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平 DB4104 顶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4/T 105—2020 早露蟠桃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08 - 30 发布 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9 - 30 实施 发 布 DB4104/T 105—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汝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汝州市蔬菜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晓亚、尹向涛、吴海娜、李蓓蕾、黄柯志。 I DB4104/T 105—2020 早露蟠桃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汝州市早露蟠桃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园地选择与规划、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 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汝州市早露蟠桃的露地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4 无公害食品桃生产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避免重茬建园。园地应相对集 中连片,交通便利,便于机械化管理。 5 定植 5.1 整地施肥 栽植前全面整地,按照定植要求,挖条状沟或大坑,施入有机肥,每株40 kg~50 kg。 5.2 苗木要求 选用无病虫、无损伤一年生嫁接苗,高度不低于80 cm,根茎部粗度不低于0.8 cm,整形带内饱满 叶芽数不少于6个。 5.3 定植方式 1 DB4104/T 105—2020 定植前挖定植沟或定植穴。定植沟的深度50 cm,宽度1 m,与排水沟连通;定植穴80 cm×80 cm ×80 cm。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开放置。先在沟或穴底部放入秸秆、树枝碎屑等粗质有机物,与有机肥 料和表土混匀后回填,每定植点施有机肥40 kg~50 kg,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496中的规定。 5.4 定植时期 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定植。 5.5 定植密度 2 自然开心形株行距(3~4) m × (5~6) m,每667 m 30株~40株,主干形株行距2 m × 3 m,每667 2 m 110株。 5.6 定植 定植时,扶正苗木,置于定植沟内或定植穴中央,使根系舒展,尽量减少根系的相互重叠。栽植时 按“三埋两踩一提苗”方法进行,分层踏实,立即灌水,覆土保湿,使苗木根茎与地面齐平。嫁接口朝 向迎风方向,高于行内地面5 cm以上,避免将嫁接口埋入土中。 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深翻改土 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深翻改土,在定植穴(沟)外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30 cm~ 50 cm,深30 cm~45 cm,将挖出的表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后填入,底土放在上层,然后灌足水分, 使根系和土壤密切接触。 6.1.2 生草覆盖 提倡采用行间生草,生草种类选用苜蓿、鼠茅草、黑麦草、毛叶苕子、三叶草等。营养带可覆盖地 布,宽度为1 m~1.5 m。 6.2 施肥 6.2.1 施肥原则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依据树龄、树势、树形、产量、土壤肥力状况等合理确定施肥量。 肥料施用按NY/T 496规定执行。 6.2.2 施肥方法 可采用沟施、穴施或水肥一体化等方式施肥。 6.2.3 基肥 2 在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 m 施用有机肥1000 kg,施后浇水。 6.2.4 追肥 2 DB4104/T 105—2020 2 2 萌芽前以氮肥为主,每667 m 施入尿素20kg和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50 kg。座果后每667 m 施入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50 kg加硫酸钾25 kg。果实膨大期喷施2次~3次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叶 面肥。 6.3 水分管理 6.3.1 灌水 萌芽前,幼果膨大前期和封冻前,要浇足三次水。其他生长季节根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水。灌溉水质 量应符合NY/T 5010规定。 6.3.2 排水 设置排水系统,保持沟渠通畅,在雨季或雨水相对集中时应及时排水,防止园内积水。 7 整形修剪 7.1 修剪时期 生长季节进行夏季修剪,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进行冬季修剪。 7.2 树形 7.2.1 自然开心形 主干高40 cm~50 cm。均匀分布三个主枝,主枝与主干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50°~60°;每个 主枝上保留2个~3个侧枝,或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7.2.2 主干形 有一个直立的中心干,中心干高2.5 m左右,基部80 cm内不留结果枝,中心干上直接着生25~30 个结果枝。 7.3 修剪技术要点 7.3.1 幼树期及结果初期 苗木定植后应立即定干,并在苗木周围距离地面5 cm处设立竹竿或木棍,扶持苗木。自然开心形幼 树期以整形为主。采用抹芽、扭捎、拉枝和摘心等方法控制旺长枝生长。春季抹除内生芽,夏季剪除或 短截内生枝条。主枝生长至50 cm时摘心,其余枝条长放。冬季修剪时延长枝短截,剪留2/3,疏除过密 枝,其他枝条以长放为主。根据侧枝选留位置标准,短截枝条,进行培养。主干形保持主干直立生长, 80 cm以下不留枝条,根据要求上部保留25~30个结果枝,疏除南向枝,过密枝,病虫枝。 7.3.2 盛果期 自然开心形修剪主要疏除背上直立枝、竞争枝,侧枝粗度不宜超过主枝的1/3。采用扭梢等措施削 弱生长势,改变生长方向。冬季主要采用长枝修剪方式。回缩更新结果枝组;剪除背下、背上枝,留主 枝两侧平斜枝,同侧枝条每隔20 cm左右留一中果枝或长果枝,疏除过密中、短果枝。主干形修剪主要 疏除直立枝、竞争枝,过密枝,冬剪以疏枝为主,疏除上年结果枝,保留当年新枝成为结果枝。 8 花果管理 3 DB4104/T 105—2020 8.1 蜜蜂授粉 在开花期,果园放蜂授粉,蜂箱设置于行间,放蜂期间忌洒农药。 8.2 疏果定果 于花芽膨大至花蕾开绽前,疏除过多、瘦小、畸形、病虫及梢端弱质的花芽与花蕾。疏果分2次进 行:第一次在落花后2周,疏去小果、畸形果、并生果、病虫果及过多过密果;第二次在落花后3~4周 第一次生理落果后进行,首先疏去朝天果,无叶果枝上的果。选留果枝两侧,向下生长的健壮好果。一 般长果枝留3个~4个果(果间距15 cm~20 cm),中果枝2~3个果,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留一个或不留 果。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9.1.1 主要病害 斑点落叶病、白粉病、流胶病等。 9.1.2 主要虫害 蚜虫、桃小食心虫等。 9.2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9.3 农业防治 宽行种植,适时修剪,保持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负载,健壮树势。做好清园工作,及时剪除 病虫枝、叶、果,清除枯枝落叶、翻耕树盘,抑制或减少病虫害发生。 9.4 物理防治 跟踪病虫害发生规律,根据病虫害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挂黄板、树干缠草把等方法 诱杀害虫。 9.5 生物防治 保护和释放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提倡果园行间生草或种植绿肥作物,创造适宜环境,增加 自然天敌数量。用枯草芽孢杆菌或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等,防治病虫害。 9.6 化学防治 9.6.1 斑点落叶病 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 9.6.2 桃流胶病 萌芽前,削掉病部组织,用5°石硫合剂,对伤口消毒,再用石蜡涂抹保护;萌芽后,开始喷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5 d喷1次,连喷3次~4次,交替使用。 4 DB4104/T 105—2020 9.6.3 白粉病 萌芽前,使用29%石硫合剂水剂70倍液,发病初期用25%乙嘧酚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4%四氟 醚唑水乳剂(600~800)倍液防治。 9.6.4 褐斑病 发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25%丙环唑水乳剂2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9.6.5 蚜虫、桃小食心虫 4月上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蚜虫;5月上旬,喷施50%杀螟松乳剂(800~1000) 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蚜虫和桃小食心虫。 10 采收 果皮底色转成白色,果面着色达50%以上时可以采收。采收时,轻摘轻放。 11 记录 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生产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4104-T 105-2020 早露蟠桃生产技术规程 平顶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0:50: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