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05 DB2308 黑 龙 江 省 佳 木 斯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8/T 104—2021 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龙粳 1624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1-12-15 发布 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1-15 实施 发 布 DB2308/T 10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文东、张云江、胡月婷、王继馨、李大林、杨庆、吕彬、王立楠、单莉莉、 刘峪、孙秋霞、宋宁。 本文件为 2021 年首次发布。 DB2308/T 104—2021 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龙粳 1624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新品种龙粳1624生产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秧田管理、移栽、本田管理、收获、 生产档案、储藏和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佳木斯市及周边,包括桦川、汤原、桦南、富锦、同江等活动积温≥2400℃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7891 优质稻谷 GB/T 20864 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498 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NY/T 593 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2978 绿色食品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龙粳 1624 该品种于202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黑审稻2020L0037)。2020 年7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CNA20180933.8),该品种以龙交07-1432为母本,龙交08-2123为父本杂交, 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茎11片叶,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 右。椭圆粒型,株高94.2cm左右,穗长15.2cm左右,每穗粒数106粒左右,千粒重26.1克左右。品质优, 抗稻瘟病,耐冷;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8%~84.0%,整精米率65.6%~72.4%,垩白度0.2%~1.8%, 长/宽1.7~1.8,胶稠度78mm~82mm,食味评价80分~81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三年抗 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2~3级,穗颈瘟1~3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3.42%~24.24%。 3.2 底土 水稻播种前秧盘内装的营养土称为底土。 3.3 底水 2 DB2308/T 104—2021 水稻播种前秧床上浇的水称为底水。 3.4 出苗 水稻秧苗80%露尖时称为出苗。 4 秧田管理 4.1 秧田建设 根据水田分布状况,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偏酸、交通便利、肥沃 且无农药残留的旱田,按水田面积的1/60~1/80的比例建设集中的旱育苗基地。育苗基地环境质量符合 NY/T 391的要求。 4.2 育秧大棚及苗床规格 一般育秧棚宽6~8m,高2.2~2.6m,棚长可根据地形、所需育秧面积等情况确定,一般单幅苗床宽 2.6~4.0m,苗床长40m~60m,两幅苗床中间留步行道宽30cm。 4.3 秧田耕整 每年秋季将秧田旋耕15cm左右,耙后粗整平,备下一年使用。 4.4 扣棚盖膜 大棚盖膜后将膜四周压紧,用土培严,并拉好防风网带,在距离地面高约40cm左右的地方预留可方 便开合的通风口。 4.5 置床 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均匀一致,厚薄一致。 4.6 秧田调酸 2 2 用77.2%固体硫酸2kg/100m ~3kg/100m 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再耙入土中0cm~5cm, 使秧田床土pH值达4.5~5.0。 4.7 秧田杀菌 用 3% 甲 霜 ∙ 噁 霉 灵 15mL/m ~ 20mL/m 或 30% 甲 霜 ∙ 噁 霉 灵 1.5mL/m ~ 2.0mL/m 兑 水 5kg/100m ~ 2 10kg/100m ,喷施置床。 2 4.8 2 2 2 2 秧田除虫 2 摆盘前置床用2.5%溴氰菊酯乳油2mL/100m 兑水6kg喷洒,防治地下害虫。 4.9 秧田施肥 2 2 2 秧田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用量分别为2kg/100m 、5kg/100m 和2.5kg/100m ,肥料均匀施在置床 上并耙入土中0cm~5cm。 