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72747.8 (22)申请日 2022.08.15 (71)申请人 华为数字能源技 术有限公司 地址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 街道香安社区安托山六路33号安托山 总部大厦A座研发39层01号 (72)发明人 吴若勋 卢进红 张彦忠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 1205 专利代理师 唐强 臧建明 (51)Int.Cl. H05K 7/20(2006.01) F24D 15/04(2006.01) F24D 1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57)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回收系统及控制 方法。 热回收系统至少包括蒸发冷却机组、 热泵 机组以及供热机组。 蒸发冷却机组包括室内通 道、 室外通道以及第一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用于 使室内通道内的空气与室外通道内的空气进行 换热。 热泵机组包括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三换热 器。 第二换热器 设置在室内通道内并位于室内通 道的进风端和第一换热器 之间, 第二换热器的输 出端与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 连通, 第二换热器的 输入端与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通。 供热机组包 括至少一个第四换热器, 至少一个第四换热器用 于使供热流体与待供热区域内的空气进行换热。 通过将第二换热器集成在室内通道内, 可以提高 热回收系统与数据中心的机房内的空气的换热 效率。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10页 CN 115529792 A 2022.12.27 CN 115529792 A 1.一种热回收系统, 其特 征在于, 至少包括: 蒸发冷却机组、 热泵机组以及供 热机组; 所述蒸发冷却机组包括室内通道、 室外通道以及第一换 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使所述室内通道内的空气与 所述室外通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 以 降低所述室内通道内的空气的温度; 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二换 热器以及第三换 热器; 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室内通道内并位于所述室内通道的进风端和所述第一换 热器之间,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 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使 液态的冷媒与所述室内通 道内的空气进行 换热, 以使所述冷媒发生相变; 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使气态的冷媒与液态的供热流体进行换热, 以使气态的冷媒冷凝 为液态的冷媒; 所述供热机组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换热器, 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换热器用于使所述供热流 体与待供 热区域内的空气进行 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三换热器位于所述第 二换热 器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 征在于, 还 包括: 压缩机以及膨胀阀;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 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第 二 换热器的输出端通过 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换 热器的输入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壳体以及隔板组 件; 所述壳体具有腔体, 所述隔板组件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均安装在所述腔体内, 且所述隔 板组件、 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腔 体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第一进风腔 体、 第一出风腔 体、 第二 进风腔体以及第二出风腔体; 所述第一换 热器具有相互隔开的第一 通道和第二 通道; 所述第一进风腔体与 所述第一通道的进风端连通, 所述第 一进风腔体的内壁开设有第 一进风口, 并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作为所述室内通道的进风端; 所述第一出风腔体与 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端连通, 所述第 二进风腔体的内壁开设有第 一出风口, 并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作为所述室内通道的出风端; 所述第二进风腔体与 所述第二通道的进风端连通, 所述第 二进风腔体的内壁开设有第 二进风口, 并且所述第二进风口作为所述室外通道的进风端; 所述第二出风腔体与 所述第二通道的出风端连通, 所述第 二出风腔体的内壁开设有第 二出风口, 并且所述第二出风口作为所述室外通道的出风端; 所述第二换 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进风腔体和所述第 一出风 腔体均位于所述第一换 热器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进风腔体和所述第二出风腔体均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侧; 其中, 所述 换热器的第一侧与所述换 热器的第二侧相对设置 。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室内风机, 所述室内风 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腔体内并用于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529792 A 27.根据权利要求4 ‑6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室外风机, 所述室 外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腔体内并用于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 8.根据权利要求4 ‑7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连接流道以及开 关组件; 所述连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 所述第一进风腔体和所述第 一出风腔体连通, 所述连接流 道用于使所述第一进风腔体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第一出风腔体内; 所述开关组件用于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连接流道的开口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旁通阀, 所述旁 通阀安装在所述连接流道内; 或者, 所述连接流道为贯穿所述第一进风腔体和所述第一出风腔体之间的所述隔板组件的 通孔; 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力元件以及与所述隔板组件滑动连接的滑板; 所述动力元件用 于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滑板在所述隔板上运动, 以改变所述连接流道的开口 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 二进风口处的降温组件, 所述降温组件用于降低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二进风腔 体内的空气的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覆盖所述第 二 进风口的湿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热机组还包括: 换热箱以及输送泵; 所述换热箱用于容纳所述供 热流体; 所述第三换 热器设置在所述换 热箱内并浸 入所述供 热流体内; 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换热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输送泵与 所述换热箱连通, 所述至少一个 第四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换 热箱连通; 所述输送泵用于将所述换 热箱内的所述供 热流体输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换 热器内。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 一温度传感 器、 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 热机组的供 热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室内通道的出风端处的送风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供 热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 。 14.一种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获取供热机组的供 热温度和室内通道的出口端处的送风温度; 根据所述供 热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 。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回收系统 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供热温 度和所述送风温度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 包括: 若所述供 热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 将所述室外风机的当前转速调高至第一 转速; 若所述供热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 将所述室外风机的当前转速调低至第二转速; 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529792 A 3

PDF文档 专利 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第 1 页 专利 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第 2 页 专利 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8: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