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05 4115 信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5/T 080—2020 息半夏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2020 - 12 - 30 发布 2021 - 03 - 30 实施 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5/T 080—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局提出。 本文件由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信阳农林学院、河南省大别山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息半夏 药业有限公司、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息县农业农村局、信阳市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光山县农产品质量 安全检测站、河南省口岸食品检验检测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俊杰、陈琼、孙立杰、李金平、李玉章、李丹、王金合、孙万慧、李晓斌、 张艳玲、胡国富、周楠。 I DB 4115/T 080—2020 息半夏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息半夏栽培的环境要求、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信阳市行政区域内息半夏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WM/T 2 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息半夏 指生长在信阳境内淮河流域的野生半夏或者以当地野生半夏组织繁育的半夏为种源,在当地进行 人工生产的商品半夏,其产品特点为:个大、粉性足、圆整。 种栽 种栽指息半夏繁殖所用原料。息半夏种栽来源于原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珠芽落地后形成的半夏 块茎或以息半夏原植物为原料经过组织培养得到的半夏苗或组培块茎。 4 环境要求 选址原则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区域。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规定。 1 DB 4115/T 080—2020 表1 项 浓度限值 目 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状态) 二氧化硫(SO2)(标准状态) 氮氧化物(NOX)(标准状态) 氟化物(F)(标准状态) 3 mg/m 3 mg/m 3 2 mg/m µg/dm .d 日平均 年平均 ≤ 0.30 0.20 ≤ 0.15 0.06 ≤ 0.10 0.05 ≤ 7 2.0 产地灌溉水质量 产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项目 浓度限值 pH值 5.5~8.5 总汞,mg/L ≤ 0.001 总镉,mg/L ≤ 0.005 总砷,mg/L ≤ 0.1 总铅,mg/L ≤ 0.1 铬(六价),mg/L ≤ 0.1 氟化物,mg/L ≤ 氰化物,mg/L ≤ 2.0(高氟区)3.0(一般地区) 0.50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浓度限值 项目 5 pH值<6.5 pH值6.5~7.5 pH值>7.5 镉,mg/kg ≤ 0.3 0.3 0.6 汞,mg/kg ≤ 0.3 0.5 1 砷,mg/kg ≤ 40(旱地) 30(旱地) 25(旱地) 30(水田) 25(水田) 20(水田) 铜,mg/kg ≤ 150 200 200 铅,mg/kg ≤ 250 300 350 铬,mg/kg ≤ 150(旱地) 200(旱地) 250(旱地) 250(水田) 300(水田) 350(水田) 种栽 原植物 2 DB 4115/T 080—2020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块茎圆球形,直径1cm~2cm,具须根。 叶2至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cm~20cm,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 3mm~5mm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cm~ 3cm,宽2cm~2.5cm;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 3cm~10cm,宽1cm~3cm;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至0对,细弱,细脉网状, 密集,集合脉2圈。花序柄长25cm~35cm,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cm~ 2cm;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cm~5cm,宽1.5cm,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cm, 雄花序长5mm~7mm,其中间隔3mm;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cm~10cm,直立,有时“S”形弯曲。浆 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至7月,果8月成熟。半夏叶型主要为“柳叶”、“桃 叶”、“芍叶”三种,息半夏以“桃叶”型为主,兼有少量其他叶型。 生态环境 5.2.1 生长温度 息半夏生物学温度为8.5℃~30℃。当地温达到8.5℃时,1周后开始萌芽生根;达到13.5℃时,开 始出苗展叶。