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20 B 05 山 DB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1601—2018 棉田小地老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18 - 01 - 10 发布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10 实施 发 布 DB14/ T 1601—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治原则 .......................................................................... 1 5 防治适期 .......................................................................... 1 6 防治技术 .......................................................................... 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小地老虎成虫性诱剂监测技术 ...................................... 5 I DB14/ T 160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高川、杨苏龙、席凯鹏、姚众、石跃进、董晋明、陆俊姣、史俊东、张卫民、 陶民刚、魏国英、常铁牛。 II DB14/ T 1601—2018 棉田小地老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田小地老虎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适期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棉田小地老虎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387 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Hufnagel),属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该虫是一种 世界性的迁飞杂食性农业害虫,以第一代幼虫数量最多、危害最大,可危害棉花、玉米、小麦、高粱、 烟草、马铃薯、麻、豆类、蔬菜多种农作物幼苗。 4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优先选用生 态或生物措施。注意轮换用药、科学用药,按照GB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参见附录A。 5 防治适期 根据小地老虎成虫性诱剂监测,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情况,3月下旬~4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 高峰期。幼虫发生量主要取决于成虫的落卵量及卵的孵化率,一般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后20 d左右为 第一代幼虫发生高峰期,第一代3龄前幼虫防治为防治的最佳关键时期。 6 防治技术 6.1 播前、播时防治 1 DB14/ T 1601—2018 6.1.1 选地 主要是减少小地老虎落卵量。选择要求远离杂草丛生、水源河流湖波较远,且地表平坦、排水方便 的地块。 6.1.2 整地 主要是减少小地老虎落卵量。播种前进行整地,精耕细作、耙碎耱平、铲除杂草。如整地后未及时 播种,又遇雨须再次整地、用耙耱清除刚破土或未破土的杂草。 6.1.3 化学除草 主要是减少小地老虎的落卵量。旋耕整地前每亩用48 %氟乐灵乳油75 mL~100 mL,对水30 kg, 均匀喷洒地表,结合整地旋耕入土。或在旋耕整地后播种前用50 % 乙草胺乳油120 mL~160 mL,对水 30 kg,均匀喷洒地表。按NY/T 1387 执行。 6.1.4 性诱剂监测 小地老虎成虫性诱剂诱捕器,于播种前3月初到幼苗期5月底,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期,监测该 虫的发生量,预测预报小地老虎幼虫的发生。参见附录B。 6.2 苗期防治 6.2.1 农业防治 除草:及时清除化学除草剂氟乐灵乳油、乙草胺乳油不能杀除的龙葵等小地老虎喜食的田间双子叶 杂草。 6.2.2 物理防治 6.2.2.1 灯诱 于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在越冬代成虫发生的高峰期,田间统一安装杀虫灯,悬挂于距地面1 m 高处,每40×666.7㎡ 放1盏灯,诱杀成虫。 6.2.2.2 糖醋液诱杀 于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在越冬代成虫发生的高峰期,按糖、醋、酒、水1:4:1:10配比制成 糖醋液放于盆中,悬挂于距地面1 m高处,每666.7 ㎡放5盆,诱杀成虫。 6.2.3 化学防治 6.2.3.1 1~2 龄低龄幼虫防治 1~2龄低龄幼虫群集在棉苗心叶和叶背上为害,将棉叶啃食成针孔状,可用喷雾防治:于早晨或下 午,每亩用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15 mL或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5 mL~30 mL配成药液液顺垄喷施,遇到受害症状植株时,稍停顿一下,喷雾后如遇雨,影响防治效果,及时补 喷。 6.2.3.2 3 龄以上大龄幼虫防治 3龄以上大龄幼虫白天潜伏于根部土中,傍晚或夜间切断近地面茎,致使棉苗死亡,可用毒土、毒 饵或毒草进行诱杀:每666.7 ㎡用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 mL~40 mL或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 2 DB14/ T 1601—2018 盐微乳剂40 mL~60 mL加水适量,喷拌细土、豆饼麦麸或鲜草10 kg,配成毒土、毒饵或毒草,傍晚顺 垄撒施与幼苗根系附近。 3 DB14/ T 1601—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表A.1给出了 杀虫杀螨剂的使用准则。 表A.1 杀虫杀螨剂的使用 农药名称 剂型 防治对象 安全间隔期/d 氯氟氰菊酯 水乳剂 棉花蚜虫 21 氯氰菊酯 水乳剂 棉铃虫 14 甲氰菊酯 乳油 棉铃虫 14 氰戊菊酯 乳油 蚜虫+红铃虫 7 辛硫磷 乳油 棉铃虫+蚜虫 5 氯虫苯甲酰胺 悬浮剂 棉铃虫 14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乳油 棉铃虫 28 毒死蜱 乳油 棉铃虫 21 注:所有农药的施用方法及使用浓度均按国家规定执行。 4 DB14/ T 1601—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小地老虎成虫性诱剂监测技术 B.1 诱捕器的制作 小地老虎性诱芯颜色为蓝色,材质为橡胶,形状为内镶式杯状、杯底座外镶长方体立柱,杯口内径 0.6 cm、外径1.0 cm、杯高0.9 cm;杯底座长方体立柱,长×宽×高为0.4 cm×0.3 cm×0.6 cm;由中 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制作成水盆型诱捕器使用。诱捕器选用外径25 cm、内径23 cm、深8 cm的硬 质再生蓝色塑料盆,在盆沿下1 cm处对称钻两个排水孔。将一直径0.18 cm细铁丝自孔中穿过性诱芯橡 胶塞的小头,将橡胶塞固定在盆中间。将三根竹竿或木棒捆成支架,诱盆放在支架上面,盆内注清水至 排水孔,加一勺浓度约0.3%洗衣粉,搅匀。调节铁丝高度,使诱芯底部高出水面0.5 cm~1.0 cm。诱盆 悬挂高度高于作物10 cm~20 cm。性诱芯每30 d更换1次。 B.2 诱捕方法 根据诱芯的使用范围,每亩设5个诱芯,每个诱芯之间相距30 m~50 m以上。 B.3 调查方法 每日清晨10:00调查记录前1日诱捕器诱的成虫量,并捞出小地老虎成虫,及时调整盆口铁丝或加洗 衣粉水,大雨过后补加洗衣粉,保持诱芯底部高出水面0.5 cm~1.0 cm。 5
DB14-T 1601-2018 棉田小地老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6:12: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