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01 CCS B05 盘 DB2111 锦 市 地 方 标 准 DB 2111/T 0007—202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范 2021-09-24 发布 盘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10-24 实施 发 布 DB 2111/T 000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盘锦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盘锦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奎武、马越会、姜明馨、李丹、王静、董玉玲、张微微、朱佩文、刘峰、张 博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盘锦市农业农村局(盘锦市辽东湾新区行政中心B1楼),邮编:124000, 联系电话:0427-2210236。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盘锦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盘锦市辽东湾新区行政中心B1楼),邮编:124000, 联系电话:0427-2802595。 I DB 2111/T 0007—202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作业条件、作业、作业质量、安全要求和维护保养。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插秧机和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6243 水稻插秧机试验方法 NY/T 989 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 NY/T 1000 机动插秧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NY/T 2192 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苗高 秧苗最高生根处至叶尖的最大长度。 3.2 苗茎宽 水稻秧苗生根处上方1cm处的长度。 3.3 泥脚深度 从水田泥表面到硬底层的长度。 3.4 插秧深度 插秧后,水稻秧苗生根处距泥表面的深度。 3.5 伤秧 1 DB 2111/T 0007—2021 插秧过程中秧苗茎基部被折伤、刺伤或切断的现象。 3.6 漂秧 秧苗栽插后,秧根未定植于泥浆层中,漂浮于水面的现象。 3.7 漏插 秧苗栽插后,插穴内无秧苗的现象。 3.8 毯状秧苗 使用规格化水稻机插秧盘培育出的秧根部联结成毯状的秧苗。 3.9 钵型毯状秧苗 使用规格化水稻机插钵型毯状育秧盘培育出的秧根上部联结成毯、秧根部下部独立成体的秧苗。 3.10 钵苗 使用规格化育秧钵体盘培育出的钵间相互独立的秧苗。 4 作业条件 4.1 田块 4.1.1 采用翻耕或旋耕埋茬作业后的地块,犁耕深度 18cm~22cm,旋耕深度>15cm。 4.1.2 移栽前进行水整地作业,沉淀 5 d~7 d,达到泥浆沉实,泥水分清,上实下松,不陷机、不壅泥, 地表平整度≤3cm,泥脚深度≤30cm,水层 1 cm~3cm。 4.2 秧苗 4.2.1 秧盘规格应符合插秧机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4.2.2 育秧应使用规格化钵盘和毯盘,营养土厚度 2.2cm~2.5cm。 4.2.3 适插秧苗 4.2.3.1 毯状秧苗 秧龄 30d~35d,株高 13 cm~15 cm,叶龄 3.2 片~3.5 片,单株白根数 10 条以上,秧苗整齐健壮无 病害,根系盘结成毯。 4.2.3.2 钵型毯状秧苗 2 DB 2111/T 0007—2021 秧龄 35d~40d,株高 15 cm~18 cm,叶龄 3.5 片~4.1 片,单株白根数 10 条~15 条,秧苗整齐健壮 无病害,根系盘结成毯。 4.2.3.3 钵苗 秧龄 35d~45d ,株高 15 cm~20 cm,叶龄 3.5 片~4.5 片,单株白根数 10 条~15 条,平均每钵 3 株~4 株,成苗穴率≥95%,秧苗整齐健壮无病害。 4.3 移栽机械 4.3.1 根据秧苗类型选择适宜的移栽机械。 4.3.2 插秧机或钵苗移栽机应先进行试运转。试运转前检查和调整各紧固件、传动件、栽插臂和各运动 部件的连接牢固性;检查和调整秧针、秧门、秧箱、导轨等部件付装配间隙;检查和调整各拉线的张紧 程度;检查发动机燃油、机油和各部位润滑油的加注量。 