4.10 摆盘装土 4.10.1 床土配置 3 DB2308/T 104—2021 选择山地土、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或春季泡田前取本田土,过筛后与壮秧剂(按说明使用) 充分混拌,使用优质床土调理剂(按说明使用)处理床土,使床土pH值达到4.5~5.0。 4.10.2 底土厚度 摆盘时装土,盘内装底土厚度2.5cm,厚薄一致。 4.10.3 底水 播种前一次性浇透底水(符合GB 5084要求,下同),确保置床15cm~20cm土层内无干土。 4.11 种子处理 4.11.1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4.11.2 晒种 在种子浸泡前5d~7d进行晒种,晒种2d~3d。晒种时将种子均匀摊在苫布上,用木锨翻成小垄状, 每天翻动3~4次。严防混杂,严禁用铁锨翻动种子。 4.11.3 选种 种子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 4.11.4 浸种 4.11.4.1 浸种水量 浸种时水面没过种子20cm左右。 4.11.4.2 杀菌消毒 浸种同时用药剂杀菌消毒,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药剂和水的比例为1:2000~1:3000,或使用含 有戊唑醇、精甲霜灵、咯菌腈、多菌灵等成分杀菌剂的种衣剂包衣后浸种。 4.11.4.3 浸种温度 浸种温度为11℃~12℃。 4.11.4.4 有氧循环 每日翻倒1~2次。若采用集中浸种催芽方式,每天8:00~10:00和20:00~22:00各进行一次有氧循 环。 4.11.4.5 浸种时间 浸种时间为6d~7d,机械干燥的种子适当延长浸种时间1d~2d。 4.11.5 催芽 4.11.5.1 催芽温度 种子破胸温度为32℃,催芽温度为25℃~28℃。 4 DB2308/T 104—2021 4.11.5.2 催芽时间 种子催芽时间为24h~36h。 4.12 播种 4.12.1 播种期 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为水稻大棚旱育秧播种最早日期。适宜播种期为4月10日至4月20 日。 4.12.2 播种量 机插中苗每盘播芽种100g~125g;钵育苗为3粒/穴~5粒/穴。 4.12.3 覆土 覆土选用未施肥的土壤,厚度宜为0.7cm~1.0cm。 4.12.4 盖地膜 覆土后及时盖地膜,地膜四周压实封严。 4.13 秧苗管理 4.13.1 壮苗标准 秧苗叶龄3.1叶~3.5叶,日龄30d~35d;地上部中茎长度≤3mm,第一叶鞘高≤3cm,第1叶叶耳与 第2叶叶耳间距1cm,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间距1cm,第3叶叶长8cm,株高13cm;地下部分根数10条以 上;秧苗百株地上部干重≥3g。 4.13.2 温度管理 种子根发育期,秧田温度≤32℃,超过此温度时打开大棚通风口通风。第一完全叶伸长期,秧田温 度控制在22℃~25℃,超过28℃时,需通风炼苗,做到早通风、早炼苗、炼小苗,离乳期,秧田控制在 20℃~22℃,超过25℃时要大通风,湿度大或下雨时也需通风。秧苗在3.1叶~3.5叶时,若夜间温度> 10℃时,需保持昼夜通风状态。 4.13.3 水分管理 种子根发育期,若秧田整体或局部湿度过大时,需日间揭膜散墒,晚上盖上地膜;若秧田过干应及 时揭开地膜补水。露种处需及时补土,再盖上地膜;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保持苗床旱育状态,苗床过干 地方补水;离乳期,若秧床土面发白、早晚叶尖不吐水或午间心叶卷曲,则宜在9:00前补水,一次浇透; 反之,保持旱育状态。 4.13.4 苗期施肥 2 2 分别在秧苗1.5叶期和2.5叶期追肥,用尿素2g/盘或硫酸铵5g/盘。或用液施壮秧剂68g/m ~75g/m , 2 兑水3kg/m ,均匀浇施。 4.13.5 立枯病防治 5 DB2308/T 104—2021 离乳期秧田pH值未在4.5~5.0时需调酸。将固体酸与土或沙子混拌,均匀撒施在秧床上,施完固体 2 酸后及时洗苗。秧田杀菌可用32%精甲霜灵·噁霉灵种子处理液剂1.5mL/m 茎叶喷雾处理,然后用微喷 淋水3min~5min洗苗。 4.13.6 杂草防治 2 2 在秧苗1.1~1.5叶期,用48%灭草松水剂0.3mL/m 茎叶喷雾除阔叶草,用10%氰氟草酯乳油0.1mL/m 茎叶喷雾除稗草。 5 移栽 5.1 本田整理 整地采取秋翻地,翻深20cm左右,旱耙地。插秧10天前放水泡田,5~7天进行搅浆整地,田面高低 差不超过3cm。 5.2 移栽期 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为旱育中苗(3.1~3.5叶龄)安全移栽最早日期,一般5月10日 至5月25日移栽。 5.3 水稻插秧机要求 选择符合GB/T 20864标准要求的水稻插秧机插秧。 5.4 移栽规格和密度 2 2 移栽规格为25穴/m ~30穴/m ,插秧密度为4株/穴~5株/穴。 5.5 移栽质量要求 插秧时本田保持花达水状态,机插深度为1cm~2cm。插秧后秧苗直立,行穴距规整,基本苗数100 2 2 株/m ~120株/m 。 6 本田管理 6.1 稻田准备 6.1.1 灌排渠系 完善稻田建设,确保水渠能灌能排,灌排通畅。 6.1.2 泡田 泡田时灌水深达土壤垡块高度的2/3。 6.1.3 整地 旋耕深度为12cm~14cm;同一方田内高低差<3cm。 6.2 水层管理 6 DB2308/T 104—2021 水稻移栽后,在腊熟前主要采用间歇灌溉,先灌3cm~5cm水层,水层自然下降至花达水后再灌3cm~ 5cm水层,如此反复;待田间茎数占计划穗数80%时,通
DB2308-T104-2021 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龙粳1624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佳木斯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8:07: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