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27.120.30 CCS F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697—2021 代替GB/T13697—1992 二氧化铀粉未和芯块中碳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in uranium oxide powder and pelletsHigh frequency inductive furnace combustion-infrared detection method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369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3697一1992《二氧化铀芯块中碳的测定》,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适用于二氧化铀粉末中碳的测定(见第1章); 增加了样品中对二氧化铀粉末的要求(见第7章); 一修改了助熔剂种类及加入量(见5.2,1992年版的3.7); 修改了单点校准为两点校准,增加校准验证内容(见8.1,1992年版的6.2); 增加了样品加热板流及推荐的加热时间参数(见附录A): 增加了试验报告的要求(见第11章)。 本文件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长友、陈岚、张剑、董艺、唐育钢、黄新树。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2年首次发布为GB/T13697—199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GB/T13697—2021 二氧化铀粉未和芯块中碳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测定的方法,包括原理、试剂或材料、仪器设备、样品、试验 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取样量为0.5g时,碳含量的测量范围为(10~1000)μg/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SAG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在助熔剂存在条件下,样品于高频感应炉的氧气流中加热至1500℃以上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由 氧气载至红外线吸收池,二氧化碳吸收某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其吸收能与碳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检测器 的测量值可测得碳含量。 5试剂或材料 5.1氧气,纯度不低于99.99%。 5.2助熔剂:1g铜粒(或0.4g锡粒十1.5g钨粉混合物,或其他等效助熔剂),碳含量小于5μg/g。 5.3碳标准物质1,有证碳钢标样,碳标准含量(10~100)μg/g,含量宜接近10μg/g。 5.4碳标准物质2,有证碳钢标样,碳标准含量(100~1500)μg/g,含量宜接近样品中碳含量。 5.5陶瓷埚,使用前需用埚预烧炉在1000℃以上温度灼烧至碳空白稳定。 5.6玛瑙研钵。 6 仪器设备 6.1 红外碳测定仪,由高频感应炉、红外检测器、辅助净化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高频感应炉加热温 度能够达到1600℃以上。 6.2天平,分度值1mg。 6.3预烧炉,最高使用温度不低于1200℃。 7样品 将芯块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粉末,过孔径为0.15mm的筛网,取筛下物为样品,保存在清洁干 燥的玻璃瓶内。粉末样品可直接称样。 1 GB/T13697—2021 8试验步骤 8.1 仪器校准与验证 8.1.1称取碳标准物质15.3)0.5g,准确至0.001g。 8.1.2置于陶瓷(5.5)中,加入助熔剂(5.2),在红外碳测定仪优化的工作条件(见附录A)下,加热 燃烧释放碳,测量碳含量。 8.1.3称取碳标准物质2(5.4)0.5g,准确至0.001g按8.1.2测量碳含量。 8.1.4重复8.1.1~8.1.3,至少测量三次碳标准物质1(5.3)和碳标准物质2(5.4)的碳含量,分别取平均 值,按照仪器校正程序校准仪器,仪器计算出校正系数K和空白常数B 8.1.5使用碳标准物质2进行校准验证:称取碳标准物质2(5.4)0.5g,准确至0.001g,按8.1.2操作, 测量结果应在标准物质不确定度范围内,否则应重新校准。 8.2样品测定 称取样品0.5g,准确至0.001g,置于陶瓷中(5.5),按8.1.2测量样品中碳含量C。 9试验数据处理 仪器通过线性校准方式直接输出样品碳含量,计算方法见公式(1): .(1) m SAC 式中: C—样品中碳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K—仪器校正系数; A—样品中碳的仪器测定值,单位为微克(μg); B一—空白常数,仪器线性校准截距; m- 一样品的取样量,单位为克(g)。 10精密度 在置信概率95%下,取样量为0.5g,样品中碳含量在(78~88)ug/g时,在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条 件下,分析结果重复性限r为6μg/g,再现性限R为10μg/g。 条件下,分析结果重复性限r为15μg/g,再现性限R为39μg/g。 1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 a)试验对象; b) 所使用的标准及方法; ( 试验结果; 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e) 试验日期。 2 GB/T13697—2021 附录A (资料性) 碳的释放条件 0.4g锡粒+1.5g钨粉混合物或其他等效助熔剂),在加热板极电流(200~500)mA、加热时间不少于 40s的工作条件下,二氧化铀粉末或芯块样品中的碳能释放完全。 当采用其他型号等效的红外碳测定仪时,应选择适宜的条件,以确保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样品中的 碳能释放完全 GB/T13697—2021 附录A (资料性) 碳的释放条件 0.4g锡粒+1.5g钨粉混合物或其他等效助熔剂),在加热板极电流(200~500)mA、加热时间不少于 40s的工作条件下,二氧化铀粉末或芯块样品中的碳能释放完全。 当采用其他型号等效的红外碳测定仪时,应选择适宜的条件,以确保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样品中的 碳能释放完全 GB/T13697—2021 附录A (资料性) 碳的释放条件 0.4g锡粒+1.5g钨粉混合物或其他等效助熔剂),在加热板极电流(200~500)mA、加热时间不少于 40s的工作条件下,二氧化铀粉末或芯块样品中的碳能释放完全。 当采用其他型号等效的红外碳测定仪时,应选择适宜的条件,以确保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样品中的 碳能释放完全
GB/T 13697-2021 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4 13:39:18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626.1 KB)
分享
友情链接
SN-T 3733-2013 集装袋 循环顶吊试验方法.pdf
GB-T 35673-2017 工业通信网络 网络和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要求和安全等级.pdf
GB-T 15909-2017 电子工业用气体 硅烷.pdf
GB-T 5585.2-2018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 第2部分:铝和铝合金母线.pdf
T-NKFA 010—2022 家具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df
DB12-T 801-2018 工作场所噪声测量质量控制规范 天津市.pdf
GB-T 38634.3-2020 系统与软件工程 软件测试 第3部分:测试文档.pdf
DB5301-T 79-2022 计量器具监督抽查工作规范 流通领域 昆明市.pdf
gartner-magic-quadrant-for-access-management-august-2019.pdf
GB-T 36558-201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GB51415—2020 有色金属冶炼废气治理技术标准.pdf
CCSP认证考试大纲 中文版 2022.pdf
GM-T 0074-2019 网上银行密码应用技术要求.pdf
DB31-T 1356.3-2022 公共数据资源目录 第3部分:编码规范 上海市.pdf
T-GZBZ 33—2022 事故多发道路判别与改善技术指南.pdf
GB-T 14601-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氨.pdf
SN-T 4764-2017 煤中碳、氢、氮、硫含量的测定 元素分析仪法.pdf
TTAF 150—2023 移动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模型安全指南.pdf
GB-T 2424.1-2015 环境试验 第3部分:支持文件及导则 低温和高温试验.pdf
T-SCSVA 0002.1—2023 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和验收 第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pdf
1
/
3
5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626.1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