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襄 DB4206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12—2019 襄阳市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potato in Xiangyang 2019 - 10 - 21 发布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20 实施 发 布 DB4206/T 12—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生产技术 .......................................................................... 2 6 田间管理 .......................................................................... 3 7 病虫害防治 ........................................................................ 3 8 收获 .............................................................................. 4 9 贮藏 .............................................................................. 4 10 记录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有机马铃薯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有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6 I DB4206/T 12—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保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治国、王四清、杨伟、温海霞、张兆红、张勇、郭光理、宿秀丽、姜丽虹、 张杰、谭顺林。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 程 中 如 有 修 改 意 见 和 建 议 请 反 馈 至 襄 阳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联 系 电 话 : 0710-3085001 , 邮 箱 :
[email protected]。 II DB4206/T 12—2019 襄阳市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其他。 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市有机马铃薯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脱毒种薯 应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繁育马铃薯脱毒苗,经逐代繁育增加种薯数量的种薯生 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不同级别的种薯。 4 产地环境 4.1 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无规定疫病区地块,远离城区、工矿区、大型医院、 交通主干线、工业生活垃圾等污染源。首选通过有机认证或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其次选择经三年休 闲的地块或新开荒的地块开始从事有机生产。 4.2 有机农业生产田与未实施有机管理的土地(包括传统农业生产田)之间应设置缓冲带,防止禁用 物质漂移到有机地块。 4.3 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含有机质丰富的微酸性 (PH 值 5.5~6.5)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避低洼地块。 4.4 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2012 中二级标准。 1 DB4206/T 12—2019 5 生产技术 5.1 茬口安排 实行(2~3)年轮作,忌与茄科作物连作或套种,前茬作物为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玉米、杂粮, 其次是大豆茬。 5.2 品种选择 选用中薯5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兴佳2号、华薯1号等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种薯应为脱毒种薯, 其质量符合GB 18133的规定。 5.3 种薯处理 5.3.1 精选种薯 播种前2 d~3 d种薯出库,剔除病薯、烂薯及畸形薯。 5.3.2 切块 小种薯(≤50 g)整薯播种,大种薯(>50 g)切块播种,切块时要纵切,将顶芽一分为二,切块 应为菱形状或立方状,不要成条或片状,每个切块带有(1~2)个或1个以上健全芽眼,切块30 g左右 为宜。切块时每人准备(2~3)把切刀,提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75%乙醇浸泡20 min消毒,切到病 薯后立即换刀消毒,并及时淘汰病薯。 5.3.3 切块处理 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或滑石粉拌种后晾干,待切口愈合后待播。 5.4 整地施肥 5.4.1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耕晒垡杀虫灭菌,深耕20 cm~30 cm。种前细耙两遍,整平地面,按设计 的垄宽人工起垄或机械起垄,垄高25 cm左右,厢沟、围沟、中沟三沟配套。 5.4.2 施肥种类 以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绿肥、秸秆堆肥、饼肥等有机肥料。外购的商品有机肥, 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施用有机肥种类宜逐年更换或一年同时混施多种有机肥。 在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某些土壤培肥物质,见附录A。 5.4.3 施肥数量 2 每667 m 施上述发酵腐熟好的农家肥(2500~3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50~200) kg。 5.4.4 施肥方法 用做基肥,采用撒施,整地深耕时施入。 5.5 播种 5.5.1 播种时间 2 DB4206/T 12—2019 当土壤10 cm地温稳定在(7~8)℃时为马铃薯适宜播期,襄阳地区为12月下旬~1月中旬。播种安 排在晴天进行。 5.5.2 播种方法 人工或机械播种均可,人工播种要求薯块切口朝下,芽眼朝上。播种深度约(6~10)cm,播后封 好垄口并随即镇压。 5.5.3 播种密度 2 起垄双行栽培,垄距(90~100)cm,小行距20 cm,株距(23~25) cm,每667 m 定植(5300~ 2 6500)株。起垄单行栽培,行距(65~70) cm,株距(23~25) cm,每667 m 定植(3800~4500)株。 5.5.4 播种用量 每亩用种量(150~175) kg。 5.5.5 覆盖地膜 人工或机械覆膜均可,人工覆膜要求播后盖膜时要拉紧,铺平,紧贴地面,膜边用土封压严实,并 在垄面上每隔(2~3)m压盖一点土。 6 田间管理 6.1 破膜放苗 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破口要小,并用细土封好苗孔,掌握在寒潮过后的冷尾暖头破膜放苗。 6.2 防止冻害 防止冻害应注意: ——灌水保温,在霜冻到来之前(1~2)d 放水进沟,保持土壤湿润,寒流过后立即排干水; ——覆盖防霜,在霜冻来临前用草木灰撒施叶面或用稻草、杂草、搭建小拱棚进行覆盖防霜。 6.3 培土除草 结合培土进行沟内及膜边除草,分3次进行: a) 第 1 次在马铃薯出苗 90%以上时进行; b) 第 2 次在植株发棵期进行; c) 第 3 次在马铃薯初花期进行。 6.4 抗旱排渍 马铃薯生长期间,如遇大雨天,要及时清理三沟,防止田间积水;对土壤表面发“白”干旱的田块, 要及时灌水抗旱,应采用半沟跑马水法,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特别是后期更应加强水分管理。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3 DB4206/T 12—2019 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孽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优 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等措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7.2 病害防治 7.2.1 晚疫病 从开花期开始限量喷洒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波尔多液进行晚疫病预防。发现田间晚疫病中心病 株时及时整株拔除,并带离田块集中销毁,对健康植株喷施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 防治。 7.2.2 早疫病 摘除病叶,并用沼液稀释液喷洒叶面,每隔(6~8)d喷一次。 7.2.3 青枯病及黑胫病 发现病株后,拔除病株,彻底销毁,病穴处撒入生石灰。 7.2.4 病毒病 利用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苦参碱防治病毒病传播媒介蚜虫或者黄板诱杀,阻断病毒病传播。 7.3 虫害防治 利用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白僵菌撒入播种沟内防治地下害虫、上述苦参碱防治蚜虫。每50× 2 2 667m 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出苗后每667m 悬挂30个可降解黄板诱杀蚜虫, 铲除地边杂草, 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降低虫口密度。 有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B。 8 收获 8.1 收获时间 5月中下旬
DB4206-T 12-2019 襄阳市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襄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50: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