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244—2020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ouble green production of mini sweetpotato 2020-04-03 实施 2020-03-03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T 224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东源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季志仙、施俊生、华丘林、李雪。 I DB33/T 2244—2020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迷你甘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种薯、育苗、种苗标准、大田准备、施肥、 栽插、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贮藏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迷你甘薯的双季绿色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789 薯类贮藏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迷你甘薯 单个薯块重量在20 g~150 g,表皮光滑、薯形规整,质地细腻、粗纤维少、食味佳的甘薯。 3.2 双季栽培 同一块地里一年种收两季甘薯。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选择土质疏松的沙性土或者沙壤土,耕作层厚25cm以上,排 灌水方便。 1 DB33/T 2244—2020 5 品种选择 宜选用早熟、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6 育苗 6.1 种薯质量 薯块的皮色、肉色和薯形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斑、无畸形、基本无虫疤的脱毒健康薯块,种薯质 量应符合NY/T 1200的要求。 6.2 第一季育苗 6.2.1 育苗场地和设施的选择 育苗场地应按GB 7413的规定执行。苗床宜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健康肥沃、排灌良好 的设施大棚内。 6.2.2 苗床准备 2 大棚亩(667 m )施1000 kg有机肥深翻耙碎床土,整平后开沟做畦,畦连沟宽1.2 m~2.0 m,床 面0.8 m ~1.2 m,沟宽30 cm,畦高15 cm~25 cm。排水条件好的大棚,畦高15 cm~20 cm,排水条件 差的苗床,畦高20 cm~25 cm。 6.2.3 排种时间 从12月下旬到3月中旬均可排种。 6.2.4 排种方法 苗床准备就绪后,扒开畦面表土5 cm,把种薯倒在畦面上,薯块平放,整齐排成行,大薯放中间, 小薯放边上,薯块上齐下不齐,薯块之间及行距间隔3 cm~5 cm,苗床两边薯块对齐。大棚空间宽余时, 可适当排稀,相反可适当排密。 6.2.5 排种后管理 种薯排好后,薯块表面覆盖疏松土壤1 cm~2 cm,用10℃~30℃温水把床土浇透,使床土湿润。盖 上地膜,加盖小拱棚。检查大棚密闭情况,确保不漏风。要求苗床5 cm~10 cm的土壤温度保持10℃以 上,晴天能上升到20℃以上。 6.2.6 苗期管理 6.2.6.1 出苗前管理 出苗前苗床土壤保持湿润,当薯块有60%出苗,应及时揭掉地膜;苗长10 cm左右时,亩撒施复合肥 15 kg,施肥后浇水。 6.2.6.2 长苗期管理 气温达到20℃,晴天打开小拱棚膜,打开大棚两端通风,保持大棚内温度25℃~30℃。小水勤浇, 保持土壤湿润,浇水结合通风,保持床土见干见湿。 2 DB33/T 2244—2020 6.2.6.3 练苗 种苗长度25 cm时,夜间应打开大棚通风炼苗1 d~2 d,控制床土水分。 6.2.6.4 薯苗采收 种苗长25 cm~30 cm,可以开始采苗。在薯苗基部上方2节处剪取,至少留一片叶。剪苗时以剪刀 不碰到泥土为宜。采下的种苗标准为20 cm~25 cm长、带顶芽5张~7张完整叶片。 6.2.6.5 苗床施肥 每采一次苗,应施肥浇水一次,苗叶上没露水时,亩撒施尿素5.0 kg~7.5 kg,追肥后立即浇水。 7 大田准备 7.1 大田选择 宜选择无重大病虫发生、排灌方便的田块。 7.2 整地 冬季开沟排水,深翻土壤。栽种前选择晴天旋耕整平田块。 7.3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合理施肥,有机肥应符合NY/T 525的要求,施肥方法应按NY/T 496的规定执行。 在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混合商品有机肥100 kg、高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30 kg(含氮磷钾各15%)、硫酸 钾7.5 kg基肥,垄底条施或者垄底撒施,一次性施下。 7.4 起垄 单垄单行种植,垄连沟距80 cm,垄高25 cm~30 cm;大垄双行种植,垄连沟距1.2 m ~1.4 m,垄 面40 cm,垄高40 cm。 8 第一季种植 8.1 栽插时间 第一季栽种时间为3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阴雨天土壤较湿润时进行为宜。 8.2 栽插方法 水(斜)平栽插。栽插时先在垄面开4 cm深的浅沟,将薯苗水平放入沟中3个~4个节,盖土压紧后 外露2个~3个节,使叶片多数在土外。单垄单行栽揷,株距17 cm,大垄双行栽揷,行距20cm、株距 19cm, 密度为每亩5000株~5500株。 8.3 盖地膜 4月15日前应盖地膜,4月15日后可不盖地膜。盖地膜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栽插前盖地膜,起垄后就盖上地膜,等天气下雨栽种; 3 DB33/T 2244—2020 ——栽插后盖地膜,边盖地膜边破膜露出薯苗。当气温较低时,薯苗在膜下盖2 d~3 d,傍晚或者 雨天破膜露出薯苗。 