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160 CCS P 7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 2021 - 01 - 21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2 - 21 实施 发 布 DB13/T 532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与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北农业大学、衡水健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保定市 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润衡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铁强、冉彦立、姜健、申佩佩、郄志红、潘全路、颜 骏、郭志奇、马振波、 张玮、李秀梅、方青磊、宋敏哲、刘勇、张立勇、张昀保。 I DB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水坡面生态修复的型式、实施的技术要求及后期养护管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滨水地带坡面的生态修复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7689 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290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T 225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 355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 SL 379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L 386-2007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665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DB13/T 2700 水工柔性生态防护结构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滨水坡面 waterfront slope 主要指河流、湖泊、湿地、水库等滨水区域的坡面。 3.2 生态防护毯 ecological protective carpet 由多层精微土工格栅及机械折叠的精微格栅组成,通过将种子、土壤、肥料、保水剂等成份定植 在可自然降解的非织造布基带上组成的结构体。 3.3 坡改平生态砖 “slope to flat” ecological brick 底部与坡面坡度相吻合,上端水平,内部中空的正六边形或圆形的护坡砖。 3.4 植生土工固袋 planted geosynthetic bag 1 DB13/T 5327—2021 以高镀锌或铝合金、锌合金等石笼网材料为框架,内部衬以高拉力合成材质透水织物的组成结构 体。 4 基本规定 4.1 水文基本资料应包括气象、降雨强度、降雨过程、水质、流速、水位、水位变幅及与边坡有关的 工程资料。 4.2 地质基本资料应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构成、土壤酸碱度等,并应满足 SL 386-2007 中第 4 章的要求。 4.3 滨水坡面分区考虑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及水位变幅带,可分 为 4 类: a) 坡顶陆域区; b) 坡面陆域区; c) 水位变化区; d) 坡面水域区。 上述4类坡面分区的相对空间关系见图1(参考图)。 图 1 边坡分区及植物防护分区图 4.4 坡面生态修复应遵循安全性、生态性、景观美质性、人文性、经济适用性等原则。 4.5 坡面生态修复前应进行环境调查,包括: a) 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条件; b) 乡土植物、当地种植经验及苗源等; c) 滨水区域水位及其变化情况等。 4.6 坡面生态修复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总体布置应统筹布局,与生态和景观相结合;涉及城镇的,应与城镇景观规划相结合; b) 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修复措施; c) 根据工程类型、工程水文、气象、气候条件,合理选用生态修复技术、种植植物,并确定施 工期。 4.7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措施宜按照确定的分区合理选择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或两者有机结合的型式。 4.8 工程措施按防护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土工网植被护垫、植生袋、生态防护毯、蜂巢式网格栽植、坡 改平生态砖、生态混凝土、植生土工固袋、生态石笼、木桩栽植、框格客土栽植等。 4.9 植物措施按植物类别可分为植草护坡、植灌护坡、藤蔓植被护坡以及乔木护坡等。 2 DB13/T 5327—2021 4.10 工程措施修复技术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岸坡稳定性验算; b) 材质类型、结构选型及充填厚度确定; c) 细部构造及边界处理; d) 工程措施类型和规格应根据当地地形、地质、水位变幅、涌波(浪)、冲刷、水质、生态环 境营造和工程重要性等选择; e) 当被保护土体的渗流出逸点的渗透坡降不满足渗透稳定要求时,应设置反滤层。 4.11 植物措施防护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草种、树种; b) 灌木树种与草本、藤蔓植被的配置方案(结构、密度、株行距、行带的走向等) ; c) 植物配置方案,应采用灌、草或其组合的植物搭配,浅根与深根、根茎型与丛生型合理搭配, 避免植物生存竞争; d) 种子、苗木、插条的数量、规格; e) 植物种植方式方法。 4.12 北方适宜栽种的常见树种和草种见表 1。 