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62 山 DB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638—2018 矮牵牛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1 - 10 发布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10 实施 发 布 DB14/ T 1638—2018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产设施与设备要求..................................................................................................................................... 1 5 种苗生产......................................................................................................................................................... 2 6 病虫害防治..................................................................................................................................................... 2 7 种苗出圃......................................................................................................................................................... 3 8 包装与运输.....................................................................................................................................................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生产设施消毒方法...................................................................................................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矮牵牛种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矮牵牛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6 I DB14/ T 163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云、李永平、付宝春、贾民隆、秦国杰、段九菊、郑梅梅、梁峥、张超、 宋卓琴、康红梅 、牛艳、曹冬梅。 II DB14/ T 1638—2018 矮牵牛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种苗温室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设施和设备要求、种 苗生产、播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种苗出圃、包装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条件可控的温室内矮牵牛种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247.4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育苗介质 置于穴盘中用于支撑种苗生长的材料。 4 生产设施与设备要求 4.1 生产设施 种苗生产宜选用温度、湿度、光照可调控的联栋温室或日光温室,生产前应对环境进行消毒,具体 方法参见附录A。 4.2 苗床与播种容器 4.2.1 苗床 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高度和宽度均以适合操作为宜的栽培床。 4.2.2 播种容器 采用200~288孔穴盘。容器应清洗干净,做到无病源、虫源。 4.3 播种介质 1 DB14/ T 1638—2018 选用育苗专用泥炭和粒径2 mm~4 mm的园艺专用珍珠岩按8:2或7:3的体积比配制,或直接选用育 苗专用成品介质。育苗介质要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无杂草及病原物和虫卵,pH 5.8~6.2,EC 0.3 mS/cm ~0.5 mS/cm。配制介质团粒直径小于1 cm,含水量达到50 %~70 %。育苗介质要洁净。重复使 用的介质使用前必须消毒。 5 种苗生产 5.1 种子选择 育苗用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18247.4 中Ⅰ级和Ⅱ级要求。 5.2 播前准备 预先湿润介质,使介质含水量达到50 %~70 %。将介质填装穴盘,均匀填满各穴孔。轻压介质, 使介质中间比穴盘边缘略低。播种前将介质均匀浇透水,使介质含水量达到100 %,待介质表面不呈水 渍状时播种。 5.3 播种 温室内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播种时间根据用苗时间、品种特性及育苗环境条件等确定。人工播种时 应选择一个高度45 cm左右的工作台,将装满介质的穴盘置于工作台上,人工将种子播于穴盘孔中,使 种子和介质接触良好,无需覆盖。播种后用微雾喷头(雾粒直径为50μm~80μm)进行介质表面淋水, 使介质相对含水量达到90 %左右。 5.4 播后管理 5.4.1 发芽阶段 从播种到胚根出现宜在催芽室发芽,也可在温室加覆盖进行。适宜温度24℃~25 ℃,光照强度5 000 Lx~10 000 Lx。在发芽期间,无需补水,只保持空气湿度即可,介质含水量要求在95 %以上。 3~5 d 后当矮牵牛种子露白后挪出催芽室,移至温室。 5.4.2 过渡期 从胚根出现到子叶完全展开,第一片真叶长出。温度20 ℃~24 ℃;光照强度15 000 Lx~30 000 Lx。 湿度80 %~90 %。介质EC值0.5 mS/cm~0.75 mS/cm。每周施1-2次浓度为50 mg/L~75 mg/L的水溶性复 合肥,交替施用含铵态氮和销态氮的水溶性复合肥。 5.4.3 快速生长期 从子叶展开到种苗长出4~6片真叶,根系布满整个穴盘孔。介质温度18 ℃~21 ℃;光照强度30 000 Lx~35 000 Lx。介质湿度50 %~80 %干湿交替。介质EC值1.0 mS/cm ~1.5 mS/cm。每周施2次浓度为 100 mg/L~150 mg/L的水溶性复合肥,交替施用含铵态氮和销态氮的水溶性复合肥。冬季生产时喷施3 000 mg/L的B9,夏季生产时喷施有效浓度为3 mg/L~5 mg/L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喷施1~2次。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参见附录B和附录C。 2 DB14/ T 1638—2018 7 7.1 种苗出圃 炼苗 植株具有4~6片真叶,根系布满穴盘孔。介质温度15 ℃~18 ℃;光照强度30 000 Lx~35 000 Lx。 控制浇水量,幼苗接近萎蔫时再浇水。介质EC值1.0 mS/cm ~1.5 mS/cm。每周施1次浓度为100 mg/L~ 150 mg/L的水溶性复合肥,如果需要延长出圃时间,可降低浓度为100 mg/L。冬季生产时喷施3 000 mg/L 的B9,夏季生产时喷施有效浓度为3 mg/L~5 mg/L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喷施1~2次。种苗最多能保 存5~10 d,需控制浇水和温度,控制株高。 7.2 质量要求 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穴盘规格,播种后6~7周可出圃。要求植株健壮,颜色正常,节间短、不出葶, 大小均匀一致,茎叶无黄斑、褐斑或黑色斑点,无病虫害。4~6片真叶,叶片伸展、有光泽。根系白净, 布满整个穴盘,能将基质包满。同一批次的幼苗植株大小均匀一致。 8 8.1 包装与运输 种苗包装 包装采用种苗专用箱,内用经过防潮处理的纸板分层。装箱时应分层放置,防止倒置。箱外标注“种 苗专用箱”和向上放置标记等信息。同时标注种苗生产单位(或产地)、发运时间等。在穴盘的短边贴 上标签,内容包括品种系列、品种名、花色;种苗基质含水量60 %~80 %。 8.2 运输 长途运输适宜温度10 ℃~15 ℃,短途运输适宜温度15 ℃~25 ℃。运输时间不宜超过48 h。种苗 抵达目的地后,应立即打开包装,将种苗取出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必要时需叶面喷水使其恢复正常的 状态,并尽快安排种植。 3 DB14/ T 1638—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生产设施消毒方法
DB14-T 1638-2018 矮牵牛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8:53: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