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超过30℃生长受到抑制,35℃以上停止生长。 5.2.2 光照 息半夏喜荫不耐荫,可适度遮荫利于生长。遮荫的光照强度以不低于800 Lx为宜。 5.2.3 水分 息半夏生长土壤最适宜含水量在15%~31%。 5.2.4 土壤酸碱度 息半夏生长土壤最适宜pH值为6.5~7.5。 种栽质量等级指标 5.3.1 种茎质量分级 采挖种植息半夏的珠芽一年内形成的块茎作为种茎,种茎质量分级见表4。 表4 级别 5.3.2 质量要求 I级 圆形或近圆形,无畸形、分叉,直径≤10mm,饱满,无皱缩、无腐烂 II级 圆形或近圆形,无畸形、分叉,直径≤15mm,饱满,无皱缩、无腐烂 III级 圆形或近圆形,有少量畸形、分叉(≤5%),大小不一,饱满,无皱缩、无腐烂 组培块茎质量分级 组培块茎质量分级见表5。 表5 级别 质量要求(g) I级 ≥0.5 II级 0.14~0.5 III级 <0.14 3 DB 4115/T 080—2020 5.3.3 组培苗质量分级 组培苗质量分级见表6。 表6 级别 质量要求(g) I级 ≥0.87 II级 0.34~0.87 III级 <0.34 检验方法 5.4.1 大小的测定 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质量用千分之一分析分析天平测量。 5.4.2 外观 目测。 5.4.3 检验规则 5.4.3.1 批次 同一地块、同期采收、同一等级的作为第一批次。 5.4.3.2 抽样 按GB/T 3543.2规定执行。 5.4.4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符合要求的,则该批为合格。否则,在同一批次中加倍抽取样品复检,若复检结果仍有指 标不符合要求的,则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 6 种植与管理 选地整地 6.1.1 选地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灌溉水、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应要求,交通便利且远离污染源,湿润肥沃、 保水保肥较强、光照充足、近水源、腐殖质或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酸碱度适中的沙质壤土或黄壤土。 前茬以玉米、豆料作物为宜,花生除外。 6.1.2 整地 一般于年前将地块深翻,打碎土块,除去杂草、石块、宿根及其它杂物。栽种前将地块再进行一次 耕翻,深度20cm~30cm,打碎土块。 6.1.3 4 起垄 DB 4115/T 080—2020 顺地势,由高到低起垄做畦,垄宽80cm~120cm,沟间距40cm左右,沟深15cm~20cm。耙平畦面。 有坡度的地块,要在高处挖拦水沟。 播种 6.2.1 种栽处理 播种前,要对播种的块茎进行人工筛选。除去杂质。播种前的块茎要进行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min~5min,沥干后播种。种苗不需要处理。 6.2.2 播种时期 春播、秋播均可,秋播者长势和产量好于春播。春季播种在3月上中旬,秋季播种在10月下旬进行。 秋播可以和收获同时进行。 6.2.3 播种量 2 每666.7m 播种150kg~200kg鲜种为宜,可适当密植。 6.2.4 播种方法 按行距20cm,开5cm~6cm深的沟,沟底平整。按株距3cm将块茎均匀撒入沟内,覆土镇压。 6.2.5 施肥 2 在已经播好种的畦上,先均匀撒上已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666.7m 用肥4000kg。 6.2.6 覆土 将畦两边的土掀起,均匀覆盖到畦面上,覆土深度6cm~8cm,耙平。 田间管理 6.3.1 摘除花序 息半夏5月份开始长出佛焰苞,应及时剪掉。 6.3.2 中耕除草 息半夏应适当密植,除草时尽量不使用锄头等工具,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一般进行 2~3次,重 点放在幼苗期未封行前,要求除早、除小、不伤根,深度不超过5cm,并分别在4月苗出齐后、5月下旬 至6月上旬第1代株芽形成时,7月下旬第2代株芽形成时,及时拔除。 6.3.3 追肥 2 枯萎倒苗、珠芽落地后,结合培土,每666.7m 追施复合肥5kg、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1000kg,二者 混匀拌入细土,撒于枯苗(珠芽)之上。于生长中后期,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视苗情可追肥2~ 3次,每次间隔10d。 6.3.4 排灌 息半夏喜湿怕涝。当温度在20℃时,土壤适宜湿度是15%~20%;当达到30℃及以上高温时,土壤适 宜湿度是20%~30%。如果低于适宜土壤湿度,应及时进行灌溉,可采用渗透法、喷灌法或沟灌法,浇透 5 DB 4115/T 080—2020 即可。灌溉时间应选择日照强度低,水汽蒸发量少为宜,可以在上午9时之前,或者下午3时之后进行灌 溉操作。追肥后和采收前适量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块茎腐烂。 6.3.5 培土 6月以后,成熟珠芽逐渐落地,在半夏根际培细土2~3次,土厚1cm~2cm,盖住珠芽,稍压实。 病虫害防治 6.4.1 主要病虫害 6.4.1.1 主要病害 息半夏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猝倒病、叶斑灰霉病和病毒缩叶病等。 6.4.1.2 主要虫害 息半夏主要虫害有半夏蓟马、蚜虫、细胸金针虫和芋双线天蛾等。 6.4.2 防治原则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控制措施为主,优化化学防治方法,杜绝高 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配方。 6.4.3 农业
DB4115-T 080-2020 息半夏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信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9:57:5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