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520729.8
(22)申请日 2022.06.17
(73)专利权人 中国空分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庙后王
路299号
(72)发明人 缪樟臻 丁传琪 柳春来 张行东
王淑勇
(74)专利代理 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3209
专利代理师 梁斌
(51)Int.Cl.
B01D 3/14(2006.01)
B01D 3/32(2006.01)
B01D 3/42(2006.01)
B01D 53/04(2006.01)B01D 53/00(2006.01)
C01B 32/50(2017.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 碳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
氧化碳装置, 直接利用原料气作为制冷剂, 通过
采用二氧化碳自身高压节流提供冷量, 不需其他
装置提供冷量, 能耗低, 工艺流程简单可靠。 压缩
机与冷却器连接, 冷却器与脱硫单元连接; 脱硫
单元与吸附器连接, 吸附器与主换热器连接; 再
沸器与精馏塔连接; 主换热器与再沸器连接, 再
沸器与过冷器连接, 过冷器与一号气液分离器连
接; 一号气液分离器与精馏塔和过冷器连接, 过
冷器与主换热器连接, 主换热器与电加热器连
接, 电加热器与 吸附器连接; 精馏塔顶部与过冷
器连接, 过冷器与二号气液分离器连接; 二号气
液分离器与精馏 塔和过冷器连接, 过冷器与主换
热器连接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17661593 U
2022.10.28
CN 217661593 U
1.一种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压缩单元、 脱硫单元、 干燥
单元和低温精馏单元; 压缩 单元包括压缩机和冷却器; 干燥单元包括吸附器和电加热器; 低
温精馏单元包括主换热器、 过冷器、 再沸器、 精馏塔、 一号节流阀、 二号节流阀、 一号气液分
离器、 二号气液分离器和降压降温装置; 主换热器具有第一冷流道、 第二冷流道、 第三冷流
道和热流道; 过冷器具有第一冷流道、 第二冷流道、 第三冷流道、 第一热流道和 第二热流道;
压缩机的进口用于进原料气, 出口与冷却器的进口连接, 冷却器的出口与脱硫单元连接;
脱硫单元与吸 附器的进口连接, 吸 附器的出 口与主换热器的热流道进口连接; 再沸器与精
馏塔连接; 主换热器的热流道出 口与再沸器的进口连接, 再沸器的出 口与过冷器的第二热
流道进口连接, 过冷器的第二热流道出 口通过一号节流阀与一号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接;
一号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精馏塔的回流液进口连接, 一号气液分离器的气 体出口与过
冷器的第二冷流道进口连接, 过冷器的第二冷流道出口与主换热器的第二冷流道进口连
接, 主换热器的第二冷流道出 口与电加热器的进口连接, 电加热器的出 口与吸附器的再生
气进口连接; 精馏塔顶部的气体出 口与过冷器的第一热流道进口连接, 过冷器的第一热流
道出口与二号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接; 二号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精馏塔的回流液进口
连接; 二号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 口通过降压降温装置与过冷器的第三冷流道进口连接, 过
冷器的第三冷流道出 口与主换热器的第三冷流道进口连接; 精馏塔的液体出 口通过二号
节流阀与过冷器的第一冷流道进口连接, 过冷器的第一冷流道出口与主 换热器的第一冷流
道进口连接, 主换 热器的第一冷流道出口连接二氧化 碳产品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脱硫单
元为脱硫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换热
器和过冷器均为板翅式换 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冷却器
为水冷却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附器
为两个, 并联设置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换
热器的第三冷流道出口连接放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降压降
温装置包括 三号节流阀和膨胀机, 三 号节流阀和膨胀机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号气
液分离器和二 号气液分离器均位于精 馏塔的上 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精馏塔
为板式精 馏塔或填料精 馏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再沸
器与精馏塔为一体, 再沸器集成设置在精 馏塔的底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661593 U
2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 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适用于化工装置排放废气
的二氧化 碳回收再利用。
背景技术
[0002]天然气、 焦炭及重油等燃料及其燃烧, 合成氨、 乙二醇的生产、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
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对环 境造成影响, 导致温室 效应的形
成, 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石化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在碳中和背景下, 直接排放到大气
中的含大量 二氧化碳的废气具有收集回收再利用的价 值。
[0003]二氧化碳捕集是电力、 钢铁、 水泥、 化工等行业实行碳捕集、 封存与利用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的首要环节, 对节能减排及温室效应的控制具
有关键作用。 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 燃烧前捕集 (Pre ‑combustion) 、 富氧燃烧
(Oxy‑fuel combustion) 和燃烧后捕集 (Po st‑combustion) 。 目前行业内燃烧后捕集技术主
要采用化学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及膜分离法。 其中化学吸收法是当前最普遍的从燃烧之后
的烟气中分离二氧化碳技术, 化学吸收法以醇胺、 复合胺等为吸附剂, 利用吸附剂在不同压
力温度下对二氧化 碳的吸收能力, 实现对二氧化 碳的回收利用。
[0004]低温精馏法是利用原料气各组分沸点的差异, 通过精馏塔实现原料气的分离, 该
流程具有能耗低、 运行成本低、 分离效率高, 而且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目前, 如果采
用该技术提纯二氧化碳, 需要利用冷水机组、 氨制冷系统等装置提供额外冷量, 增加了能
耗, 且工艺 流程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
理的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直接利用原料气作为制冷剂, 通过采用二氧化碳自
身高压节流 提供冷量, 不需其 他装置提供冷量, 能耗低, 工艺 流程简单可靠。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
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压缩单元、 脱硫单元、 干燥单元和 低温精馏单元; 压缩单元包括压缩
机和冷却器; 干燥单元包括吸附器和电加热器; 低 温精馏单元包括主换热器、 过冷器、 再沸
器、 精馏塔、 一号节流阀、 二号节流阀、 一号气液分离器、 二号气液分离器和降压降温装置;
主换热器具有第一冷流道、 第二冷流道、 第三冷流道和热流道; 过冷器具有第一冷流道、 第
二冷流道、 第三冷流道、 第一热流道和第二热流道; 压缩机的进口用于进原料气, 出口与冷
却器的进口连接, 冷却器的出口与脱硫 单元连接; 脱硫单元与吸附器的进口连接, 吸附器的
出口与主换热器的热流道进口连接; 再沸器与精馏塔连接; 主换热器的热流道出 口与再沸
器的进口连接, 再沸器的出 口与过冷器的第二热流道进口连接, 过冷器的第二热流道出 口
通过一号节流阀与一号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接; 一号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 精馏塔的回
流液进口连接, 一号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 口与过冷器的第二冷流道进口连接, 过冷器的第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661593 U
3
专利 低温精馏提纯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1:54: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