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05 DB3710 威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0/T 100—2020 丘陵地区现代苹果园土地整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nd consolidation of apple orchard in hilly area 2020 - 01 - 02 发布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2 - 02 实施 发 布 DB3710/T 100—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苹果行业协会、威海市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洪建、王林军、郑夕同、丁荔、王兆顺、孔庆敏、于树增、张焕、陈浪波、 杨鹤、隋静、吕毅、林宇春。 I DB3710/T 100—2020 丘陵地区现代苹果园土地整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丘陵地区现代苹果园土地整理的术语和定义、园址选择、园区规划与设计、前期准备、 土地整治、特殊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丘陵地区建设矮砧轻减集约栽培苹果园的土地整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56 苹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 hilly areas 指地块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坡度一般比较平缓,海拔高度低于500m、相对高度200m以下。 坡度25°以上的称陡丘陵,坡度25°以下的称缓丘陵。 3.2 现代苹果园 modern apple orchard 利用矮化自根砧或矮化中间砧苗木建园,采用集约密植栽培模式和高纺锤形等树形,设立支架、行 间生草、配套肥水一体化设施、实行机械化作业的规模化苹果园,也称矮砧密植轻减集约栽培苹果园。 3.3 斜坡田 slope field 指丘陵地区坡度在 0°~25°之间的田地。 3.4 梯田 terraced field 1 DB3710/T 100—2020 在丘陵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按田面坡度不同分为水平梯 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隔坡梯田等。 3.5 梯田高度落差 height drop of terraced field 上下毗邻梯田块间的垂直高度。 3.6 梯改坡 terraced field to Slope field 把 25°以下的丘陵或小块梯田土地整理改造成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连片坡地。 4 园址选择 4.1 园区应远离污染源,生产环境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灌溉水源充足,水质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4.2 土壤质地、土层深度、土壤 pH 值及地下水位等立地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苹果生长,应符合 NY/T 856 的规定。 4.3 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植被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5 园区规划与设计 5.1 根据园区地形地势、地面坡度、土层厚度、排灌条件、机械操作等条件的不同,将其修筑成斜坡 田、坡式梯田、水平梯田或隔坡梯田等。 5.2 为便于管理,可将园区划分为若干种植小区。每个种植小区可根据其地形地貌、栽植密度等具体 情况进行设置。 5.3 根据生产管理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园区内的管理用房、机房、库房、分级包装车间(场地)以及 运输干道、生产道路、排灌网络、支撑系统等设施设备。相关规划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 6 前期准备 6.1 设备物资 根据工程土石方量、园区土壤质地等条件要求,选择挖掘机械、运输机械、平耙机械,以及肥料等 物资。 6.2 作业时间 避免雨季、大风扬尘期施工。 7 土地整治 7.1 整治原则 2 DB3710/T 100—2020 坚持因地制宜地合理整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土石方搬运量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整理 后的园地能满足现代苹果园的建设需求,有利于机械作业、水土保持和经营管理。 7.2 小区设计 7.2.1 小区形状 根据地形地貌和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将种植小区整理成斜坡形、长方形、梯形等便于机械作业的形 状。 