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DB3311 浙 江 省 丽 水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11/T 54—2019 代替 DB3311/T 54—2016 油茶林养分管理技术规程 2019 - 10 - 17 发布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17 实施 发 布 DB3311/T 54—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丽水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与 DBD3311/T 54—201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 《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LY/T 1229-1999)替换为《森林土壤氮的测定》(LY/T 1228-2015) 。 2、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LY/T 1233-1999)替换为《森林土壤磷的测定》 (LY/T 1232-2015) 。 3、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LY/T 1236-1999)替换为《森林土壤钾的测定》 (LY/T 1234-2015)。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浙江处州山茶油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葛永金、倪荣新、何小勇、刘跃钧、朱虹、张峰玲、王军峰、蒋燕锋、温莉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11/T 54—2016,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1 DB3311/T 54—2019 油茶林养分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林养分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林地土壤肥力测定、油茶树养分诊断、肥料配备及 施用、配套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丽水市辖区油茶林的养分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228 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LY/T 1232 森林土壤磷的测定 LY/T 1234 森林土壤钾的测定 LY/T 1237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LY/T 1239 森林土壤 pH 值的测定 LY/T 1245 森林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LY/T 1258 森林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DB3311/T 12 油茶山地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平衡施肥 依据植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 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术。 3.2 产前林 造林后 1~4 年,以营养生长,培育树形为主要目标的林分。 1 3.3 初产林 造林 5~8 年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兼顾的林分。 3.4 投产林 造林 8 年后,以生殖生长,生产茶果为主要目标的林分。 3.5 复配肥 以有机肥、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铵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按一定比例复配混匀形成的肥料。 3.6 土壤肥力诊断 通过土壤取样,测定土壤中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判断土壤肥力的技术。 3.7 油茶树养分诊断 采用测定叶片全氮、全磷、全钾,结合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判断油茶树养分亏缺的技术。 3.8 叶绿素仪法 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进行测定叶绿度,叶绿素仪放在叶片距叶缘的2/3处测定,取30次测定值的 平均值为该株油茶的SPAD值。 4 林地土壤肥力测定 4.1 采样频率 每年采集 1 次。 4.2 采样时间 每年 11 月采样。 4.3 样地设置及数量 4.3.1 样地数量不得少于 5 个/100 亩,样地大小为 20m×30m。 4.3.2 沿样地对角线,采用 S 形取样法,每个样地取 5 个土样。 4.4 取样方法 按 0cm~20cm 和 20cm~40cm 两个土壤剖面分别用环刀取原状土,带回实验室分别测定土壤容重和 总孔隙度。每样地取土 1kg~2kg 装入土壤袋中混合均匀,并在土壤袋、记录本上作好取样记录。 4.5 化学性质测定指标 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 6 种元素速效含量及 pH 值、有机质含 2 DB3311/T 54—2019 量。 4.6 测定方法 按规程所引用的林业土壤行业标准测定。 5 油茶树养分诊断 5.1 采样频率 每年 11 月采样。 5.2 样株选择 在设置的样地中,对油茶每株检尺,测定冠幅,计算平均值,并以此为标准选择 3 株油茶为样株。 5.3 采样方法 在样株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油茶枝叶中,分上、中、下 3 层,等量摘取鲜叶混匀后,取 500g 装入样品袋,做好标记和记录。 5.4 测定指标 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叶绿素含量。 5.5 测定方法 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全磷采用钒钼黄比色法,全钾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叶绿素含量采用叶 绿素仪法。 6 肥料配备 6.1 肥料种类 6.1.1 推荐使用有机无机复配肥,宜少用化肥。 6.1.2 肥料根据林分生长阶段,分为产前林用肥、初产林用肥和投产林用肥。 6.2 肥料生产 各成分应干燥,搅拌 3 次混匀后,现场施用或过筛包装备用。 6.3 肥料存放 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雨淋及阳光直晒。 7 肥料施用 7.1 肥料配方 7.1.1 根据土壤肥力诊断和油茶需肥诊断结果,结合平衡施肥技术,确定肥料各养分比例,采用重量 配比。 3 7.1.2 规模较小的基地(<200 亩),可选择使用推荐配方。 7.1.3 规模较大的基地(>200 亩),可根据土壤肥力和油茶需肥诊断结果,适时调整推荐配方。 7.1.4 推荐配方: a)产前林:每吨含有机肥(600kg),尿素(145kg),磷酸二氢铵(127kg),硫酸钾(118kg), 生石灰、硫酸镁各 5kg。 b)初产林:每吨含有机肥(600kg),尿素(140kg),磷酸二氢铵(127kg),硫酸钾(118kg), 硼砂、生石灰、硫酸镁各 5kg。 c)投产林:每吨含有机肥(600kg),尿素(120kg),磷酸二氢铵(137kg),硫酸钾(117kg), 硼砂 15kg,生石灰、硫酸镁各 5kg。 7.2 施用时间 每年 12 月至来年 1 月,施肥 1 次。 7.3 施用方法 沿油茶树冠滴水线边缘,环形沟施或对称沟施,深 20cm,施肥后覆土。 7.4 施用数量 7.4.1 根据土壤肥力诊断结果、油茶需肥诊断结果以及茶果产量,综合评定后确定施用数量。 7.4.2 使用推荐配方肥料时,推荐施用数量为产前林和初产林每株 1kg,投产林每株施 2kg。 8 配套管理措施 8.1 作物套种 推荐套种白三叶等豆科植物作为绿肥,种植其他作物时应秸秆还田。 8.2 树体修剪 按 DB3311/T12 油茶山地栽培技术规程执行。 8.3 水分管理 有灌溉条件下,施肥后应浇水。 8.4 抚育管理 施肥应结合锄草、垦覆进行。 9 油茶林养分管理模式图 油茶林养分管理模式图参见本附录A。 4 DB3311/T 54—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油茶林养分管理模式图 一、管理月历 管理内容 月份 1月 2 月-10 月 施肥 11 月 12 月 土壤采样、叶片采样 施肥 二、操作流程及技术要点 1、土壤取样 每年11月采样。样地数量不得少于5个 /100亩,样地大小20m×30m。沿样地对 角线,采用S形取样法,每个样地取5个 土样。按0cm~20cm和20cm~40cm两个 土壤剖面分别用环刀取原状土。每样地取 土1kg~2kg装入土壤袋中混合均匀。 2、油茶取样 每年11月采样。在设置的样地中,对油茶 每株检尺,测定冠幅,计算平均值,并以 此为标准选择3株油茶为样株。在样株东、 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油茶枝叶中,分上、 中、下3层,等量摘取鲜叶混匀后,取500g 装入样品袋,做好标记和记录。 3、肥料生产 4、施肥方法 推荐使用有机无机复配肥,宜少用化肥。 肥料根据林分生长阶段,分为产前林用肥、 初产林用肥和投产林用肥。各成分应干燥, 搅拌3次混匀后,现场施用或过筛包装备 用。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雨淋及阳 光直晒。 沿油茶树冠滴水线边缘,环形沟施或或放射状 沟施,深20cm,施肥后覆土。施用数量根据土 壤肥力诊断结果、油茶需肥诊断结果以及茶果 产量,综合评定后确定,原则上每年1次。使用 推荐配方肥料时,推荐施用数量为产前林和初 产林每株1kg,投产林每株施2k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df文档 DB3311-T 54─2019 油茶林养分管理技术规程 丽水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11-T 54─2019 油茶林养分管理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1 页 DB3311-T 54─2019 油茶林养分管理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2 页 DB3311-T 54─2019 油茶林养分管理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0:29:3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