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1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 2081—2007 菲律宾蛤仔 Manila clam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08-03-01 实施 2007-12-18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SC 2081—2007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和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萍、孔杰、孙慧玲、燕敬平、于东祥、王清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SC 2081—2007 菲律宾蛤仔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细胞遗 传学和生化遗传学特性以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菲律宾蛤仔种质的检测和鉴定。 2名称与分类 2.1学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1850)。 2.2分类位置 双壳纲(Bivalv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蛤仔属(Ru- ditapes)。 3形态特征 3.1外部形态特征 菲律宾蛤仔的贝壳呈卵圆形,两壳大小相等。壳顶稍突出,前端尖细,略向前弯曲,位于背缘靠前 方。小月面宽,椭圆形或略显梭形;面梭形,韧带长,突出。贝壳前端边缘椭圆,后缘略呈截形。壳面 灰黄色或灰白色,花纹变异特多。壳面放射肋较细密,与同心生长纹交织形成的布目格通常呈长方形。 壳内面灰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白色,前闭壳肌痕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圆形,外套痕明显,外套窦深,前端 圆形。 图1菲律宾蛤仔外形 3.2内部结构特征 外套膜除背面外,在后端和腹面愈合形成出入水管。水管壁厚,大部分愈合,仅在末端分离,关口周 围具不分枝的触手,伸展状态下的水管约为体长的1.5倍。 3.3可数性状 菲律宾蛤仔两壳的铰合部各具主齿3枚。放射肋90条~100条左右。 3.4可量性状 由壳顶到贝壳前端的距离约等于贝壳全长的1/3。 1 SC 2081--2007 4生长与繁殖 4.1生长 4.1.1年龄与生长 不同年龄组个体的壳长、体重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组个体的壳长、体重(带壳鲜重)实测值 年龄 壳长范围 平均壳长 体重范围 平均体重 龄 mm mm g g 21.6 1.16~3.8 2. 6 1 20. 7~~25. 2 28.0~36.8 33.7 4.54~10.0 7. 5 2 39.0~44.8 14. 7 3 43.8 9.61~18.2 49. 6 4 48.7~53.2 20.2~23.75 21.3 4.1.2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 壳长与体重的关系见式(1)。 W = 0. 000 2 L3. 053 3 (1) 式中: W—体重,单位为克(g); L一一壳长,单位为毫米(mm)。 4.2繁殖特性 4.2.1性成熟年龄 菲律宾蛤仔为雌、雄异体。性成熟最小年龄雄性和雌性均为1龄。 4.2.2产卵特性 性成熟个体在一个繁殖季节可多次产卵。繁殖水温为17℃~23℃。 4.2.3 产卵量 1龄蛤平均1枚雌贝一次产卵30万~40万粒,2龄蛤为40万~80万粒,3龄及3龄以上蛤为80 万~200万粒。 5 细胞遗传学特性 5.1染色体组型 2n=38,核型为18m十20sm,NF=76;染色体核型见图2。 KX yX 1 2 4 5 XX 10 8 9 11 38 *X 12 13 14 15 16 nr 5 μm 17 18 19 图 2 菲律宾蛤仔染色体组型图 2 SC2081—2007 6生化遗传学特征 6.1同工酶的谱型 肌肉中谷氨酸脱氢酶(GDH电泳图谱见图3。 图3谷氨酸脱氢酶(GDH)电泳图谱 6.2群体变异范围 在8种同工酶中共检测到19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Po.9g=36.8%平均杂合度H。=0.050 ±0.023。 7检测方法 7.1染色体检测 7.1.1标本的制备 取蛤幼体(壳长大约为1cm~2cm),用含0.005%秋水仙素的海水中浸泡12h。然后,解取鳃, 用0.09%的生理盐水处理30min或稀释的海水低渗处理45min。使用新配置的甲醇一冰醋酸(3:1) 溶液固定样品3次(每次20min)。为了提高染色体的长度,在有些情况下,在秋水仙素处理和解剖以 前,用含50μg/mL5-溴脱氧尿苷的海水中培育5d。用空气干燥法制片,用Giemsa(4%,pH6.8) 染色。 7.1.2染色体计数 观察100个以上中期分裂相,并记数以确定二倍体染色体数。 7.1.3核型分析 从中选取10个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显微摄影,并放大测量。按以下规定对染色 体分类:臂比1.00~1.70,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组;1.71~3.00,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 3.017.00,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组;7.01~80,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组。统计处理测量数据,分 析染色体特征,得出核型公式。 7.2生化遗传分析 7.2.1样品制备 取菲律宾蛤仔活体解剖,取适量腹足肌肉组织,编号,迅速放人一70℃保存。取适量肌肉,分别加人 约3倍体积W/V的0.05%统基乙醇组织提取缓冲液,在冰浴条件下匀浆,4℃离心机中12000r/min离 心30min,取上清液,按需要量分装人小管中置于一70℃备用。 行 7.2.2电泳分析 同工酶电泳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电泳在4℃冰箱中进行。对凝胶浓度、电压、电 极缓冲液、点样量的多少和染色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电泳参数如下: 凝胶浓度(T):T浓缩胶=3.6%(pH6.7),T分离胶=8.2%(pH8.9)。 电压:Tris-柠檬酸(TC,pH7.0)系统,恒压230V,电泳时间6h8h。点样量视不同种酶类而异。 染色液配方如附录A所示。 染色方法:黑暗条件下,放人37℃恒温培养箱中保温60min,酶带染成蓝色。 7.2.3结果计算 多态位点比例按式(2)计算: 3 SC 2081—2007 P = N1/ N2 X 100% (2) 式中: P 多态位点比例; Ni- 多态位点数; N2- -观察位点总数。 平均杂和度观察值按式(3)计算: Ho - H/N.. (3) 式中: H。—平均杂合度观察值; Hi- -观察到的杂合个体数; -观察的个体总数。 8判定规则 检测结果不符合第3章和第5章要求的,则判定为不合格项;有不合格项的样品为不合格样品。合 格样品数与样品总数的比为合格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C 2081-2007 附 A (规范性附录) 谷氨酸脱氢酶同工酶染液配方 药品 浓度 剂量 英文及缩写 酶 PBS 0. 05 mol/ L pH 7. 0 12. 5 mL Sodium L-glutamate 1 mol/ L pH 7. 0 5 mL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谷氨酸脱氢酶 NAD 5 mg/ mL 6 mL GDH NBT 5 mg/ mL 3 mL PMS 5 mg/ mL 1 mL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平台 5
SC 2081-2007 菲律宾蛤仔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