/头长 ±0.10 0.10 3.16±0.10 头长/吻长 2士0 44±0.42 4.15±0.33 头长/眼径 4.73 4.93±0.52 5.23±0.30 头长/眼间距 1.87±0.10 2.07±0.13 2.05±0.09 .12 体长/尾柄长 9.55±1.10 9.72 8.46±0.80 7.79±0.76 尾柄长/尾柄高 0.70±0.07 0.72±0.11 0.86±0.09 0.82±0.07 0.83±0.07 0.85±0.09 4.2内部构造特征 4.2.1 分二室前室较大,后室细长。 4.2.2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颅后椎数、腹椎数、尾椎数之和)为29~30。 4.2.3肋骨 肋骨数13对。 2 SC/T1042—2016 4.2.4腹膜颜色 黑色。 5 生长与繁殖 5.1生长 养殖条件下对1龄~3龄、不同性别的奥利亚罗非鱼体长和体重实测值见表2。 表21龄~3龄、不同性别奥利亚罗非鱼体长和体重实测值 3 年龄,龄 早 性别 22.8~27.7 26.6~33.0 -18. 14.2~ 7~3 体长范围,cm 13 433.2~682.7 674.4~1348.1 101.2~ 276.8 023. 体重范围·g 5.2繁殖 5.2.1性成熟年龄 雌、雄鱼初次 月龄 月龄 5.2.2繁殖水温 繁殖最适 269 产卵 5.2.3 性成熟个 次,每次问隔! od.雌鱼孵 3次 5. 2. 4 环卵 人工 养列 条付 亚罗非鱼亲鱼个体怀卵 养殖条件 丰龄 400~600 平均 休 1300~2500 绝对怀 2~3 相对怀卵 G 6 细胞遗传学特街 30st 染色体臂数 D.50。 奥利亚罗非鱼染色 体细胞染色体 =44 体组型见图2。 X 5μm 奥利亚罗非鱼染色体组型 图2 3 SC/T 1042—2016 7 生化遗传学特征 奥利亚罗非鱼肝脏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电泳图见图3。 ADH2 ADH1 图3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电泳图谱 8检测方法 8.1抽样 按GB/T18654.2的规定执行。 8.2雌雄性别 按SC/T1105的规定执行。 8.3性状测定 按GB/T18654.3的规定执行。 8.4年龄与生长测定 年龄鉴定采用鳞片法,按GB/T18654.4的规定执行。 8.5繁殖性能测定 按GB/T18654.6的规定执行。 8.6染色体核型分析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按GB/T18654.12的规定执行。 8.7同工酶电泳分析 按照GB/T18654.13的规定执行。 9 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按GB/T18654.1的规定执行。 SC/T 1042—2016 7 生化遗传学特征 奥利亚罗非鱼肝脏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电泳图见图3。 ADH2 ADH1 图3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电泳图谱 8检测方法 8.1抽样 按GB/T18654.2的规定执行。 8.2雌雄性别 按SC/T1105的规定执行。 8.3性状测定 按GB/T18654.3的规定执行。 8.4年龄与生长测定 年龄鉴定采用鳞片法,按GB/T18654.4的规定执行。 8.5繁殖性能测定 按GB/T18654.6的规定执行。 8.6染色体核型分析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按GB/T18654.12的规定执行。 8.7同工酶电泳分析 按照GB/T18654.13的规定执行。 9 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按GB/T18654.1的规定执行。
SC-T 1042-2016 奥利亚罗非鱼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