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735—2015 稻茬小麦涝渍灾害防控与补救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remedy of waterlogging disaster in growing wheat after ri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5-05-21发布 2015-08-08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 273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省兴化市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长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应志、王爱珺、周友根、王龙俊、汤金仪、朱建强、吴文革、周新国、邓建平、蒋小 忠、沙安勤、李春广、黄大山、孔令娟、刘鹏、涂勇、胡莲生、陈春生、万羽、孔令聪。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 2735—2015 稻茬小麦涝渍灾害防控与补救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茬小麦涝渍灾害的防控及恢复补救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易涝易渍地区稻小麦生产中涝渍灾害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2148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SL109农田排水试验规范 SL/T246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涝渍灾害 waterloggingdisaster 小麦生育期内涝害、渍害的统称。小麦涝害是指麦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深度与耐淹历时造成的危 害。小麦渍害是指小麦根系密集层土壤含水量持续过高,超过小麦耐渍历时,引起根系吸水吸肥困难等 生理性或病理性障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的危害。 3. 2 内三沟three types of temporary furrow in the wheat field 小麦生产上一般按竖墙沟、横墙沟、出水沟三级配置,逐级加深,合称为“内三沟”。为了在涝渍时 能及时汇集、排除田间积水和耕作层土壤滞水,干旱时能有效灌溉洒水,而在麦田内临时开挖的纵横向 排水小沟,也叫“沟”。其中平行耕作方向的小沟称为竖摘沟,垂直田块耕作方向的小沟称为横摘沟, 3. 3 外三沟three types of drainage ditch outside the wheat field 在小麦生产上,通常将斗沟、农沟、毛沟合称为“外三沟”。斗沟、农沟参照GB50288的规定,毛沟 是垂直于农沟设置的末级固定排水明沟。 3. 4 基本苗basic seedling 小麦播种出苗后,能正常生长的植株体总数。 3. 5 匀播uniformseeding/Uniformsowing/Uniformplanting 播种深度一致,一般播深(或覆盖厚度)2cm~3cm;种子均匀分布,无丛籽、深籽现象。 3. 6 1 NY/T2735—2015 浅旋耕shallowrotarytillage 利用旋耕机灭茬、碎土、疏松、混拌耕层的一种整地方式,浅旋耕深度一般控制在8cm~12cm。 3.7 深翻耕deepploughing 将耕作层铲起、翻转、松碎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 4涝渍灾害防控 4.1排水工程 4.1.1排水系统的建设应符合下列原则 a) 应同时满足水稻、小麦两季作物灌溉、排涝、降渍要求。 b)应遵循旱、涝、洪、渍、碱综合治理和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c) 田、林、路、桥、闸、站、沟应统一规划。 d)排水沟宜布置在低洼地带,并尽量利用天然河沟。 e)有条件地区可采取明沟排水系统与暗管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措施。 4. 1.2 明沟排水系统应遵循以下规定 a) 丘陵谷地应根据山势地形、玻面径流特点,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原则,采取冲顶建塘、环山 撇洪、山脚截流、田间排水等措施,充分利用天然河道与沟溪布设排水系统。 b) 平原灌区应根据地形坡向、土壤、水文特点,采用沟网、河网和排涝泵站等工程配套措施,分开 布设灌溉和排水系统,能有效排涝和调控地下水位 c)沿江、滨湖平原圩区应根据内、外河水文特点,采取联圩并境、整治河道、筑堤修闸建站 和挡洪蓄涝等工程措施,在确保圩堤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以排为主、排蓄结合、内外 河分开、高低田分排、自排提排结合和灌排分开的原则,能有效控制内河水位和地下水 位。 4.1.3工程管理 应加强排水工程管理,保证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工程管理应符合SL/T246的相关规定。 