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1406 朔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406/T 1—2021 紫皮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l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Purple Garlic 2021 - 11 - 23 发布 2021 - 12 - 23 实施 朔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406/T 1—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条件 ....................................................................... 1 5 栽培技术 ........................................................................... 1 6 采收 ............................................................................... 3 7 包装与储存 ......................................................................... 4 8 生产档案 ........................................................................... 4 I DB 1406/T 1—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朔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朔州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应县喜萍种植专业合作社、应县科技交流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必成、刘军辉、常文忠、李全茂、孙广、姚喜萍。 II DB 1406/T 1—2021 紫皮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紫皮大蒜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与储存、 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朔州市的紫皮大蒜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3416.9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9部分:葱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气候条件 紫皮大蒜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无霜期达到120 d。 4.2 土壤条件 生产地应选择土层较厚、透气性好、排灌方便、不易积涝、有机质含量2%以上的沙壤土,土壤pH 值6.5~7.5。 4.3 蒜地规划 在选定的蒜地上,对种植区划、灌溉系统、道路以及农家肥等场地,进行统一安排,充分发挥各种 设施效益。 5 栽培技术 5.1 选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23416.9的规定。选择应县紫皮大蒜品种,人工扒皮掰瓣,去掉大蒜的托盘和 茎盘,选种要求是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糖化、无光皮。原则要求每粒重量宜为5 g左右。 1 DB 1406/T 1—2021 5.2 种子处理 选择大小均匀、饱满充实、无病虫的种子,剔除掉干瘪、萎蔫的种子,播种前晒种,选择通风良好 的地方,铺上塑料布,将种子摊平晾晒2 d~3 d,翻动2次~3次。 5.3 整地施肥 3月上旬,每亩基施优质农家肥5000 kg、尿素20 kg、硫酸钾10 kg,要求撒施均匀,然后深翻耕地, 耕翻深度一般在20 cm左右,要细耕、耙平、耙实,没有明显坷垃,达到“齐、松、碎、净”。根据水 源确定畦的长短,畦长30 m~50 m,宽4.2 m~4.4 m。 5.4 播种 5.4.1 播种时间 大蒜栽种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初(清明前)。 5.4.2 播种方法 用开沟器开沟,沟深5 cm~6cm,将蒜瓣直立,放置于沟底,覆土2 cm~3 cm,栽后即时浇水。 5.4.3 播种密度 一般行距20 cm,株距16 cm~17cm,每亩2万株左右。 5.5 施肥 5.5.1 使用的肥料 按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规定执行。允许使用的肥料有农家肥料和商品肥料,商品肥 料应符合NY 525的规定。 5.5.2 施肥方法 结合浇水,主要施用人粪尿、尿素等肥料。第一次追肥在大蒜齐苗后(二叶期),每亩浇施清粪水 700 kg或尿素15 kg、钾肥3 kg、微肥1.5 kg。第二次追肥在抽苔前期,每亩施尿素17 kg、钾肥5.5 kg、 微肥2.5 kg。叶面追肥,在大蒜生长的不同时期,结合防病、防虫喷施叶面肥。 5.6 灌溉 大蒜需水量比较大,整个生长期一般需要浇5次水。第一次栽植水,大蒜播种后需及时浇水,浇足 浇透,一株不漏;第二次壮苗水,一般在4月下旬或地温在15 ℃以上时浇水;第三次出苔水,在蒜苔刚 露出尖浇水;第四次膨大水,在采收完蒜苔时浇水;第五次采收水,在采收前3 d浇水。 5.7 中耕除草 采用人工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8 cm左右,以利保水、保墒。 5.8 病虫害防治 5.8.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调整种植业布局,提高蒜地复种,抑制病虫害发生。 5.8.2 物理防治 2 DB 1406/T 1—2021 人工捕捉大蒜上的害虫;用黄、蓝板引诱小型昆虫,每亩插黄、蓝板20个~25个,用竹竿或棍插入 地里,将黄、蓝板固定在竹竿或棍上,悬挂高度随大蒜的生长高度而调整,3 d~4 d更换一次;利用害 虫的趋光性,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糖酒醋液诱杀成虫。糖酒醋液的配方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 水10份、90%敌百虫原粉1份,装在盆中调匀,加盖,分放在田间,晴天开盖诱杀。 5.8.3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 5.8.4 药剂防治 5.8.4.1 叶枯病 叶枯病是大蒜生长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病害,危害严重时大蒜不易抽苔,主要表现是从叶尖部向下发 黄,进而影响大蒜的产量。5月下旬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 性粉剂1000 倍液,间隔7天,交替使用。也可用75%的肟菌·戊唑醇2000倍液治疗。 5.8.4.2 锈病 用40%腈菌唑6000 倍液喷雾。 5.8.4.3 灰斑病 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600 倍液,或50%速克灵可 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雾防治。 5.8.4.4 灰霉病、紫斑病 用30%甲霜·恶霉灵1500 倍液喷雾防治。 5.8.4.5 蒜蛆 蒜蛆每年都会发生,对蒜蛆偏重发生的地块,可结合整地,在大蒜种植开沟时,每亩施草木灰40 kg, 施于沟内,能有效控制蒜蛆发生。但当蒜蛆危害比较严重时,可用药物防治,5月上旬每亩用50%辛硫磷 乳油400 mL,兑水稀释后,向大蒜根部灌药。防治蒜蛆最有效的办法是:蒜瓣用60%吡虫啉包衣,第一 次浇水前用80%敌敌畏+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每7 d一次,连喷三次。 5.8.4.6 葱蓟马 用40%溴酰·噻虫嗪1500倍液喷雾防治。 5.8.4.7 螨类 30%阿维·螺螨酯5000倍液喷雾防治。 6 采收 6.1 蒜苔 6月中旬至6月下旬采收。采收前准备好铁针、粽叶等工具,用铁针剖开大蒜地上部分植株,剥出蒜 苔、摘下。 6.2 蒜头 3 DB 1406/T 1—2021 7月中旬至7月下旬采收。土壤潮湿、松软,准备好锄头、包装袋等工具,清除蒜叶及杂草,挖出来 的蒜头去除杂质。 7 包装与储存 7.1 包装 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和相关规定;包装应简单、实用,避免过度包装,提倡使用可重复、可回收和 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如木、竹、植物茎叶和纸制成的包装材料。允许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其它包装材 料。蒜苔进行分级,在尖部、中部、根部用粽叶扎紧,1 kg一捆。蒜头进行分级编成蒜辫,50头一辫。 7.2 储存 蒜头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8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相关内容,并保存3年以上, 以备查阅。 4
DB 1406-T 1-2021 紫皮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朔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8:26:0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