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78124.4
(22)申请日 2022.07.25
(71)申请人 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雨 花经济开发
区凤仪路26号
(72)发明人 宫启杰 陈爱林 程平辉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理工大 学专利中心
32203
专利代理师 张祥
(51)Int.Cl.
H05K 7/20(2006.01)
B01D 46/00(202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及其换气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
装置及其换气方法, 包括箱 体(1)、 进气 装置(2)、
排气装置(4), 进气装置(2)设置于箱体(1)的侧
面, 排气装置(4)设置于箱体(1)的顶部, 当箱体
(1)的运动速度达到预定值时, 在走行风的作用
下, 进气装置(2)和排气 装置(4)能够自动打开以
实现对箱体(1)内部的换气。 在轨道交通车辆达
到一定速度时, 利用快速走行风, 侧部的进气装
置内部进气口开启, 外部空气通过过滤棉进入舱
室内部, 而同时顶部的排气装置同样开启, 排出
柜内的热空气, 而通过一端进气, 一端排气快速
完成内部舱 室空气的降温, 并在车辆速度达到正
常速度时进气装置与排气装置进行了气口的关
闭, 继而使得其实现密闭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7页
CN 115334833 A
2022.11.11
CN 115334833 A
1.一种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包括箱体(1)、 进气装置(2)、 排气装置(4),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进气装置(2)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侧面, 所述排气装置(4)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
顶部, 当所述箱体(1)的运动速度达到预定值时, 在走行风的作用下, 所述进气装置(2)和排
气装置(4)能够自动打开以实现对箱体(1)内部的换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装置(2)
包括进气罩(2 ‑1)、 隔离板(2 ‑2)、 阻燃过滤棉(2 ‑4)、 联动板组件(2 ‑8)、 圆气袋(2 ‑9), 所述
进气罩(2 ‑1)内部前后分别安装有一个联动板组件(2 ‑8)和一个圆气袋(2 ‑9), 进气罩(2 ‑1)
内中部安装有所述隔离板(2 ‑2), 所述阻燃过滤棉(2 ‑4)设置于所述隔离板(2 ‑2)内, 当所述
箱体(1)的运动速度达到预定值时, 迎风侧的圆气袋(2 ‑9)灌入气体后能够驱动联动板组件
(2‑8)打开, 从而使得气流能够进入进气罩(2 ‑1)内并穿过隔离板(2 ‑2)和阻燃过滤棉(2 ‑4)
进入箱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装置(4)
包括排气罩(4 ‑1)、 设置于排气罩(4 ‑1)左右两侧的驱动 杆(4‑4)、 翻转支架(4 ‑8)和长气袋
(4‑9), 当所述箱体(1)的运动速度达到预定值时, 迎风侧的长气袋(4 ‑9)灌入气体后能够驱
动翻转支架(4 ‑8)推动驱动 杆(4‑4), 驱动杆(4‑4)与箱体(1)顶面形成反向杠杆撬动原理,
使得排气罩(4 ‑1)的迎风面下落、 背风面升起形成排气口, 箱体(1)内的气流能够自排气罩
(4‑1)的背风 面与箱体(1)顶面之间的排气口排出箱体(1)外 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门板(3)、 排
气筒(5)和活动盖板(7), 所述门板(3)上开设有门板进气孔(3 ‑1)并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
侧面, 所述进气装置(2)设置于所述门板(3)上, 所述活动盖板(7)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顶
部, 所述排气筒(5)设置于所述活动盖板(7)上, 所述活动盖板(7)与所述排气筒(5)对应的
位置开设有出气孔(7 ‑1), 所述排气装置(4)设置于所述排气筒(5)上, 所述排气筒(5)顶面
设置有排气筒胶条(5 ‑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装置(2)
还包括格栅板(2 ‑3)、 翻转压板(2 ‑5)、 固定板(2 ‑6)、 密封胶条板(2 ‑7), 固定板(2 ‑6)和密封
胶条板(2 ‑7)设置于进气罩(2 ‑1)的外侧, 所述翻转压板(2 ‑5)能够将阻燃过滤棉(2 ‑4)压接
于格栅板(2 ‑3)上, 所述隔离板(2 ‑2)两侧边分别开设有隔离板进气孔(2 ‑2‑1), 所述联动板
组件(2‑8)包括密闭板(2 ‑8‑1)、 进气胶条板(2 ‑8‑2)、 进气格栅板(2 ‑8‑3)、 联动杆(2 ‑8‑4)
