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襄 DB4206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11—2019 襄阳稻茬小麦机械少耕条播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less-tillage and sowing in trip of wheat in rice stubble field for Xiangyang 2019 - 10 - 21 发布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20 实施 发 布 DB4206/T 11—2019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田块选择 .......................................................................... 1 5 前茬水稻收获 ...................................................................... 1 6 小麦种子准备 ...................................................................... 2 7 施肥 .............................................................................. 2 8 播种 .............................................................................. 2 9 配套田间管理技术 .................................................................. 4 I DB4206/T 1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湖北省国营清河农场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凌冬、唐清、张道荣、刘先斌、谭永强、孙华卫、张鹏飞、赵翠荣、王洪波、 张勇、曾祥志。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 程 中 如 有 修 改 意 见 和 建 议 请 反 馈 至 襄 阳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联 系 电 话 : 0710-3085001 , 邮 箱 :
[email protected]。 II DB4206/T 11—2019 引 言 襄阳是国家小麦生产功能区和优势区。常年稻茬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近50%,但平 均亩产较旱茬小麦低约50 kg。稻茬小麦田因为土壤粘重、湿度大、秸秆还田量大,阻碍了播种质量提 高,导致小麦产量不高、不稳,制约全市小麦大面积平衡增产增收。近些年,围绕提高播种质量,实现 苗齐、苗匀、苗壮目标,夯实小麦生产基础,农业科研、农机、农技部门在积极引进筛选新型少耕条播 机械的同时,集成农艺农机融合技术,使稻茬小麦少耕条播技术的省工、省力、节本增效、增产增效等 优势更加显现,逐步成为该区域小麦应对抗灾播种、轻简化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生产中加快应用。 在此条件下,规范该项技术体系,对于指导襄阳地区小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促进优势产区 小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III DB4206/T 11—2019 襄阳稻茬小麦机械少耕条播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稻茬小麦机械少耕条播技术对田块选择、前茬水稻收获、小麦种子准备、施肥、播种 及配套田间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少耕条播作业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茬小麦 前茬水稻收获后种植的小麦。 3.2 机械少耕条播 相对于翻耕撒播方式,在前茬作物秸秆覆盖的田块上,不经过深翻耕,采用旋耕、条播一体化机械, 进行小麦播种作业。 4 田块选择 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田块。长期低洼积水、冷浸田不建议种植小麦。 5 前茬水稻收获 5.1 水稻收获前准备 水稻收获前5 d~7 d放水晒田,将收割后稻田表层0 cm~10 cm土壤含水量降低到20%~30%,以进 地不陷脚,用力踩有脚窝为宜。 1 DB4206/T 11—2019 5.2 水稻收获 选用带切碎、匀铺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收后要求留茬高度<18 cm,稻秆切碎长度<10 cm, 自然均匀抛撒于田间。收割机应保持田间平缓行走,避免急停急转弯,导致田间坑洼和积水。 5.3 灭茬还田 前茬水稻收割后,及时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灭茬作业(1~2)次,利于秸秆沉降腐烂和土壤保墒。 