4.3.3 将插秧机或钵苗移栽机置于“空挡”,启动发动机,进行 5 min~10 min 的试运转;检查和调整 各离合器手柄的操作可靠性;检查和调整液压升降机构、液压仿形系统、变速档位、转向机构的响应能 力;检查和调整栽插臂、秧箱的工作状况;要求各运行部件转动灵活,无刮碰、卡滞现象,确保正常工 作。 4.3.4 按照当地农艺要求、水稻品种特性调整适宜的取苗量和株距,确保亩基本苗数。 4.3.5 为保证插秧深度一致,移栽机械秧箱部分需具备自动水平功能。 4.4 操作人员 4.4.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后才能操作移栽机械,作业时应穿合身、适合作业的工作服。 4.4.2 作业过程中,当秧块到达补给位置应及时补秧,补给秧块与剩余秧块之间应紧密接合。 4.4.3 如果移栽机械带同步深施肥装置,操作人员要及时观察排肥和肥料箱情况,并做好补肥及故障排 除工作。 4.5 气候 移栽时间宜在 5 月 15 日~5 月 25 日之间,平均气温≥15℃,风力≤4 级。 5 作业 5.1 作业路线 5.1.1 根据田块形状,确定栽插路线;作业前,地头应事先留出各两个作业幅宽。确定栽插路线见下图: 3 DB 2111/T 0007—2021 5.1.2 当田块的宽度为插秧机幅宽的非整数倍时,应在最后第二行程,根据需要停止 1 行或数行插秧, 应留有最后一趟满幅工作的余量。 5.1.3 对形状不规则田块,先规划成多块规则形状,选择最优栽插路线,减少空白区域。 5.2 试作业 移栽机械在作业前应在田块进行试作业一段距离,观察穴距、取秧量、插秧深度等项技术参数是否 达到机插秧作业质量要求。如果不能达到作业质量要求,要进行调整。 5.3 作业 5.3.1 移栽机作业过程中要保持匀速前进。田间转弯时应减速,停止栽插并提升栽插系统。 5.3.2 作业过程中秧苗用完更换秧苗时,取秧针处于秧箱的任意一侧,避免作业过程中出现空穴现象。 5.3.3 田间转移时,插秧机栽插系统应提升至最高位置,缓慢行驶。 6 作业质量 6.1 插秧机作业指标 在一般作业条件下,机插秧作业质量按照 NY/T 989 第 4 章的规定。具体如表 1: 表1 作业质量指标 项目 指标 取秧量(株/穴) 3-7 插秧深度(cm) 0.5-1 伤秧率(%) ≤4 漏查率(%) ≤5 相对均匀度合格率(%) ≥85 漂秧率(%) ≤3 翻倒率(%) ≤3 插秧深度合格率(%) ≥90 邻接行距合格率(%) ≥90 6.2 移栽基本苗数 毯状秧苗、钵型毯状秧苗穴距 16 cm~18 cm,每穴 4 株~6 株,移栽基本苗(5 万~7 万)/667 ㎡。 钵苗穴距 16 cm~18 cm,每穴 3 株~5 株,移栽基本苗(3.6 万~6 万)/667 ㎡。 6.3 检验方法 按照GB/T 6243中性能试验中规定的方法检验。 7 安全要求 7.1 插秧机作业的操作安全应按 NY/T 1000 的规定进行。 7.2 插秧作业如发生异常,应迅速切断主离合器,关停发动机,确定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 7.3 加油、换油、加注黄油、检查机器时,应断开主离合器、关停发动机后再进行;检查、调整作业应 在平坦场所、使机器处于下降的状态下进行;提升状态检查或保养时,应确认液压装置有效、并采取有 效的防降措施后再进行。 4 DB 2111/T 0007—2021 7.4 卡车搬运时的装车、卸车。要以后退方式装车,以前进方式卸车。远距离运输时固定牢固,确保运 输期间安全。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说明书的方法和要求进行。 7.5 插秧机在道路行驶时,应收回划印杆;下坡行驶时,禁止空挡滑行。运行过程中及熄火后,不得接 触发动机机身、消音器、排气管等高温部件,防止烫伤。 8 维护保养 8.1 常规保养 8.1.1 作业结束后,应清除车轮、浮板等部件杂物,并用清水洗净泥泞,清洗时避免水进入发动机空气 滤清器。 8.1.2 检查机器个工作部件,确保部件正常运作。 8.1.3 加注或补充燃油和润滑油。 8.2 入库保养 按照 NY/T 2192 第 6 章的要求和插秧机使用说明书进行入库保养。 5

pdf文档 DB2111-T 0007-202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范 盘锦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111-T 0007-202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范 盘锦市 第 1 页 DB2111-T 0007-202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范 盘锦市 第 2 页 DB2111-T 0007-202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范 盘锦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7:33:0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