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53501.6
(22)申请日 2022.08.10
(71)申请人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快安马
江大道石 狮路6号1-4#楼
(72)发明人 汤慈全 叶跃明 欧立春 杨澄
黄桂登 江应平
(74)专利代理 机构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
所(普通合伙) 35212
专利代理师 吴学林
(51)Int.Cl.
H02M 7/5387(2007.01)
H05K 7/2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
逆变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一种基
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包括
第一半桥、 第二半桥、 第三半桥、 直流母线电容
C1、 N线平衡电容C2、 N线平衡电容C3、 A相负载电
感L1、 B相负载电感L2、 C相负载电感L3、 滤波电容
C4、 滤波电容C5、 滤波电容C6、 散热器组; 第一半
桥、 第二半桥、 第三半桥、 直流母线电容C1相互并
联; N线平衡电容C2与N线平衡电容C3串联后, 与
直流母线电容C1 并联; L1与第一 半桥、 C4连接; L2
与第二半桥、 C5连接; L3与第三半桥、 C6连接; 滤
波电容C4与滤波电容C5、 滤波电容C6连接。 本发
明的优点在于: 极大的提升了碳化硅MOSFET的均
流效果, 进 而极大的提升 了逆变器的功率 容量。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5360927 A
2022.11.18
CN 115360927 A
1.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第一半桥、 一
第二半桥、 一第三半桥、 一直流母线电容C1、 一N线平衡电容C2、 一N线平衡电容C3、 一A相负
载电感L1、 一B相负载电感L2、 一C相负载电感L3、 一滤波电容C4、 一滤波电容C5、 一滤波电容
C6以及三个散热器组; 各 所述散热器组均包括 一散热器HSK1以及一散热器HSK2;
所述第一半桥、 第二半桥、 第三半桥以及直流母线电容C1相互并联; 所述N线平衡电容
C2与N线平衡电容C 3串联后, 与所述 直流母线电容C1并联;
所述A相负载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半桥的输出端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4连接;
所述B相负载电感L2的一端与第二半桥的输出端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5连接; 所述
C相负载电感L3的一端与第三半桥的输出端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6连接; 所述滤波
电容C4与滤波电容C 5以及滤波电容C 6连接;
所述第一半桥、 第二半桥以及第三半桥分别设于一散热器组的散热器HSK1和一散热器
HSK2之间。
2.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桥包括一MOS管Q1、 一MOS管Q2、 一MOS管Q3、 一MOS管Q4、 一杂散电感Ls1、 一杂散
电感Ls2、 一杂散电感Ls3以及一杂散电感Ls4;
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MOS管Q2的漏极、 直流母线电容C1、 N线平衡电容C2、 第二半桥以
及第三半桥连接, 源极与杂散电感Ls1连接; 所述杂散电感Ls2的一端与MOS管Q2的源极连
接, 另一端与杂散电感Ls1、 MOS管Q3的漏 极、 MOS管Q4的漏 极以及A相负载电感L1连接; 所述
杂散电感Ls3的一端与MOS管Q3的源极连接, 另一端与杂散电感Ls4、 直流母线电容C1、 N线平
衡电容C3、 第二半桥以及第三半桥连接; 所述杂散电感Ls4与MOS管Q 4的源极连接;
所述MOS管Q1以及MOS管Q3设于散热器HSK1以及散热器HSK2之间, 并靠近进风 口; 所述
MOS管Q2以及MOS管Q 4设于散热器HSK1以及散热器HSK2之间, 并靠 近出风口。
3.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半桥包括一MOS管Q5、 一MOS管Q6、 一MOS管Q7、 一MOS管Q8、 一杂散电感Ls5、 一杂散
电感Ls6、 一杂散电感Ls7以及一杂散电感Ls8;
所述MOS管Q5的漏极与MOS管Q6的漏极、 直流母线电容C1、 N线平衡电容C2、 第一半桥以
及第三半桥连接, 源极与杂散电感Ls5连接; 所述杂散电感Ls6的一端与MOS管Q6的源极连
接, 另一端与杂散电感Ls5、 MOS管Q7的漏 极、 MOS管Q8的漏 极以及B相负载电感L2连接; 所述
杂散电感Ls7的一端与MOS管Q7的源极连接, 另一端与杂散电感Ls8、 直流母线电容C1、 N线平
衡电容C3、 第一半桥以及第三半桥连接; 所述杂散电感Ls8与MOS管Q8的源极连接;
所述MOS管Q5以及MOS管Q7设于散热器HSK1以及散热器HSK2之间, 并靠近进风 口; 所述
MOS管Q6以及MOS管Q8设于 散热器HSK1以及散热器HSK2之间, 并靠 近出风口。
4.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 半桥包括一MOS管Q9、 一MOS管Q10、 一MOS管Q11、 一MOS管Q12、 一杂散电感Ls9、 一杂
散电感Ls10、 一杂散电感Ls1 1以及一杂散电感Ls12;
所述MOS管Q9的漏极与MOS管Q10的漏极、 直流母线电容C1、 N线平衡电容C2、 第一半桥以
及第二半桥连接, 源极与杂散电感Ls9连接; 所述杂散电感Ls10的一端与MOS管Q10的源极连
接, 另一端与杂散电感Ls9、 MOS管Q11 的漏极、 MOS管Q12的漏 极以及C相负载电感L3连接; 所
述杂散电感Ls11的一端与MOS管Q11的源极连接, 另一端与杂散电感Ls12、 直流母线电容C1、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360927 A
2N线平衡电容C 3、 第一半桥以及第二半桥连接; 所述杂散电感Ls12与MOS管Q12的源极连接;
所述MOS管Q9以及MOS管Q11设于散热器HSK1以及散热器HSK2之间, 并靠近进风口; 所述
MOS管Q10以及MOS管Q12设于 散热器HSK1以及散热器HSK2之间, 并靠 近出风口。
5.如权利 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MOS管Q1、 MOS管Q2、 MOS管Q3以及MOS管Q 4均为N型SIC MOSFET管。
6.如权利 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MOS管Q5、 MOS管Q6、 MOS管Q7以及MOS管Q8均为 N型SIC MOSFET管。
7.如权利 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MOS管Q9、 MOS管Q10、 MOS管Q1 1以及MOS管Q12均为 N型SIC MOSFET管。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360927 A
3
专利 一种基于碳化硅MOSFET的双管并联大功率逆变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8: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