灭茬作业采用作业幅宽165 cm以上的秸秆切碎还田机,配套44 kW以上动力拖拉机进行。机械灭茬作业 方向应垂直于水稻收割方向,要求水稻秸秆粉碎后长度<4 cm,并且均匀铺盖厢面。秸秆还田机作业质 量符合NY/T 500的规定。 6 小麦种子准备 6.1 品种选择 选用国家、省级审定或本生态区域引种备案的优良小麦品种,优先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主 要是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耐穗发芽品种,优先选择加工企业收购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6.2 种子准备 剔除嫩籽、病籽、破籽、虫蛀籽等劣质种子,挑选形状色泽一致、成熟度好、籽粒饱满的优质种子,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小麦播种前10 d~15 d,选择晴好天气连续晒种2 d~3 d,增强种子活力。 按照田块常年易发病虫类型,播前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 ——防治条锈病可采用三唑酮或戊唑醇等药剂; ——防治全蚀病可采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敌委丹)或硅噻菌胺悬浮剂(全蚀净)等药剂; ——防治地下害虫可选用吡虫啉或毒死蜱等药剂。 7 施肥 7.1 肥料准备 依据本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采用专用颗粒复合肥作基肥,便于机械同时播种和施肥。提倡补施 2 锌肥,增施有机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水平确定。一般667 m 产量500 kg,全生育期氮、磷、 钾肥总施用量分别为:纯氮12 kg~14 kg,磷(P2O5)6 kg~7 kg,钾(K2O)5 kg~6 kg。 注:若使用了有机肥,可相应减少化肥用量。 7.2 施用方法 氮肥基肥与拔节孕穗期追肥一般分配比例为7:3或 6:4。基肥在机械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追肥应 抢在降水前采用化肥深施器施入,提高肥效和作业效率。 8 播种 8.1 播种时期 2 DB4206/T 11—2019 襄阳地区稻茬麦机械少耕条播方式适宜播种期为:半冬性品种10月15日~25日,弱春性品种10月25 日~11月5日。 8.2 播种量 2 2 适期播种的田块,少耕条播方式一般每667 m 播种12.5 kg~15 kg,保证每667 m 基本苗18万~20 万,可根据实际播期、土壤墒情和种子出芽率等情况适当调整。一般过了适宜播种期,每晚播1 d,每 2 667 m 播种量增加0.5 kg。 8.3 种肥量调试 播前应根据计划播种量和施肥量要求,反复调试好条播机械的排种器和排肥器。 8.3.1 排种量调试 排种量调试如下: a) 粗调。松开调整手轮,转动排种量调节手轮,直到播量指示到达预定位置,调整完毕后锁紧 螺母。 b) 精调。将镇压轮(驱动轮)悬空转动,待所有排种器都有种子排出时,按正常行驶速度和方向, 匀速转动驱动轮 20 圈~30 圈,接取所有排种管排出的种子称重,根据机具作业面积,计算 2 出每行平均排种量和 667 m 排种量。经反复调试,直到达到适宜播量范围,调试完毕后锁紧 螺母。 c) 试播调试。拖拉机与播种机悬挂好后,在种箱内装上定量种子,将播量调到所需位置,试播一 定距离,然后取出剩余种子称重,确定播下种子的重量。该重量除以试播面积即为试播量,再 根据播量大小调整手柄,直到接近计划的播种量后再进行大面积播种。 8.3.2 排肥量调试 仅使用颗粒状肥料。排肥量调整与排种量调整同时进行,方法同8.3.1。 8.4 机械播种 播前密切关注小麦适播期间的中长期天气预报信息,并根据腾茬早晚、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作业 条件,选择具有免耕、播种、施肥等功能的复合型机具进行条播。 ——水稻腾茬及时、0 cm~10 cm表层土壤含水量不超过20%、土壤相对持水量不高于80%、适耕性 较好的田块,选用2BMF型免耕施肥播种机,配套62 kw以上动力拖拉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开槽、 播种、覆土、镇压(或开沟)等工序。 ——适播期间,0 cm~10 cm表层土壤含水量20%~30%、田间土壤湿度较大、土壤粘重、适耕性较 差的田块,采用2BFMD型免耕施肥播种机,配套合适动力拖拉机,仅对小麦播种带进行浅层旋切,一次 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或开沟)等工序。 8.5 播种要求 一般播种行距20 cm左右,播种深度3 cm~5 cm,土壤耕层墒情充足时适当浅播,墒情不足时适当 深播,达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覆盖紧实、播行整齐的要求。 8.6 播后镇压 带镇压器的播种机随播随镇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
DB4206-T 11-2019 襄阳稻茬小麦机械少耕条播技术规程 襄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27: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