破膜露出薯苗后,应用泥土把出苗孔封住。 8.4 查苗补苗 栽插后一周内,及时查苗补苗。补苗应选用壮苗,在阴雨天或晴天午后进行。补苗栽插后遇晴天浇 水。 8.5 肥料管理 栽插后30 d~40 d,苗势过旺田块,可用 1:1000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施;第二季可结合中耕 除草补施硫酸钾7.5 kg。 8.6 病虫草害防治 8.6.1 主要病虫草害 主要病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茎腐病、甘薯病毒病、软腐病等;主要害虫有小地老虎、蛴螬、小象 甲,甘薯麦蛾、斜纹夜蛾等。 8.6.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合理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8.6.3 防治方法 8.6.3.1 检疫措施 种薯种苗调运,应加强检疫,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带入。 8.6.3.2 农业防治 实行2 年~3年水旱轮作;深耕晒垡、冻土;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脱毒种薯种苗;增施磷钾肥, 控制徒长;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采用深沟高垄(畦)栽培,防止积水,清洁田间等栽培措施。 8.6.3.3 物理防治 应用杀虫灯诱杀害虫,每30亩安装一个杀虫灯。或采用银黑地膜、防虫网趋避害虫。 8.6.3.4 生物防治 利用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 8.6.3.5 化学防治 8.6.3.5.1 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及矿物源农药。 8.6.3.5.2 农药使用方法应符合GB/T 8321.10、NY/T 393和NY/T 1276的规定执行。 8.6.4 人工除草 4 DB33/T 2244—2020 活棵后至封垄,根据田间杂草情况,人工除草1次~2 次。 8.7 收获 8.7.1 时间 从栽揷到收获,田间生长期80 d~120 d。收获前随机挖10株测定产量、商品率,根据市场价格评 估亩效益,在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情况下,确定是否收获。一般第一季收获时间从6月下旬开始。 8.7.2 收获前采第二季种苗 剪下带顶芽且有6个~8个节的长苗作为第二季的种苗,种苗应直立存放在阴凉湿润处 8.7.3 要求 8.7.3.1 第一季收获时期宜在早晚作业。当气温达到 32℃以上时,应一边挖薯一边收进周转箱,防止 薯块在太阳下暴晒。 8.7.3.2 收获过程中要求轻挖、轻装、轻运、轻卸,防止薯皮碰伤。避免在雨天和土壤太湿收获。 8.8 第一季薯块存放方法 薯块应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仓库,入库前应提前清扫消毒。仓库比较干燥时,先泼洒清水,使仓库内 湿润,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均匀喷洒。 9 第二季种植 9.1 栽插 施肥起垄,方法同第一季。第二季不盖地膜。第二季栽插时间从6月下旬到8月上旬。栽插前视土壤 墒情确定是否灌水,灌水量到垄高的2/3处,隔夜后把水排出,田间湿润栽揷种苗,栽插方法及田间管 理同第一季。 9.2 收获 9.2.1 收获时间从 9 月底至 11 月上旬。 9.2.2 需长期贮藏的薯块在 10 月下旬到 11 月上旬集中收获;收获前一天割去藤蔓,早上挖出薯块, 在太阳下晒半天,下午收进纸箱或者周转箱,运到仓库,分品种堆放。 9.2.3 用作种薯的应在 10 月底收获。应轻挖、轻装、轻运、轻卸,防止薯皮碰伤。避免在雨天和土壤 太湿收获。 9.3 薯块贮藏 9.3.1 收获的薯块,需要贮藏较长时间。长期贮存应符合 NY/T 2789 的规定。 9.3.2 薯块入库前,贮藏库应清扫消毒,方法同第一季。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受冻害的薯块入 库。按品种、规格分别堆码,应保证有足够的散热间距,库温度控制在 11℃~14℃、相对湿度以 85%~ 90%为宜。 9.3.3 贮藏过程分三个阶段控制:第一阶段是刚入库 15 d 左右,应保持通风。第二阶段是 11 下旬至 2 月上旬,应做好仓库保温,当温度低于 10℃时,中午时间可用热风机向仓库内吹热风。第三阶段是 2 月中旬后,应做好仓库定期通风。 5 DB33/T 2244—2020 10 生产记录档案 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和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档案保存期为2年以上。 11 生产模式图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模式图参见附录A。 6 DB33/T 2244—2020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模式图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模式图见图A.1。 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

pdf文档 DB33-T 2244-2020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2244-2020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2244-2020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2244-2020 迷你甘薯双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6:02:2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