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05 DB4107 新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61—2020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08 - 12 发布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8 - 12 实施 发 布 DB4107/T 461—2020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编写。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乡市林业工作站、获嘉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 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长敏、张玲玲、韩明凯、高书伟、王亚杰、李元、谭涛、赵自稳。 本标准2020年8月12日制定发布。 I DB4107/T 461—2020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桃的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包 装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乡市及类似立地条件地区的核桃的育苗、种植、采收与包装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2002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LY/T 1884-2010 核桃优良品种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DB41/T 768 核桃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3 育苗 3.1 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具有一定土层厚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苗圃地。 圃地要求土壤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滞水易涝和连作菜地不宜作圃地。 3.2 整地做畦 冬季深翻,播前旋耕耙细。做宽1.2 m,畦埂宽25 cm,高10 cm~15 cm,长依地块而定的育苗平畦, 耧平备播。 3.3 砧木苗培育 3.3.1 直播育苗 从 9 月上旬至 9 月底,将采下的青皮核桃直播育苗。利用宽窄行进行播种,即株行距 20 cm×20 cm×(60 cm~70 cm)。选用宽 0.8 m、厚 0.005 mm 的黑色地膜覆盖。底肥用 40 %复合肥,追肥用氨基 酸液肥和尿素。 3.3.2 干核桃育苗 3.3.2.1 种子选择 2 选用新鲜、种仁饱满的普通核桃作种子,用种量50 kg/ 667 m 左右。 1 DB4107/T 461—2020 3.3.2.2 沙藏 12月上旬,用清水浸泡种子2 d~3 d,凉干表面水分。沙藏坑宽1 m,深1.3 m,长依种子量而定。 坑底铺5 cm~10 cm厚湿沙,将2倍~3倍纯净河沙与种子混匀置于坑内,坑中央每隔80 cm置一通气草把。 3.3.2.3 播前处理 2月上中旬,清水浸泡种子2 d,充分吸水后捞出,摊成一薄层在阳光下曝晒1 d,然后再次浸泡、 曝晒,当80 %种壳开裂后即可播种。 3.3.2.4 播种 按3.2整地作畦。当沙藏种子种子已露白、部分胚轴伸长1 cm~2 cm时挑选开裂或已露白种子播种, 种根过长时掐去一部分。种子缝合线与地面垂直点播、封土、覆膜。 3.3.2.5 砧木管理 苗木出土后,加强圃地的水肥管理、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培育健壮砧木苗。 3.4 嫁接 3.4.1 嫁接方法 枝接和大方块形芽接。 3.4.2 嫁接时期 春季枝接从砧木发芽至展叶期,3月下旬到4月下旬进行。夏季大方块形芽接宜在5月中旬到7月中旬 进行,以6月中下旬为最适期。 3.4.3 嫁接管理 育苗当年即可嫁接。当年不能嫁接的,发芽前砧木苗留5 cm平茬,当新梢达0.8 cm~1 cm时,选用 优质薄皮核桃母树当年生枝条中上部嫩芽做接芽,嫁接时用宽2 cm聚乙烯塑料膜做绑缚条。 4 建园 4.1 园地选择 产地环境按NY/T 391-2000 执行,气候条件按LY/T 1884-2010 执行。土壤以pH值为6.3~8.2的壤 土、砂壤土均可,土层厚度在1 m以上,地下水位在地表1.5 m以下。丘陵地和山坡地选择坡度在20°以 下,光照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建园,避免在山头、风口和低洼地带建园。 4.2 园地规划 对品种、小区、防护林、排灌系统、道路、附属设施等进行规划设计。 4.3 整地 按LY/T 1884-2010 执行。 4.4 品种选择 2 DB4107/T 461—2020 根据当地光热和水肥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优先选用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清香、 绿波、薄丰、辽核、豫丰、香玲等。 4.5 授粉树配置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5:1,同一园内栽植2 个~3 个品种。 4.6 栽培密度 立地条件较差和土层较薄的山坡地栽植密度为3 m~4 m×4 m~5 m;立地条件较好,土层深厚地为 4 m~5 m×5 m~6 m。 4.7 栽植时间 秋栽在落叶后的11月上中旬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栽在土壤解冻后的3月上中旬苗木发芽前进行。 4.8 栽植 3 挖1 m 左右定植穴,将优质生物有机肥1 kg~2 kg加过磷酸钙1 ㎏与表土混合后回填。苗木栽植深 度超出苗木原土痕1 cm~2 cm。栽后灌水、覆膜。