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05 备案号: DB2302 黑 龙 江 省 齐 齐 哈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2/T 007—2021 松杉灵芝覆土栽培技术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2021 - 11 - 03 发布 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12 - 03 实施 发 布 DB2302/T 00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导则第一部分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坤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 黑龙江坤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坤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经济职 业技术学院、富裕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祝嗣臣 邢宗杰 樊耀斌 张娣 刘国忠 董继法 蒋帮军 祝嗣友 祝四军 徐永海。 I DB2302/T 007—2021 松杉灵芝覆土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松杉灵芝覆土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原料要求、菌种制作、棚室建造、出芝 管理、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齐齐哈尔地区松杉灵芝覆土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4456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483天然石膏 GB/T 12728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119 饲料用小麦麸 NY/T 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HG/T 4120工业氢氧化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母种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以玻璃试管的培养容器和使 用单位,也称一级种、试管种。[NY/T 528定义3.4] 3.2 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GB/T 12728定义2.5.8]。 3.3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 称三级种。[GB/T 12728定义2.5.9]。 3.4 培养基 1 DB2302/T 007—2021 培养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混合物。 3.5 移植 将菌种从一种基物移接到另外的培养物中扩大培养的过程。 3.6 接种 将菌种移植在培养基物中的方法。 3.7 腐殖土 森林中表土层树木的枯枝残叶经过长时期腐烂发酵后而形成。 4 栽培环境 4.1 地势 选择海拔100 m--700 m、坡度≤10°交通便利的开阔地带。300m之内无规模禽畜养殖场、垃圾粪便 堆积场。 4.2 大气 应达到GB 3095中有关环境空气功能区规定的二类区及以上要求。 4.3 灌溉用水 应符合GB 5084规定。 4.4 土壤 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强的土壤,忌选土质黏重的土壤,最好为腐殖土。土壤污染风险应达到按照 GB 156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要求。 4.5 光照强度 800 LX -2600LX。 4.6 pH 值 填充土壤pH值最佳适宜范围为在5.8~7.0之间。 5 原料要求 5.1 木屑 木屑应符合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以落叶松混合桦、柞等阔叶树种木 屑。建议自然堆积1年以上的落叶松木屑60%,桦、柞木屑40%。颗粒以1mm-2mm为宜。 5.2 麦麸 不得使用添加防腐剂的麦麸,其它指标符合NY/T 119规定。 2 DB2302/T 007—2021 5.3 石膏【CaSO4·2H2O】 应符合GB/T 5483标准一级至四级规定。 5.4 熟石灰 【Ca(OH)₂】 应符合HG/T 4120规定。 6 菌包制作 6.1 菌种生产 选择种性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杂性强、菌丝生长健壮的优良品种。根据《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第62号)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528生产一级、二级菌种。 6.2 菌包生产 6.2.1 推荐栽培种基料配方 1) 硬杂木木屑 85%,麦麸 12%,玉米粉 2%,石膏 1%。 2) 自然堆积 1 年以上的落叶松木屑 60%,桦、柞木屑 40%。占菌包基料总量 80%,麦麸 15%, 玉米粉 2%,豆粕粉 2%,石膏 1%。 6.3 制袋 6.3.1 制袋时间 宜选择10月~11月作为制袋时间。 6.3.2 备料 按栽培种基料配方比例准备好所需原料。 6.3.3 拌料 将原料按配方混合拌匀,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pH值6.5~7.0。如木屑是干料,需提前8 小时~10小时预湿。 6.3.4 装袋 宜采用16.5cm×38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塑料袋应符合GB/T4456标准的要求,将培养料装入袋中, 高度23cm,料重量1.2kg~1.3kg,紧密度适中,并插棒封口。 6.3.5 灭菌 将菌包放入菌筐中,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料中心温度应达到100 ℃,保持 10小时~12小时,停止 加热3小时~4小时后出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维持0.15Mpa压力,料温126℃保持2小时,待温度下降 到60℃以下时出锅。 6.3.6 接菌操作 灭菌的菌包放置在预先消毒的冷却室内,自然冷却至30℃以下,在培养室或接种室使用空气净化器、 离子风、酒精灯创造无菌环境进行操作。推荐用二级木屑菌种封口。 6.3.7 接菌室使用后的处理 接菌室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残留废物、垃圾排除废气,工作台面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拭 消毒。 6.4 菌包培养 3 DB2302/T 007—2021 培养室内空间用消毒剂喷雾消毒,培养室应具有控温和控湿设施,接种一周内温度控制在25℃~ 30℃,之后逐步下调至20℃~22℃;空气相对湿度为40%以下,培养室内避光;接种后菌包在培养室内 培养,每天通风一次至二次,根据菌丝生长情况,每次10分钟~30分钟,培养期间应经常检查菌包污染 情况,发现杂菌污染的菌包应及时清理;菌包经过一个月左右避光培养后长满菌丝,再经过20天~30 天培养,当袋内菌丝颜色由白转为淡黄,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入菌包后熟管理。 6.5 菌包后熟 菌包后熟管理要求在避光,空气相对湿度在40%以下条件,温度≤30℃,10月-11月生产的菌包继续 培养至翌年秋季即可进行出芝管理。 7 棚室建造 根据生产企业条件可选用木制或钢结构建拱形大棚,宽度8m-10m为宜,长度≤40m,棚高以方便管 理为宜,棚顶覆盖遮阳网,棚内架设喷灌设施即可。 8 出芝管理 8.1 排袋码墙 墙式覆土出芝:在出芝棚内做东西走向畦床,宽60cm,高10cm,畦床用少量石灰消毒,畦与畦之间留 出80cm-100cm的步道沟。将经过后熟的菌包,把接菌孔方向的菌包薄膜脱去1/2-1/3,垂直畦床长度方 向双行卧排于畦床上,袋口向内,袋与袋之间轴向与径向均留出5cm-8cm空间,并向空间内充填腐质土 盖过菌袋2cm,随后再排一层菌包,最后做成6层-8层的菌墙,菌墙长度视管理方便为宜,在最上面一 层填土10cm,并作成U字型,以便出芝期间补给营养和水分。 8.2 闷棚催蕾 菌墙完成后割去菌包出芝端薄膜,根据天气情况封闭出芝棚进行闷棚,见有原基形成时即可通风进 入出芝管理。原基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0%~90%;子实体发育期维持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以盖 缘表面有细小水珠为宜,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散射光,出芝时温度一直保持20℃-25℃,出芝后应适时 疏蕾,每个菌包保留其中1个长势较好的菌蕾,从形成芝片到采收子实体需要35天左右。 8.3 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除严格执行本规程操作外,也可使用物理方法(灯诱法、黄板法等)防治。发现有杂菌 污染的菌包应挖除移出。 9 采收 当菌盖边沿黄白色生长圈尚未完全消失,菌盖色泽加深时,菌盖逐渐加厚,并释放出少量红褐色孢 子即可采收,采收3天前停止喷水。出芝后的菌包可经过生物发酵等技术进行无害处理后另用。 10 生产档案 4 DB2302/T 007—2021 建立详细的生产档案,生产档案记录内容应包括,所有生产投入品的台账记录(种类、来源、购买 数量、使用情况等)及购买单据,菌包生产过程记录(生产时间、拌料配方、灭菌条件、使用菌种、培 养条件等),出芝管理记录(脱袋时间、营养土用量、覆土情况、温湿度条件、病虫害情况、采收时间 等),记录应保留售后一年以上。 5 DB2302/T 007—2021 参 考 文 献 [1]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 62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2302-T 007-2021 松杉灵芝覆土栽培技术规程 齐齐哈尔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02:23:4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