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 B 05 DB2327 黑 龙 江 省 大 兴 安 岭 地 方 标 准 DB2327/T044—2020 马铃薯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技术规程 2020-11-30 发布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12-29 实施 发布 DB2327/T044—2020 前 言 为了规范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技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雅奎、吴凌娟、赵光磊、董传民、徐学谱、梁杰、刁琢、李功义 本标准由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实施。 I DB2327/T044—2020 马铃薯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种薯的定义、有害生物、生产体系、质量要求和原原种繁育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网棚起垄繁育原原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543.1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 GB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 3543.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其他项目检验 GB 7331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 29376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NY/T 1212—2006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种薯 符合 GB 18133 规定相应质量要求的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 3.2 组培苗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块茎,经茎尖剥离病毒、组织培养获得的,经质量检测后不带有 PVX、PVY、 PVS、PLRV、PVA、PVM 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用于生产原原种或原种的再生苗。 3.3 原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脱毒组培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温室等隔离条件下生产,经质量检测 达到 GB 18133 要求的马铃薯种薯。 3.4 马铃薯病毒 侵染马铃薯造成其退化现象的各种病毒和类病毒,统称马铃薯病毒。 3.5 外部缺陷 畸形、次生、龟裂、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薯块。 4 有害生物 马铃薯有害生物分为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和检疫性有害生物 DB2327/T044—2020 4.1 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 4.1.1 病毒 马铃薯 X 病毒 马铃薯 Y 病毒 马铃薯 S 病毒 马铃薯 M 病毒 马铃薯卷叶病毒 4.1.2 细菌 马铃薯青枯病菌 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黑胫病菌 4.1.3 放线菌 马铃薯普通疮痂病 4.1.4 真菌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干腐病 马铃薯黑痣病 4.1.5 虫 马铃薯块茎蛾 4.2 检疫性有害生物 4.2.1 病毒 马铃薯 A 病毒 4.2.2 类病毒 马铃薯纺锤块类病毒 4.2.3 细菌 马铃薯环腐病菌 4.2.4 植原体 马铃薯丛枝植原体 4.2.5 线虫 马铃薯白线虫 马铃薯金线虫 4.2.6 虫 马铃薯甲虫 5 种薯生产体系 DB2327/T044—2020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包括两个阶段:即在设施条件下生产组培苗、原原种和在田间自然条 件下生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种薯(苗)的质量检验将针对上述两个阶段不同环节产出的 产品进行。 马铃薯脱毒种薯级别分为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流程 见图 1。 图 1 种薯生产体系流程图 组培苗 原原种 原种 一级种 二级种 6 质量要求 种薯生产产地检疫应符合 GB 7331 规定。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应立即向检疫部门报告,并 由其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该地块所有马铃薯不能作为种薯。 原种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和其他检测项目应符合 GB 18133 要求。 7 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 技术包括脱毒苗繁育和原原种繁育两个过程。 7.1 7.1.1 脱毒苗繁育 块茎钝化和催芽处理 繁育脱毒种薯的马铃薯品种确定后,挑选若干个具有原品种典型特征特性、重 100g~150g 的 壮龄薯,在 2℃~6℃和连续光照下钝化纺锤形块茎类病毒 60d,置于 36.5℃~37.5℃温箱中钝化卷 叶病毒 30d,然后在室内 13℃~18℃条件下催芽。 