表 1 主要适宜树(草)种表 耐旱 侧柏、油松、刺槐、 青杨;伏地肤、沙棘、 柠条、枸杞、爬山虎 耐水湿 柳树、柽柳、沙棘、 旱柳、构树、杜梨、 垂柳、钻天杨、红皮 云杉 耐盐碱 柽柳、四翅滨藜、银 水牛果;伏地肤、紫 穗槐 沙化 水生植物 黄菖蒲、香蒲、睡莲、 樟子松、旱柳、荆条、 美人蕉、芦苇、梭鱼 紫穗槐;草木犀 草、风车草、鸢尾、 花叶芦竹 4.13 根据不同的水深划分植物防护分区(见图 1),适水生植物选用可参照表 2。 表 2 适水生植物表 水深 植物类型 植物品种 小于 0.8m 挺水植物 芦苇、蒲草、菖蒲、荷花、水生美人蕉、灯芯草等 0.8m~2.0m 浮叶植物 金银莲花、睡莲、满江红等 大于 2.0m 沉水植物 苦草、金鱼藻等 5 坡顶陆域区修复技术要求 5.1 适合选择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为生态石笼、土工网植被护垫、植生袋及乔灌木种植等生态修复技 术及措施。 5.2 生态石笼修复技术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生态石笼工程布置及结构型式应综合考虑设计总体要求、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以 及景观绿化效果等因素,能抵抗一定程度的基础变形; b) 级别及设计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GB 50286 的有关规定确定; c) 生态石笼由格网网箱、土石笼袋以及土石混合填充物组成; d) 生态石笼规格宜为宽 0.5m~2m,厚 0.3m~0.5m。网箱长度大于 2.0m 时,顺长度方向宜采用 间距不大于 l.0m 的网片分隔成多格箱体。 5.3 土工网植被护垫修复技术应符合以下规定: 3 DB13/T 5327—2021 坡顶面应按设计坡度进行平整,其上应铺设有机质土料,厚度宜为 50mm~70mm; b) 铺网应从一端开始,相邻块网之间搭接长度不得少于 300mm,搭接缝间每隔 1.0m 应用木桩或 特制的钢钉进行锚固,水平方向锚固间距宜为 1.0m~1.5m; c) 格室应填土压实,播种后应在网上铺设土料,厚度宜为 13mm~19mm; d) 土工网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 GB/T 17689 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e) 应定期进行养护以确保草苗成坪。草坪高度高于 5cm 时,可揭开无纺布。 5.4 植生袋修复技术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坡顶面应平整、清除杂物及松动的石块,使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并预留出连体植生袋填充 基质后的厚度; b) 植生袋铺设、固定时应平整铺设在坡顶面,并用紧固件固定。紧固件可采用直径不小于 6mm 的钢锚钉或竹钉,长度可采用 200mm~400mm,紧固件每平方米不少于 5 个; c) 基质选择时应考虑土壤的容重、蓬松度、吸水性、抗雨水侵蚀性以及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 要元素; d) 基质填装时植生袋应平铺,基质填装饱满度不低于 80%; e) 植生袋顶层应加覆土一层,覆土厚度应根据土质、边坡等要素确定。 a) 5.5 植物修复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5.5.1 乔灌木植物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应选择根系发达、茎杆低矮、生根性强、耐干旱、耐高温、抗病虫害的植 物品种; b) 有效覆盖面积大、叶层低,根系抗拉、抗剪能力强,能延伸到土体深层; c) 抗逆性强,如耐旱、耐寒、耐碱、耐贫瘠等; d) 绿期长、景观效应强、价格低廉。 5.5.2 撒播植草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植物根系发达、须根多、分蘖性强,有效覆盖面积大、叶宽; b) 抗逆性强、生长快、能迅速覆盖地表,根系固土能力强; c) 耐践踏、绿期长、适于粗放管理; d) 施工期的选择应有利于所选草种适宜的发芽温度和湿度。 5.5.3 植被养护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重视草种发芽、成坪期和苗木恢复生根期的养护管理; b) 养护管理关键期,应定期检查植物生长状态,保持基质层湿润。根据天气情况控制灌溉用水 量,结合浇灌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期追肥; c) 草苗成坪、苗木生长正常后(大约三个月后)逐渐减少浇灌次数,锻炼植物的适应能力。但在 一年内尤其在旱季要视天气情况对其进行定期护理,逐步进入自然生长状态; d) 灌水量、施肥量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且施肥时应防止对水质造成污染。 6 坡面陆域区修复技术要求 6.1 适合选择的生态防护技术主要为土工网植被护垫、植生袋、生态防护毯、生态混凝土护坡、坡改 平生态砖及植物措施。 6.2 土工网植被护垫修复技术除应符合 5.3 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 适用于坡度不陡于 1:0.5 的土质边坡; b) 宜延伸至坡顶 40cm~80cm,并埋于土中压实; 4 DB13/T 5327—2021 锚固时, 宜采用 U 型钢筋自下而上进行固定,钢筋长度可采用 15cm~30cm,直径不宜小于 8mm, 锚固钢筋间距可采用 1.5m~2.5m; d) 边坡表面宜覆盖无纺布以保持坡面水分并减少降雨对种子的冲刷,促使种子生长。 6.3 植生袋修复技术适用于土质、石质边坡,除应符合 5.4 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 坡比 i≤1:1.5 的边坡,可采用直接将植生袋顺坡斜铺于坡面的方式; c) 图 2 顺坡斜铺示意图 b) 坡比 1:1.5<i≤1:1 且高度小于 5m 的边坡,可采用平铺的方式; 图 3 平铺示意图 c) 坡比 i>1:1 且高度小于 5m 的边坡,可采用一字式叠铺方式; 图 4 一字式叠铺示意图 d) 坡比 i>1:1 且高度不小于 5m 的边坡,可采用分级叠铺方式,
DB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0:55: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