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山 DB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576—2018 紫花苜蓿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1 - 10 发布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10 实施 发 布 DB14/ T 1576—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环境条件 .......................................................................... 1 4 播前准备 .......................................................................... 1 5 种子质量与种子处理 ................................................................ 2 6 播种 .............................................................................. 2 7 田间管理 .......................................................................... 2 8 种子收获与加工 .................................................................... 3 9 种子分级与贮藏 .................................................................... 4 I DB14/ T 157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秀芝、郑敏娜、韩志顺、李荫藩、康佳惠、陈燕妮、姜敏、杨富、张知、王 雁丽、郑戈文。 II DB14/ T 1576—2018 紫花苜蓿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花苜蓿良种生产的环境条件、播前准备、种子质量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 种子收获与加工、种子分级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紫花苜蓿良种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93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NY/T 1235 牧草与草坪草种子清选技术规程 NY/T 1342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3 环境条件 3.1 气候 选择积温相对较高(≥2800 ℃)、无霜期长(≥120 d)的区域种植。 3.2 土壤 种子田要求地形开阔通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良好团粒结构的中性沙质壤土。 山区的苜蓿种子生产田最好置于阳坡或半阳坡上,坡度应<10°。 3.3 种子田的隔离与布局 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苜蓿种子田的距离为800 m~1 000 m;同一地块再生产苜蓿种子,时间隔离 必须三年以上。为有利于苜蓿的异花授粉,最好将苜蓿种子田布置于邻近防护林带、灌丛及水库近旁。 4 播前准备 4.1 地块选择 地块选择符合NY/T 1342的规定,前茬作物最好为禾谷类作物,忌连作。 4.2 整地与施肥 1 DB14/ T 1576—2018 3 2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秋深耕,耕深 20 cm ~25 cm。结合机械化秋耕每施腐熟有机肥15 m /hm ~30 3 2 2 2 m /hm ;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施氮肥(CO(NH2)2)50 kg/hm ~ 60 kg/hm 、磷肥(P2O5)100 2 2 kg/hm ~120 kg/hm 、钾肥(K2O)100 kg ~130 kg和硼砂0.3 kg~0.6kg。 4.3 耙耱镇压 深耕后的地块要进行精细耙耱镇压,做到上虚下实,深浅一致,表土平整。 4.4 土壤播前处理 2 2 播种前使用除草剂对土壤做防除杂草的处理,杂草萌发前使用48%氟乐灵乳油1.2 L/hm ~2.4 L/hm 2 2 或除草通乳油1.8 L/hm ~3.6 L/hm ,加水配成药液喷于地表后立即混土镇压;杂草萌发后使用10%的草 2 2 甘膦水剂6 L/hm ~18 L/hm 加水配成药液喷于杂草茎叶。 5 种子质量与种子处理 5.1 种子质量 所用种子应达到 GB 6141 规定的一级种子标准。 5.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3~5 d或机械擦破种皮以提高出苗率。种子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选用苜蓿专用的根瘤 菌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或取老茬苜蓿耕作层10 cm~20 cm 湿土300 kg/hm2~450 kg/hm2进行拌种,播 种前结合整地均匀撒入土壤。 6 播种 6.1 播种时间 北部地区可春播或夏播,春播在3~4月,夏播在5~7月;中、南部地区可春播、夏播或秋播均可。 6.2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化宽行条播,行距45 cm~90 cm,播种深度2 cm~2.5 cm,播后覆土镇压。 6.3 播种量 2 2 播种量为5.0 kg/hm ~11.5 kg/hm 。 7 田间管理 7.1 苗期破除板结 适用于种子出苗前土层有严重板结的情况。用缺口耙或缺齿圆型镇压器轻度镇压或轻度灌溉破除。 7.2 中耕除草 采用中耕机机械除草,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达到松土保墒、去除杂草;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 cm~ 15 cm时进行。对成熟期相近、种子颗粒大小相近清选困难的杂草要随时拔除。 2 DB14/ T 1576—2018 7.3 除杂 在苜蓿田混杂的其他牧草,在辨认清楚后,要提早拔除或挖出。 7.4 追肥 2 2 苜蓿生长期结合中耕适时追肥,以磷肥、钾肥为主。施磷肥(P2O5)30 kg/hm ~60 kg/hm ,钾肥(K2O) 2 2 45 kg/hm ~60 kg/hm ,化肥深施于8 cm~10 cm处,施量要均匀。 7.5 灌溉 灌溉方式喷灌、漫灌均可。苜蓿种子田应该干湿交替,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65%,花后应降为31%~40%,种子成熟后期应该停止灌溉。播种前、苗期(返青期)、收割后和越冬前 可视土壤墒情灌水。 7.6 化学除草 2 2 大面积的苜蓿种子田苗期使用化学除草剂:48%苯达松水剂1.5 L/hm ~3 L/hm 灭除阔叶和莎草科杂 草;或选用5% 咪唑乙烟酸进行防治,每公顷用量1.5 L,兑水450 L喷雾处理,均匀喷施。 7.7 辅助授粉 2 2 在初花期引入苜蓿切叶蜂授粉,数量为3箱/hm ~5箱/hm ,利用苜蓿切叶蜂进行授粉。 7.8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禁止使 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化学防治按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收割前20 d 应停止使用农药。 8 种子收获与加工 8.1 种子收获 8.1.1 收获时间 当第1茬苜蓿的绿色荚果有2/3~3/4变为褐色、种子成为黄色时,苜蓿种子成熟,可以进行收割。 8.1.2 收获方式 用割草机或人工收获时,选择无大风的晴朗天气,在露水未干的早晨或晚间收割。将苜蓿割倒捆成 捆,运回水泥晒场上呈“人”字形堆放、翻倒晾晒,自然风干到叶片水分含量达到12%~18%时可机械 碾压脱下荚果,扬场去掉茎、枝、花、叶等碎末,把荚果和种子置于水泥晒场上反复碾压脱粒,过筛旋 簸粗去各种杂质。 8.1.3 收获后的田间管理 种子田收获后立即处理残茬,进行刈割、放牧等处理。对植株密度过大的种子田,应在种子收获后 进行疏枝处理。 8.2 种子加工、包装 3 DB14/ T 1576—2018 8.2.1 种子干燥 脱粒后并经过粗选的种子要进行干燥,使种子含水量降到12%。选择晴朗天气晾晒,摊晒的种子厚 度尽量薄,不能超过5㎝;同时要不断翻动,使上下种子晾晒均匀。 8.2.2 种子精选 按照NY/T 1235 进行清选,使其净度达到95%以上。 8.2.3 种子包装 按照GB/T 29301进行检验,合格中西采用专用种子袋或纤维袋进行包装。 9 种子分级与贮藏 9.1 种子分级 根据检验结果,按照GB 6141判定种子级别。三级以下种子不准作为种用。 9.2 种子贮藏 将包装好的种子袋放置在木架上,保存在温度较低、干燥、避光、通风良好、无鼠害的仓库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14-T 1576-2018 紫花苜蓿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8:44: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