4.2田间工程 4.2.1设计标准 由间工程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 a)设计暴雨重现期应根据各地情况采用5年或10年。 b) 排渍深度、适宜地下水埋深、耐渍历时,应遵照SL109进行小麦涝渍试验并结合生产实践综合 分析确定。无试验资料或调查资料时,设计排渍深度可取80cm~100cm;雨后4日~7日应 将地下水埋深控制在40cm~60cm。春季多雨时段,允许地表浅层积水(≤5cm)的时间1d~ 2d。 c)田面积水排除后,应在小麦耐渍历时内将地下水位埋深降至适宜深度。 d)适宜地下水埋深。日常应将地下水埋深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小麦苗期30cm~50cm,返青拔 节期60cm~70cm,孕穗至成熟80cm~100cm。 4.2.2农沟深度和间距 应因地制宜,根据自然经济条件,结合历年生产实践与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确定。也可按GB50288 附录K所列公式进行计算,结合实践经验综合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照表1确定执行。 NY/T27352015 表1农沟深度和间距 间距,m 沟深,m 黏土、重壤土 中壤土 轻壤土、沙壤土 0.6~1.0 10~20 20~30 30~60 1.0~1.5 20~30 30~60 60~100 1.5~2.0 30~60 60~100 100~150 2.0~2.5 60~100 100~150 4.2.3田块整理 田块整理可参照NY/T2148的要求,田面高差超过土3cm的田块须进行整理,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a) 稻麦轮作区宜以格田作为土地平整的基本单元,格田田面高差应不超过土3cm。 b) 格田长边宜沿等高线布置。每块格田均须在农渠、农沟上分别设置进水、排水口。 格田的长度宜取60m~120m,宽度宜取20m~40m。 d)丘陵谷地、平原坡地可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及耕作条件作适当调整。 4.2.4外三沟标准 斗沟、农沟的长度、深度和间距标准按照GB50288的规定执行,平原圩烷区宜沿机耕路两侧配置, 并可将农沟、农渠进行灌排一体化设计。毛沟断面宜为梯形,不应硬质化。毛沟深度、宽度与间距应通 过田间试验确定,或根据生产实践确定,一般沟深80cm~100cm,底宽30cm~40cm,间距20m~ 40m。 4.2.5内三沟标准 内三沟应在小麦播种前后及时开挖,竖摘沟、横摘沟、出水摘沟应逐级加深,深度应达标,能迅速汇 集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内三沟深度、宽度与间距宜通过田间试验并结合生产实践综合分析确定。 或按照表2确定。 表2内三沟标准 深度 沟宽 间距 名称 cm cm 竖墙沟 20~25 15~20 2~3 横沟 25~30 15~20 30~50 出水墙沟 50 30~35 4.3品种 应通过试验、示范,确定耐渍性强、稳产、高产与优质相兼顾的品种。 4.4耕种 4.4.1合理耕作 应采取浅旋耕与深翻耕相结合的耕作方式,一般连续2年~3年浅旋耕作后,应进行一次深翻耕或 深松,耕作适宜情为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应坚持适耕作。 4.4.2匀播 应因地制宜采取机条播等播种方式,均匀勾播种。 4.5壮苗 4.5.1适期播种 应立足稻麦周年高产原则合理安排小麦播期,在适宜播期内抢早播种,促早发壮苗。各地适宜播期 应根据生产实践并通过播期密度田间试验确定。或按照表3的要求确定。 3 NY/T 2735—2015 表3易涝易渍地区稻茬小麦适宜播期播量表 合理基本苗 生态区 亚区 适宜播期 代表土壤 10苗/667m 黄淮冬麦区 10月10日~10月25日 淮北平原 14~18 砂姜黑土 里下河平原 10月25日~11月5日 12~16 水稻土、盐碱土 两湖平原 10月25日~11月5日 14~18 水稻土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12~16 水稻土 长江三角洲平原 10月25日~11月10日 苏皖沿江平原 10月25日~11月10日 12~16 水稻土 西南冬麦区 四川盆地 10月28日~11月3日 13~16 紫色土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各省发布的稻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4.5.2精量播种 播种量应与播期配套,不同播期、不同耕作条件下的百粒种子平均田间成苗数(S,)应根据当地多年 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践确定,具体播种量(R,)按照式(1)计算: DeW. R, = (1) S 式中: 播种量,单位面积所播小麦种子的质量,单位为克每667m(g/667m²); 合理基本苗,单位面积适宜的小麦群体密度,单位为104苗每667m²(10苗/667m²); W.- 千粒重,1000粒净种子的质量,单位为克每103粒(g/103粒); Sh 百粒种子田间成苗数,100粒种子在田间所能出生的正常苗数,单位为苗每102粒(苗/102 粒)。 注:Sh
NY-T 2735-2015 稻茬小麦涝渍灾害防控与补救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5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