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采用生草法或清耕法及时中耕除草,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结合深翻施基肥。 5.2 施肥 5.2.1 施肥原则 按NY/T 394-2013 执行。 5.2.2 施肥时期 5.2.2.1 基肥 春秋季进行,秋施在采收后至落叶前进行。 5.2.2.2 追肥 以速效肥为主,在生长期施入。第一次追肥在开花前进行,以氮肥为主,占全年追肥量的50 %;第 二次追肥在果实膨大期的5月下旬~6月上旬进行,仍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复合肥,占全年追肥量的 30%;第三次追肥在坚果硬核期6月下旬~7月上旬,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占全年追肥量的20 %。 5.2.3 施肥方法 5.2.3.1 放射施肥 从树冠边缘向树干方向均匀挖4 条~8 条放射沟,沟长1 m~2 m,宽40 cm~50 cm,深度依肥料种 类及数量确定。不同年份的基肥沟交错进行。 5.2.3.2 环状施肥 3 DB4107/T 461—2020 沿树冠边缘挖深30 cm~40 cm,宽40 cm~50 cm的环状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施入埋好。施肥沟随幼 树树冠扩大逐年向外扩展。 5.2.3.3 穴状施肥 多用于追肥。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垂直投影处均匀施入肥料。 5.2.3.4 条状沟施肥 沿树冠投影边缘挖两条宽40 cm~50 cm,长度视树冠大小而定的平行沟,施入肥料。第二年交错进 行。 5.2.4 施肥量 幼树株施优质生物有机肥1kg,复混肥0.5 kg~1.5 kg;结果初期至盛果期株施优质生物有机肥3 kg, 复混肥1 kg~2 kg;盛果期株施优质生物有机肥3 kg~5 kg,复混肥2 kg~3 kg。叶面喷肥按LY/T 1884 进行。 5.3 水分管理 5.3.1 灌水 春季萌芽前灌第1次水,花芽分化前灌第2次水,果实膨大和硬核期灌第3次水,12月中旬灌封冻水。 灌溉水质按NY/T 391-2013 执行。 5.3.2 排水 降雨量偏大年份和降水量集中的季节,注意排水。 6 整形修剪 6.1 整形 6.1.1 整形在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和次春萌芽期进行,主要树形有疏散分层形和自然开心形。 6.1.2 疏散分层形:干高 80 cm,树高 2.5 m 左右,第一层 3 主枝,主枝开张角度 70°~80°,每主 枝距中央领导干 50 cm 处选留 1 个~2 个侧枝,第二层 2 主枝,第三层 1 主枝,第一层与第二层间距 1.5 m,第二层与第三层间距 1m,之后从最上 1 个主枝的上方落头开心,至此树形骨架形成。 6.1.3 自然开心形:干高 1 m,树高 2.3 m,在定干高度以上 20 cm~40 cm 处选留方位均等的 3 个~4 个主枝,主枝开张角度 50°~60°,每主枝选留斜生一级侧枝 3 个,二级侧枝 1 个~3 个,在内膛多培 养结果枝组。 6.2 修剪 修剪在临近落叶至落叶前或发芽前后进行,主要疏除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各级骨干枝竞争枝, 疏除或控制背下枝,严禁对外围一年生枝短截,保持各级主枝单头延伸,及时落头,控制树高。生长期 (5月~7月)对长枝进行拉枝,对徒长枝短截、摘心,剪除着生位置不当和过密的枝条。 6.3 夏剪 6.3.1 缓势促花 4 DB4107/T 461—2020 生长季对骨干枝及时拉枝开张角度,使树体通风透光,利于花芽形成。主干疏层形骨干枝的开张角 度以70°~80°为宜;自然开心形以50°~60°为宜。在芽萌动时对生长健壮的长枝开角拉枝,避免将 枝拉成弯弓或下垂。 6.3.2 摘心促花 5月底~6月上旬,对当年生的中长枝,新梢长到80 cm时摘心。此后,将新发的二次枝留2个~3个 复叶再次摘心。连续摘心2次~3次,促进侧芽分化形成花芽。 6.3.3 控势促花 7月下旬开始,叶面喷200倍~300倍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次,控制新梢生长,促使枝条充实健壮, 2 促进形成花芽。9月~11月或萌芽前土施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施用量按每1 m 树冠投影面积5 g~10 g。 7 花果管理 7.1 辅助授粉 提前采集好花粉备用。当雌花柱头开裂并呈倒八字形,柱头羽状突起分泌大量黏液时用授粉器进行 授粉或在盛花期将花粉与水按1:5000的比例混匀,选择晴天无风的清晨或傍晚,均匀喷洒。 7.2 疏雄花 雄花芽萌动前进行,疏除雄花芽的90 %。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8.1.1 主要病害 核桃炭疽病、核桃黑斑病、核桃溃疡病、核桃白粉病、核桃枝枯病、核桃菌核性根腐病、核桃腐烂 病。 8.1.2 主要虫害 云斑天牛、核桃果象甲、核桃小吉丁虫(串皮虫)、小蠹虫(黄须球小蠹)、木蟟尺蠖、草履蚧、核 桃举肢蛾、核桃横沟象、核桃扁叶甲 (根象甲)、核桃缀叶螟(卷叶虫)、核桃瘤蛾(小毛虫)、刺蛾类。 8.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科学使用化 学防治方法,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限值以下。 8.3 防治措施 8.3.1 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禁止调运感染根结线虫病或带有蚧壳虫(桑白蚧、草履蚧等) 的苗木。 5 DB4107/T 461—2020 8.3.2 农业防治 选用抗逆性较强品种,加强核桃园土、肥、水管理,提高土壤肥力,旱能浇,涝能排,树体生长健 壮,提高抗病虫能力。合理间作,科学修剪,及时中耕除草,保持树上树下良好的环境条件,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 8.3.3
DB4107-T 461-2020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3:05: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