和翻转板(2 ‑8‑5), 所述翻转板(2 ‑8‑5)与进气格栅板(2 ‑8‑3)铰接, 进气胶条板(2 ‑8‑2)位
于进气格栅板(2 ‑8‑3)背面, 密闭板(2 ‑8‑1)的下部与进气格栅板(2 ‑8‑3)铰接, 联动杆(2 ‑
8‑4)的底部与翻转板(2 ‑8‑5)铰接、 顶部穿过进气格栅板(2 ‑8‑3)与密闭板(2 ‑8‑1)的上部
连接, 所述圆气袋(2 ‑9)固定于翻转板(2 ‑8‑5)上, 翻转板(2 ‑8‑5)上设置有翻转板充气孔
(2‑8‑5‑2)。
6.根据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装置(4)还
包括尼龙滑轮(4 ‑3)、 限位螺柱(4 ‑5)、 安装支架(4 ‑6)、 小转动螺柱(4 ‑7)、 大转动螺柱(4 ‑
10)、 M4固定螺钉(4 ‑11), 排气罩(4 ‑1)的前后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安装支架(4 ‑
6), 所述翻转支架(4 ‑8)与对应端的两个安装支架(4 ‑6)铰接, 所述长气袋(4 ‑9)安装于所述
翻转支架(4 ‑8)上, 所述驱动杆(4 ‑4)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孔(4 ‑4‑3)、 另一端包括一滑动段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334833 A
2(4‑4‑1), 小转动螺柱(4 ‑7)穿过转动孔(4 ‑4‑3)螺纹连接于翻转支架(4 ‑8)的两侧使得所述
驱动杆(4 ‑4)的一端铰接于翻转支架(4 ‑8), 滑动段(4 ‑4‑1)的末端为挤压段(4 ‑4‑2), 滑动
段(4‑4‑1)的上表 面挤压尼龙滑轮(4 ‑3)的内凹槽(4 ‑3‑2)的表面, 所述尼龙滑轮(4 ‑3)通过
大转动螺柱(4 ‑10)固定于排气罩(4 ‑1)的两侧, 限位螺柱(4 ‑5)固定于排气罩(4 ‑1)的两侧,
所述驱动杆(4 ‑4)的中部位于限位螺柱(4 ‑5)与排气罩(4 ‑1)之间的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装置(4)
还包括通过M4固定螺钉(4 ‑11)固定于排气罩(4 ‑1)顶部两侧的两个上下转轴(4 ‑2)和排气
装置安装架(6), 所述排气装置安装架(6)的底部固定于活动盖板(7)上、 上部开设有活动腰
形孔(6‑2), 上下转轴(4 ‑2)穿过所述活动腰形孔(6 ‑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装置(2)
包括两组, 分别设置 于所述箱体(1)的两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值为
80km/h。
10.根据权利要求7 ‑9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的换气方法, 所述装置
安装于车辆内, 其特 征在于,
当所述车辆的运动速度低于预定值时, 进气装置(2)和排气装置(4)均处于关闭状态,
当所述车辆的运动速度达到预定值时, 快速走行风增加, 圆气袋(2 ‑9)受到气压的冲击、 灌
入后挤压, 形成较大的压力, 并保持住不下落, 继而驱使翻转板(2 ‑8‑5)带动联动杆(2 ‑8‑4)
推动密闭板(2 ‑8‑1)开启, 使得气流能够通过通道到达隔离板(2 ‑2)的另外一侧, 并通过隔
离板(2‑2)的隔离板进气孔(2 ‑2‑1)进入中间内舱区域, 依次穿过格栅板(2 ‑3)的滤棉进气
孔(2‑3‑1)、 阻燃过滤棉(2 ‑4)、 翻转压板(2 ‑5)的滤棉出气孔(2 ‑5‑3), 最后到达 车下设备的
舱室内部;
在所述车辆的运动速度达到预定值的同时, 长气袋(4 ‑9)受到气压的冲击、 灌入后挤
压, 形成较大的压力, 并保持住不下落, 继而驱使翻转支架(4 ‑8)推动驱动杆(4 ‑4)的滑动段
(4‑4‑1)挤压尼龙滑轮(4 ‑3)的内凹槽(4 ‑3‑2)表面, 使得挤压段(4 ‑4‑2)与活动盖板(7)的
表面接触, 形成杠杆反向的撬动状态, 使得排气罩(4 ‑1)的迎风端下落、 背风面升起形成排
气口, 此时排气罩(4 ‑1)迎风端下边缘与活动盖板(7)的表面闭合以及排气罩(4 ‑1)内侧下
落段与排气筒(5)的排气筒胶条(5 ‑1)边缘贴合, 大量减少了迎风面直接灌入灰尘的概率,
此时通过进气装置(2)舱室内部的热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 车辆外;
当所述车辆的运动 速度重新低于预定值时, 排气装置(4)的翻转支架(4 ‑8)由于斜面设
置自身重力的因素, 自动下落恢复原位, 继而使得排气装置(4)内侧与排气筒(5)贴合实现
关闭; 而进气装置(2)的翻转板(2 ‑8‑5)在走行风较小时, 同样受到重力的因素自动下落, 继
而带来密闭板(2 ‑8‑1)的关闭形成密闭舱室。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334
专利 一种防护型快速走行风换气装置及其换气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8: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