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532-2020 代替 DB33/T 532-2014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oduction of bulbus fritillaria thunbergii 2020 - 09 - 27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0 - 27 实施 发 布 DB33/T 532—2020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532—2014《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与原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删除了种鳞茎质量等级; ——删除了大棚栽培; ——删除了壳灰干燥法; ——调整了不同生产管理措施之间的逻辑顺序; ——删除资料性附录A可限制性使用的农药种类及方法,修改为资料性附录A浙贝母病虫害综合防治 措施;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B浙贝母商品药材质量安全; ——补充附录B浙贝母主要生产记录表; ——修改资料性附录C浙贝母标准化生产模式图,为资料性附录C浙贝母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 图。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缙云县植保 植检站、浙江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海曙富农浙贝母专业合作社、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协会、浙 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丽水市求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机械研 究院、鄞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彩霞、何伯伟、宗侃侃、赵学平、苍涛、陈磊、石红静、王志安、江建铭、 沈晓霞、周书军、胡启松、于国光、洪碧伟、邵将炜、俞建忠、刘玉红、任霞霞、贺文员、朱丽燕、吕 群丹、郑蔚然、洪申申。 本标准为第二次修订,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532.1—2005、DB33/T 532.2—2005、DB33/T 532.3—2005、DB33/T 532.4—2005、DB33/T 532—2014。 I DB33/T 532—2020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贝母的产地环境、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与初加工、档案管 理以及贮运、包装和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浙贝母种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种鳞茎 用于繁殖的鳞茎。 3.2 大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 1.0 cm~2.0 cm,直径 2.0 cm~3.5 cm。外表面类白色 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 微,味微苦。 3.3 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 1.0 cm~1.5 cm,直径 1.0 cm~2.5 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 2 1 DB33/T 532—2020 瓣,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 2 枚~3 枚和干缩的残茎。 3.4 贝芯 浙贝母鳞茎中间的芯芽加工成的产品。 3.5 浙贝片 为浙贝母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 1.0 cm~2.0 cm。边缘表面淡黄 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4 产地环境 4.1 环境要求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交通主干道,无污染源或污染物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农业生产区 域。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 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2018 中条 款 4 的规定。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 4.2 地块选择 4.2.1 宜选择质地疏松肥沃,立地开阔,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 2 4.2.2 选择近中性的砂壤土种植,pH 值以 5.5~6.8 为宜。土壤 pH 值在 5.5 以下,每 667m (亩)应 撒施生石灰 65 kg~100 kg 进行改良。 4.2.3 有条件的田块,浙贝母可实行水旱或与其它作物轮作,前作以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为宜。 5 栽培管理 5.1 种鳞茎质量要求 5.1.1 品种选择 选择品质优、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如浙贝 1 号、浙贝 2 号、浙贝 3 号等. 5.1.2 种鳞茎要求 5.1.2.1 浙贝母种鳞茎应新鲜,无病虫斑,鳞茎完整,断面白色均匀,符合检验检疫的要求。 5.1.2.2 宜选择直径 1.8 cm~2.8 cm 的浙贝母作为种鳞茎。 5.2 整地 深翻土地 25 cm~30 cm,碎土耙平,作龟背形畦。畦宽 70 cm~90 cm,沟宽 20 cm~30 cm,沟深 20 cm~25 cm;或做成凹状播种床,中对中宽 100 cm~120 cm。 5.3 播种和覆盖 5.3.1 播种时间 2 DB33/T 532—2020 9 月中旬~10 月下旬播种为宜。 