7.2.2 小区长度 根据自然地形、地面平整度、灌溉均匀度、机械作业效率等因素确定。适宜长度60m~150m,不宜 超过200m。 7.2.3 小区宽度 根据实际地形和具体的栽植行距规划小区的地块宽度。 7.3 小区坡度 平整后的小区地块,可以成为平地,也可成为不大于25°的坡地。地块内若有起伏坡度,应不影响 机械正常作业。整理高地凹陷交界处的地面,应确保排水通畅。 7.4 梯田弧度 弧度应能满足机械转弯作业的基本要求。 7.5 梯田高度落差 高度落差宜不大于80cm,且相对均匀一致。 7.6 坡度调整 7.6.1 坡度小于 20°的缓坡丘陵地,应实施“梯改坡”,整理成斜坡连片的大块田地。 7.6.2 坡度介于 20°~25°之间的山坡地,可实施“梯改坡”,也可建成水平梯级果园。 7.7 园区道路 7.7.1 干路 7.7.1.1 干路贯穿现代苹果园内外,并与主要公路干线连接,双车道宽 7m~8m。主路位于果园外围或 居于地块的相对中心位置。环园路环绕整个园区的四周。 7.7.1.2 主路、支路、环园路互通。 7.7.2 支路 支路为生产道路,连接干路和各生产小区,4m~6m宽为宜。支路和小区内部道路可低于种植小区的 地面高度,与排水沟可以整合为一体,在雨季时兼具排水作用。 7.7.3 环园路 在果树栽植区的外侧、生态防护林带的内侧,是果园与外界(不含防护林)的分界线,路宽2m~4m。 3 DB3710/T 100—2020 7.8 灌水与排水 7.8.1 灌水 现代苹果园灌水的主、支管道宜采用暗渠,园区内灌溉宜采用滴灌。肥水一体设施应与土地整理同 期规划。土地整理完成后及时进行地下输水管道的铺设和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等设备的安装。 7.8.2 排水 7.8.2.1 基本要求 排水系统由行间集水沟(多为明渠)、支沟(多为暗渠)和干沟(明渠与暗渠均可)三部分组成, 有比降要求。土地平整后立即进行地下排水系统的配套建设,要求雨后不见“明水”,地下水位保持在 1.5m 以下。 7.8.2.2 地下排水 有条件的现代苹果园,行间地面下宜铺设管壁上布满许多空洞的暗管或暗渠等,及时排除果园汛期 积水或收集利用,但这些设施不能影响到机械操作和果树正常生长。 7.8.2.3 地表径流 为及时排除短期内过多的地表径流水,应因势就势,干沟(主管道)修建在地块中部或两侧,与等 高线大致垂直,平面分布图形呈“鱼刺”状。地面积水通过集水沟流到暗渠或干沟,并迅速汇入干沟内, 排出园外。 7.8.3 蓄水 7.8.3.1 配套建立塘坝等水利设施,用于收集贮存并利用地下渗排水和地表径流水。 7.8.3.2 果园内的排水沟渠应通向水资源收集地。 7.9 沟壑平整 7.9.1 有利用价值的沟壑可改造扩建为蓄水塘。其它沟壑根据宽度和深度,在机械仰角许可的范围内, 整理成机械可通行的、有一定起伏的地块。 7.9.2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把沟壑整修成道路,两侧与小区地块自然连接。道路与排水沟为统一体, 路可行车也可排水。 7.10 土壤整理 7.10.1 表土保持 7.10.1.1 除重茬地块外,在土地治理过程中应分别堆放表层土和底层土,土地治理最后回填表土。 7.10.1.2 斜坡地整理完成且栽植果树后,行间宜进行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其中树盘等局部宜覆盖农 作物秸秆等生物材料,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 7.10.2 改良土壤 通过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作物的土壤改良措施,确保改良后的果园土壤质地疏松、排 水透气性良好,pH值6.0~7.0,总含盐量不超过0.13%,土层厚度60cm~80cm或以上,土壤疏松、透气 性好,有机质含量1%以上,其中定植沟内有机质含量1.5%以上。 4 DB3710/T 100—2020 7.10.3 重茬处理 7.10.3.1 根据 NY/T 496 要求增施有机肥、调整、补充土壤中微量元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7.10.3.2 重茬地应采用重茬果园改良技术,或种植农作物轮作或休耕 2 年~3 年后方可建园。 7.10.4 定植沟 7.10.4.1 提倡全园深翻或挖定植沟。全园深翻的深度应达到 60cm 以上。 7.10.4.2 条件不具备的果园,可顺行开挖定植沟,定植沟的深度和宽度均在 80cm 左右且排水通畅, 回填应要在栽植前 2 个月完成,并灌水沉实。 7.10.5 损毁修复 强降雨造成水土流失的,对冲蚀部分应及时进行修复整理。 8 特殊处置 土地整理不能造成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损坏。遇有需要保护的动植物、文物、水源等自然和人文资 源,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按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进行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710-T 100-2020 丘陵地区现代苹果园土地整理技术规范 威海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2:58: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