7.1.2 茎尖剥离 经过钝化和催芽处理的块茎,待幼芽长至 3cm~4cm 时,剪取上段 2cm 进行消毒后,在无菌室 内超净工作台上剥去长 0.1mm~0.3mm、带 1 个~2 个叶原基的顶端生长锥 7.1.3 分生组织培养 将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立即接种在试管内的附加生长调节剂“MS”培养基上,每只试管接 1 个 茎尖,接种后用绵球或纱布球塞住管口,管口外用牛皮纸包扎、封严,并编号、记录。接种试管置 于气温 20℃~25℃、相对湿度 70%、光照强度 3000lux~5000lux、光照长度 16h/d 的环境下,对分 生组织进行培养。待长成高约 3cm 的小植株。此时,将植株转移到不带有机成分的“MS”培养基上 进一步培养,待到长出 5 片~8 片小叶后,进行病毒检测。 DB2327/T044—2020 7.1.4 组培苗切段扩繁 对生长到具有 7 片~8 片叶、通过检测不带任何病毒和类病毒的组培苗进行切段扩繁。剪切必 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剪后每个切段至少带 1 个叶片。将剪下的切段水平放置于组培瓶内的培养基 上培养,培养基选用不加任何生长调节剂和有机元素的“MS”培养基。在温度 5℃~22℃、光照充 分的条件下培养 30d 后,切段将长成叶龄 7 片~8 片的植株,可供再次切段繁殖。扩繁苗要严格进 行病毒检测。 7.2 原原种繁育 7.2.1 繁育设施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必须在网棚内繁育生产。采用的网棚隔离设施必须具有 40 目~60 目的防虫 网。 7.2.2 繁育措施 7.2.2.1 炼苗 培养基础苗的扩繁脱毒苗长到株高 3cm~4cm、苗龄 3 片~4 片叶时进行移植。移植前 5d~7d 开始炼苗,可以把组培瓶封口膜揭启后就地放置在培养室炼苗,也可以将封口组培瓶从培养室移到 温室自然光条件下炼苗。经过适应性锻炼后使扩繁苗达到叶片宽大深绿、茎杆粗壮的标准。 7.2.2.2 移苗 将炼过的试管苗移栽至整理好的苗床上,进行生长。苗床的组成成分为普通黑土和草炭土,质 量配比为普通黑土:草炭土=5:1;移栽苗床时的脱毒苗的株行距为 1cm×10cm。 7.2.2.3 假植 当苗床上的试管苗长至 10d~15d 后,假植于育苗钵里进行生长,所用育苗钵的尺寸为 9cm×9cm; 营养钵里土壤的组成成分为普通黑土和草炭土,配比为普通黑土:草炭土=5:1。假植后应注意苗期 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 20℃左右,夜间不低于 10℃,湿度不低于 50%,必要时可以用遮阳网防止强 光。苗期应注意病虫害,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控。 7.2.2.4 移栽 根据假植苗的长势,及时移栽定植于整理好的大棚内,在移栽前一定要浇透水。定植前要在大 棚内用机械进行起垄施肥,垄宽 80cm,施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 50kg/亩,假植苗定植的株距为 12cm。 定植时期为:6 月 5 日~6 月 25 日。 7.2.2.5 7.2.2.5.1 网棚苗生长期管理 除草 在苗期,要进行 2 次~3 次人工除草。 7.2.2.5.2 中耕追肥 在移栽苗 10d 后进行第一次中耕,趟浅沟,在 20d 后进行第二次中耕追肥,追施氮钾肥,肥量 为 15kg/亩,在 30d 后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这次要多培土,要做到垄沟窄、垄顶宽,培成方肩大 垄,提墒松土,有利于块茎膨大。 7.2.2.5.3 灌溉 根据土壤墒情和植株长势及时进行灌溉,保证马铃薯苗期和薯块膨大期水分需求。 DB2327/T044—2020 7.2.2.5.4 田检 在移栽苗后,在移栽苗 30d 和 45d 后分别进行田间检查,去除病株、劣株和杂株。 7.2.2.5.5 病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植株生长期要注意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防治。早 疫病药剂防治选用世高(苯醚甲环唑)、阿米西达和可杀得 3000(46.1%氢氧化铜);晚疫病药剂防 治选用银法利(氟菌·霜霉威)、50%福帅得(氟啶胺)、10%科佳(氰霜唑悬浮剂)和 23.4%双炔酰菌 胺等农药交替使用,每次用药间隔 7d~10d。 7.2.2.5.6 杀秧 在收获前 5d~7d,利用马铃薯打秧机进行机械杀秧,以加速块茎成熟、薯皮老化,增强耐贮性。 一般时期为:8 月 26 日~9 月 5 日。 7.2.2.6 收获 杀秧后 5d~7d,待种薯薯皮老化后,采用马铃薯收获机于晴天进行收获。 7.2.2.7 7.2.2.7.1 贮藏 预贮 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预贮 15d~20d 后再入库贮藏。严格选薯,经过挑选去除烂薯、杂薯、畸 形薯,然后入窖。 7.2.2.7.2 窖库消毒 贮藏前用高锰酸钾熏蒸、撒生石灰、喷杀菌剂等方式对窖库进行消毒。 7.2.2.7.3 贮藏 入库后按品种、规格摆放,贮量最多为库容量的 2/3,温度控制在 1℃~4℃,相对湿度 70﹪~ 90%,定期通风,并保持库内清洁卫生。 7.2.2.8 7.2.2.8.1 质量检测 收获后检测 收获后取块茎样品进行病毒病、类病毒病、环腐病和青枯病的检测。 7.2.2.8.2 库房检查 出库前 3 周至出库期间进行检查,严格剔除病烂薯和伤薯。

pdf文档 DB2327-T044-2020 《马铃薯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地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27-T044-2020 《马铃薯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地区 第 1 页 DB2327-T044-2020 《马铃薯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地区 第 2 页 DB2327-T044-2020 《马铃薯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地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0:47:0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