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备案号:
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
DB21/T 1716—2009
虾夷扇贝海区采苗技术规范
(报批稿)
2009-02-17 发布 2009-03-01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1/T 1716—2009
I 目 次
前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采苗场地环境条件 ....................................................... ............. 1
4 采苗设施及器材 ........................................................ .............. 1
5 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 ...................................................... ............ 1
6 浮游幼虫监测 ......................................................... ............... 2
7 采苗时机及采苗方法 ...................................................... ............ 2
8 分苗 ............................................................. ................... 2
9 中间育成 ........................................................... ................. 3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浮游生物网示意图 ................................................ 4
DB21/T 1716—2009
II
............................................................... ....................... 4
DB21/T 1716—2009
I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文姬、王伟东、李华琳、张明、鲁学辉。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DB21/T 1716—2009
1 虾夷扇贝海区采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海区采苗场地环境、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
采苗海区浮游幼虫监测、采苗时机、采苗器投放、分苗、中间育成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沿海虾夷扇贝海区采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海水养殖用水质
3 采苗场地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平稳,没有污染、有虾夷扇贝幼虫聚集的海区。场地环境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要求。 3.2 水质
采苗海区水质应符合NY 5052 要求。
3.3 水温
采苗季节水温范围在7 ℃~15℃。
3.4 盐度
30~33。
3.5 透明度
采苗季节海水透明度≥1.5m。
4 采苗设施及器材 4.1 采苗设施
采苗设施主要为浮筏。由筏身、橛缆、橛子、浮子组成。筏身长80m~120m,筏间距7m~8m。
4.2 采苗器材
采苗器材由聚乙烯网袋制成。网袋网目约 12 目(孔径约 2mm),规格 40cm×50cm 或100cm×50cm,
内装孔径约 5mm 聚丙烯网衣,视网袋规格填充 15g ~30g。根据采苗海区水深,将 30 个 ~40 个网袋用直
径约 5mm 聚乙烯绳连成 1 吊。通常2个网袋对绑成 1 组,组间距约 15cm ~20cm,15 组 ~20 组为1 吊,。
5 亲贝生殖腺指数监测 5.1 监测范围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虾夷扇贝增养殖海区,监测2龄以上底播养殖贝和浮筏养殖贝。
5.2 监测时间
3月~4月,平均1周监测1次。
DB21/T 1716—2009
2 5.3 监测方法
在监测范围内随机采取20枚亲贝,解剖后吸干水分(每次操作应一致),分别称取软体部重量及生
殖腺重量,计算生殖腺指数。生殖腺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生殖腺指数=生殖腺重/软体部重×100%。
5.4 确定产卵及产卵高峰
生殖腺指数由一个高峰值(最大值)突然下降,说明亲贝开始产卵。生殖腺指数下降值为4%~5%,
可确定进入产卵高峰。
6 浮游幼虫监测 6.1 监测范围
确定投放采苗器的海区。根据采苗设施布局,设置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站位定点监测。
6.2 监测时间
确定亲贝产卵后,便可开始浮游幼虫数量及大小分布监测,直至采苗器投放完毕。
6.3 监测频度
4月份,每周监测1次;5月份,平均2d~3d监测1次。
6.4 监测方法
用260目或200目尼龙筛绢网做成的网口面积0.1m
2浮游生物网(见附录A),垂直拖取10m或5m(水
深﹤10m)水层,水样浓缩成100ml~200ml ,加甲醛溶液5ml~10ml固定样品(使甲醛在样品中的质量浓
度为5%)。从浓缩水样中抽取5ml~6ml,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计数虾夷扇贝幼虫数量,然后换算成1m3
水体中虾夷扇贝幼虫数量。同时测定幼虫壳长、统计大于200μm 和大于250μm个体比例。
7 采苗时机及采苗方法 7.1 采苗时机
通过浮游幼虫监测,当大于200μm个体比例达到40%或大于250μm个体比例达到5%~10%时开始投放
采苗器。 7.2 采苗方法
7.2.1 采苗水层
第1组网袋应距离水面3m~4m以下,若水深不足10m ,第1组网袋距离水面应不低于2m,枯潮时采苗
器底端不可触及海底。 7.2.2 采苗器投放
采苗器投挂在浮筏上, 间距为0.8m~1.0m, 视海区海流情况, 每吊采苗器底端吊绑重约1.5kg~3.0kg
坠石。 7.3 日常管理
经常检查采苗设施和采苗器材是否安全,检查项目包括浮子、橛子、坠石等状况是否正常,特别是
大风过后检查浮子是否缺损、网袋之间是否绞缠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幼体正常附着以及附着稚贝正常生长。 7.4 稚贝附着状况检测
投放采苗器约1个月以后,经常按投放采苗器不同时期,抽样检查稚贝附着数量和个体大小,同时检查采苗网袋内杂贝种类、附着数量、大小以及其它生物附着情况等,为分苗时机提供依据。
8 分苗 8.1 分苗时机
分苗时机应选择在虾夷扇贝稚贝与杂贝容易分离时,通常在虾夷扇贝稚贝平均壳高达到3mm~5mm
时,开始分苗作业。
DB21/T 1716—2009
3 8.2 分苗操作
8.2.1 分苗器具
根据采苗规模,事先准备足够的容量为 1t~2t水槽、各级筛子、塑料盆、网目 0.5cm 网笼等。
8.2.2 分苗方法
从海上取回的采苗器,解开绑绳,在水槽内充分摆动,将网袋内外壁上附着的稚贝以及袋内网衣上
附着的稚贝涮洗到槽内, 达到一定数量后集中, 用筛网筛除杂贝, 虾夷扇贝稚贝装入网目 0.5cm网笼中,
回挂到海上暂养,装笼密度约 260枚/层~ 280枚/层。
8.2.3 注意事项
—— 分苗作业应在陆地搭棚进行。
—— 过筛分出的稚贝应及时装笼,尽可能减少稚贝干露时间。
—— 操作过程避免机械损伤稚贝。
9 中间育成 9.1 场地选择
水清流缓、无大风大浪、饵料丰富的海区;育成期间水温应低于23℃;盐度30~33。
9.2 育成器材
多层网笼,每笼15层~20层,层间距约15cm,网笼内盘直径30cm或34cm,网目孔径为1.5cm。
9.3 育成方法
分苗时装入 0.5cm 暂养笼的苗种,平均壳高达到 1.5cm 以上时再分苗,入 1.5cm 育成网笼育成,密
度 90 枚/层~100 枚/层,笼间距约 0.8m~1.0m,育成笼应处于 1.5m~2.0m 水层以下。当幼贝平均壳高达到 3.0cm以上时,可出售苗种或用于增养殖生产。 9.4 分苗操作方法
分苗操作应在海上搭棚进行,并在早晚气温低时操作,尽可能减少苗种干露时间。若水温持续超过
24℃
DB21-T 1716-2009 虾夷扇贝海区采苗技术规范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26 23:39:3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