5.3.2 播种 不同大小的种鳞茎种植密度和深度见表 1,留种田的种植深度宜略深。 表1 不同大小的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 种鳞茎大小 行距 cm 株距 cm 深度 cm 直径 2.5 cm~ 2.8 cm 18~20 14~20 5~10 直径 2.2 cm~2.5 cm 15~18 12~14 4~5 直径 1.8 cm~ 2.2 cm 10~15 5~12 3~4 5.3.3 覆土和覆盖 根据种鳞茎大小,在畦面上开沟或在凹面播种床上,按表 1 密度摆放,芽头朝上。播种后应覆土, 或两凹面播种床间凸起部分土向两边播种床覆盖,形成排水沟。覆土后用稻草、芒箕、茅草、废秸秆等 覆盖物进行畦面覆盖。 5.4 摘花打顶 现蕾始花期,当植株有 2 朵~3 朵花蕾时,选晴天露水干后将花蕾连同顶端花梢一并摘除。 5.5 膨大期管理 3 月中旬至 5 月为鳞茎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做好清沟排水。根据生长情况施肥或叶面追 肥。 5.6 种鳞茎越夏管理 5.6.1 田间越夏 5.6.1.1 留种田应选地势高燥、排水好的砂壤土坡地。植株枯萎后播种深度较浅的,应适当培土,使 深度达 10 cm~12 cm。 5.6.1.2 选择 5 月~9 月遮荫度大、在 9 月中旬前收获的作物套种,如玉米、大豆、花生、南瓜、番 薯等。套种作物在浙贝母植株未枯苗前种下,或在畦面铺一层嫩的柴梢遮荫和利用田间自然生长的杂草 遮荫。 5.6.1.3 及时清沟排水,做到田间无积水。各种田间操作不应在畦面上进行,套种作物应少施化肥。 5.6.2 室内越夏 5.6.2.1 5 月下旬以后,待浙贝母田间植株全部枯萎后,茎杆与鳞茎分开,且根部干枯后,将育种田 浙贝母起土。将起土鳞茎进行挑选,选健壮无病的鳞茎作种鳞茎,剔除破损、有病的鳞茎,并按大小分 级后沙藏。 5.6.2.2 沙藏时,先在地面铺一层厚 5 cm 含水量 10%~15%的细砂土,上铺一层 8 cm~10 cm 厚的种 鳞茎,再上覆 5 cm 细砂土,如此放 3 层~4 层种鳞茎,最上层盖细砂土 10 cm。 5.6.2.3 贮存期间,定期检查,防止病虫和鼠害,保持细砂土 10%~15%的水分。 6 肥水管理 3 DB33/T 532—2020 6.1 肥料管理 6.1.1 肥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和NY 525的规定。提倡使用草木灰或焦泥灰,不宜使用鸡粪,限量使用化 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 6.1.2 肥料使用 6.1.2.1 基肥 2 翻地时,每667m (亩)施入商品有机肥(N+ P2O5+K2O≥5%、有机质含量≥45%)500 kg~1000 kg。 6.1.2.2 追肥 2 追肥宜采用三元复合肥(N+P2O5+K2O≥45%),每季追肥总量为每667m (亩)30 kg~36 kg。建议分 三次施入,分别为12月中下旬施入30%,齐苗后施入40%,摘花打顶后施入30%。生长后期视长势可用磷 2 酸二氢钾(KH2PO4)100g/667m (亩)兑成0.2%浓度根外追肥。 6.2 水分管理 浙贝母播种后,到翌年5月上中旬植株枯萎前,土壤保持湿润。雨后及时排水,雨停沟间无积水。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7.1 综合防治原则 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报,优先选 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或适时采用化学防治。 7.2 主要病虫害 浙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干腐病、软腐病等,虫害主要为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等。 7.3 农业防治 应做好种鳞茎选择,种鳞茎芽头饱满无损、无病虫害。合理密植,覆盖保墒,注意防冻、防渍,及 时摘花打顶。科学施肥,提倡使用饼肥、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7.4 物理防治 及时中耕除草,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销毁残枝落叶。利用夏季高温,采用地膜覆盖 20 天左右, 进行土壤处理。每公顷安装 1 盏~2 盏窄波 LED 杀虫灯,诱杀金龟子等主要害虫。 7.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为害。使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产品防治病虫害。 7.6 化学防治 7.6.1 浙贝母病害的防治可分土壤处理、种鳞茎处理和生长期茎叶防治三个时期。其中灰霉病的最佳 防治适期为花蕾期,根据各地花蕾期合理防治。 4 DB33/T 532—2020 7.6.2 根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适期防治,严格掌握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 期,宜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种类。 7.6.3 浙贝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参见附录 A。 8 采收与初加工 8.1 采收 8.1.1 5 月上中旬,当植株地上部萎后,选择晴天及时收获。 8.1.2 清理田间杂草,可选用短柄二齿耙从畦边开挖,二齿耙落在两行之间,边挖边拣,防止挖破地 下鳞茎。 8.2 初加工 8.2.1 清洗 将挖起的浙贝母放竹箩里,置清水中洗净,除去杂质,沥干水分。清洗用水质量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8.2.2 分拣 将鳞茎按大

pdf文档 DB33-T 532-2020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532-2020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532-2020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532-2020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33:4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