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大 5329 理 州 地 方 标 准 DB5329/T 69—2021 大理佛香 3 号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2021-04-01 发布 2021-05-01 实施 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29/T 6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大理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龙县宝丰乡大栗 树茶厂、永平博南山茶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冠宏、包云秀、刘本英、倪喜云、李树锋、张志华、杨建国、杨继洲、唐一 春、黑利生、罗光瑾、李银川、段容、杨城、杨斌、卿会明、刘双全。 I DB5329/T 69—2021 大理佛香 3 号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大理州高海拔地区建立佛香3号良种茶园的基本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茶园基地 选择规划、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树修剪、合理采摘、病虫草害防治和档案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大理州高海拔地区佛香3号良种的人工采摘茶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佛香 3 号 云南省省级审定茶树品种,编号:DS029—2003。原名:佛香34号,品种代号:3—3,无性系,小 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3.2 大理州高海拔茶区 大理州行政区域内2 200 m~2 600 m海拔的茶树种植区。 3.3 幼龄期 茶苗移栽后,茶树通过第一次休眠,第二次生长开始到正式投产为止时期称为茶树的幼龄期,历时 约2年~3年,与栽培管理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3.4 成年期 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止时期称为茶树的成年期,历时约20年~30年。 3.5 衰老期 茶树从第一次更新改造到植株死亡止时期称为茶树的衰老期,历时长短与栽培管理水平和自然环境 条件密切相关。 4 茶园基地选择规划 1 DB5329/T 69—2021 4.1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2 茶园规划 4.2.1 道路系统 茶园道路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合理设置,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便于运输和茶园机 械作业。 4.2.2 排灌系统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 4.2.3 茶园开垦 4.2.3.1 茶园开垦前,要清除灌丛、树根、杂草及碎石,保留原生树木作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 10%~ 30%,开垦时间 10 月至次年 3 月。 4.2.3.2 根据地形,对坡度>25 °、土层深度<50 cm 的区域,不宜种植茶树,保留自然植被。 4.2.3.3 对 15 °以下的平地和缓坡地等高开垦,按行距 1.5 m~2 m 开挖种植沟;对 15 º~25 °之 间的坡地,按等高线由下至上逐级开梯,种植梯面宽度≥1.5 m。 4.2.3.4 种植沟由下往上开挖,沟深 50 cm,沟宽 70 cm~80 cm,开挖后每 667 m2 施有机肥 1 000 kg 和钙镁磷肥 100 kg,表土回沟。 4.2.4 茶园生态建设 4.2.4.1 4.2.4.2 4.2.4.3 5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 茶园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 茶苗定植完成后,套种桤木、杏子、苹果,每 667 m2 植 8 株~10 株。 茶树种植 5.1 种苗质量要求 选择1年~2年生营养袋苗,每袋1 株~2 株,苗高≥25 cm,茎粗≥4 mm,侧根数≥5 根,无病虫害 的健壮苗木。 5.2 定植时间和规格 5.2.1 定植时间 茶苗移栽时间雨季6月~7月进行。 5.2.2 定植规格 采用双行单袋条栽,小行距45 cm±5 cm,株距55 cm±5 cm,每667 m2植1 400 株~1 700 株。 5.3 定植方法 2 DB5329/T 69—2021 按株行距在茶行中拉线打塘,种植塘深25 cm~30 cm。移栽时把茶苗放入种植塘中部,去除营养袋, 用细土边培边压实,复土深度略高于茶苗根颈,浇足定根水。定植后,于8月在茶苗中间覆盖黑色地膜, 在茶行上方搭建黑色遮阴网或用蕨类、树叶覆盖茶苗,茶行铺设的地膜使用期2年。 6 茶园管理 6.1 中耕管理 茶园每年5月~6月、7月~8月采用机械或人工各进行除草1 次,11月进行耕作1 次。 6.2 合理施肥 6.2.1 施肥原则 茶园平衡施肥,多施有机肥、茶树专用复合肥。 6.2.2 基肥 基肥施用时间在11月~12月茶季结束后,结合冬季深耕进行。每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2 500 kg, 幼龄期茶园施肥沟宽15 cm,深15 cm~20 cm;成年期茶园施肥沟宽15 cm,深20 cm~25 cm。 6.2.3 追肥 全年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采春茶前20天,第2次追肥在夏茶结束后。幼龄期茶园施肥沟深4 cm~6 cm,每667 m2施茶叶专用复合肥15 kg;成年期茶园施肥沟深10 cm~15 cm,每667 m2施茶叶专用复合肥 30 kg。 7 茶树修剪 7.1 幼龄期茶树定型修剪 幼龄期茶树进行3 次~4 次定型修剪,第1次定剪,当茶树高度长至30 cm~40 cm以上、茎粗4 mm 时,留树高15 cm~20 cm;第2 次定剪,茶树高度长至50 cm~55 cm时,留树高25 cm~30 cm;第3 次 定剪,茶树高度长至60 cm~65 cm时,留树高40 cm~55 cm;第4 次定剪,茶树高度长至85 cm~90 cm 时,留树高75 cm~80 cm。 7.2 成年期茶树的修剪 成年期茶树在每年2月上旬、春茶和夏茶结束后进行轻修剪。 7.3 衰老期茶树的修剪 衰老期茶树在春茶结束后,根据茶树长势,因地制宜地进行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台刈后的茶树 每株保留3 个~4 个粗壮饱满芽,将多余芽摘去,并按幼龄期茶树培养树冠的方法进行定型修剪。 7.4 修剪枝叶处理 修剪枝叶可留在茶园内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园并进行烧毁。 8 合理采摘 3 DB5329/T 69—2021 8.1 幼龄期茶园打顶采摘 一、二足龄幼龄茶树和重修剪、台刈后最初二年内的茶树,适当打顶轻采,实行剪、采结合,按“以 养为主,以采为辅,以采促养、采高养低、采顶留侧”的原则,采摘方法以新梢展到五至六片叶,采去 顶部的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的三至四片叶。 8.2 成年期茶园的采摘 实行“以采为主、采养并举”的采摘方法,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叶采,树势生长好的可少留, 生长差的要适当多留。根据茶树萌发的先后、芽叶的大小,做到先发先采,后发后采,同等嫩度的单片 叶、对夹叶及时采干净。 9 病虫草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时合理使用 低风险化学农药防治。 9.2 防治措施 9.2.1 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修剪疏枝、分批多次采摘、秋冬深耕施肥、冬季封园、种植防护林以及合理套种遮阴树等 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减少病虫源,提高茶树抗病虫害的能力,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发 挥茶园的自然调控能力。清除茶树病虫枝条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染源,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9.2.2 物理防治 利用高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刺蛾类、卷叶性害虫,每2 hm2设置1盏杀虫灯;每667 m2设置20 块~30块黄、蓝板诱杀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害虫。 9.2.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瓢虫、蜘蛛、捕食螨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在冬季封园等 非采茶季节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9.2.4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和NY/T 5018的规定。 10 档案记录 农资品投入档案、农事操作档案和档案记录保管应符合NY/T 5018的规定。 4
DB5329-T 69-2021 大理佛香3号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大理白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3:45:2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