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山 DB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2018 - 01 - 10 发布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10 实施 发 布 DB14/ T 1608—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入库前处理 ........................................................................ 2 5 入库保存 .......................................................................... 5 6 监测与更新 ........................................................................ 5 7 信息管理 .......................................................................... 6 附录 A 入库保存种质资源的标准(资料性附录) ........................................... 8 附录 B 种子含水量测定方法(规范性附录) ............................................... 9 I DB14/ T 160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慧彬、穆志新、李萌、王燕利。 II DB14/ T 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的入库前处理、入库保存、监测与更新及信息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高粱种质资源的长期、中期保存和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实验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活力 种子在适当条件下能发育成植株的一种能力,一般用发芽率和发芽势计量。 3.2 干燥 采用不损害种子活力的脱水技术,把种子含水量降到适于贮藏水平的过程。 3.3 监测 在种质库种子保存过程中,定期取出种子样品进行发芽率测定,检查种子生活力状况,同时测查贮 存种子的数量,以确定种子是否应进行繁殖更新。 4 入库前处理 4.1 接纳登记 1 DB14/ T 1608—2018 对入库保存的种子进行接纳登记,即对其进行纯度、净度、健康状况和数量等指标的初步检查和基 本信息的登记。具体参见附录A。 4.2 查重、去重 检查接收的同一批种子之间是否有重复(也称自身查重),并将接收种子“全国统一编号”、“原 保存编号”和“种质名称”等数据项输入计算机,与库存种子管理数据库核对是否有重复。对已保存的 种子,不再重新入库。 4.3 种子清选 剔除破碎种子、空粒、瘪粒、霉粒、受病虫侵害粒及其他混杂种子,以及灰尘等其他物质。 4.4 生活力检测 4.4.1 发芽试验条件 高粱种子初始发芽力的检测按照GB/T 3543.4执行。高粱种子发芽条件为20 ℃~30 ℃,最适宜发 芽温度为25 ℃。 4.4.2 破除休眠 怀疑高粱种子休眠时,发芽试验前可采用冷冻方法进行处理。具体做法为:发芽试验前见所有发芽 试验种子放在湿润的发芽床上,置于5 ℃~10 ℃预冷处理3 d,然后在25 ℃下发芽。 4.4.3 准备试验条件与种子 从所需发芽测试的高粱种子中随机取数量相等的3份种子并分装于3个纸袋中,每个纸袋内需附上流 水号标签。每份种子数量为100粒。调节发芽箱的光照、温度、湿度;备好各种器具、试剂与药品,发 芽床要进行洗涤和消毒。 4.4.4 发芽试验 用医用酒精对每个发芽皿进行消毒,然后将发芽床基质滤纸或吸水纸置于发芽皿中,并加入高压灭 菌的蒸馏水至淹没高粱种子一半。将每袋种子倒入每个发芽皿(盒)中并均匀的摆放在湿润的发芽床上, 粒与粒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盖上盖放入已调节好的发芽箱中。 4.4.5 发芽试验持续时间 高粱种子的发芽试验初次计数天数为4 d,末次计数天数为10 d。如果在规定试验时间结束前,样 品已达最高发芽率,则试验可提前结束。如有发霉的种子应取出冲洗,严重发霉的应更换发芽床。 4.4.6 发芽鉴定及发芽数量记录 每份种子材料发育成的正常幼苗数为发芽数。在初次计数或其他中期计数时,应将正常幼苗(已达 到全部主要构造能正确鉴定的幼苗)取出去,并记录数量。对可疑或损伤、畸形或有其他缺陷的幼苗保 留到末次计数时再判别并记录数量。严重腐烂或发霉的种子应尽早从发芽床上除去并记数。 4.4.7 发芽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发芽结果是用正常幼苗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百分率按四舍五入法计算到整数位。 2 DB14/ T 1608—2018 4.5 保存数量和入库初始发芽率标准 高粱种子入长期库(-18 ℃)保存的发芽率应≥85%,保存量应≥200 g。 高粱种子入中期库(±4 ℃)保存的发芽率应≥75%,保存量应≥150 g。 4.6 库编号编码 剔除发芽率低于最低限的高粱种子后,对符合入库标准的种子进行编号,每份种子给一个永久库编 号。可根据保存作物种类和种子特点,制定库编号编码。 4.7 种子干燥 4.7.1 干燥条件 高粱种子的干燥条件可以选择干燥箱加热干燥法和双“十五”干燥间低湿干燥法。加热干燥法的条 件为温度38 ℃,湿度8%~10%,时间2 d。双“十五”干燥间低湿干燥法的条件为温度15 ℃±2 ℃、湿 度15%~20%,时间7~15 d。 4.7.2 预估或测定种子的初始含水量 把要预估的高粱种子置于环境中,当种子的重量不再变化时,种子就与环境中空气的水分达到了平 衡。测出当时当地的大气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就可预估出种子含水量。平衡种子含水量大约需要7~ 10 d。可用通风湿度计测量存放种子地点的湿度。表1为高粱种子在25 ℃,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平衡含水 量。 表1 在 25 ℃时高粱种子的平衡含水量 种名 高粱 相对湿度% 15 30 45 60 75 90 6.4 8.6 10.5 12.0 15.2 18.8 注:在实际测定种子初始含水量按附录A方法对高粱种子抽测1~2份。 4.7.3 种子预干燥 当高粱种子的初始含水量超过17%时需进行预干燥。先在低温的干燥间(20 ℃~25 ℃,20%~30%RH) 进行干燥,最好能采用“双15(15 ℃,15%RH)”的干燥箱,使高粱种子水分降至13%左右,然后再加 热干燥。 预干燥时间长短可用减重量法计算。其方法如下:首先测定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和初始重量,并确定 干燥后要达到的含水量,然后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达到最后含水量时的种子重量。 3 DB14/ T 1608—2018 4.7.4 种子干燥 逐份核查库编号和种子份数,确保不缺不乱。核对完后,将种子装入透气的尼龙网袋中,然后放入 干燥箱内。干燥过程中至少每隔4 h观察干燥箱和干燥间的温、湿度变化和设备的运行情况。 4.7.5 种子含水量测定 当种子干燥到预定时间时,抽测1~2份种子的含水量。含水量测定按附录B方法进行。若含水量达 到贮藏要求时,将种子从干燥箱中取出并进行包装,否则继续进行干燥。 4.8 种子包装称重 准备高粱种子入库所需的铝箔袋,并贴好标签。核对装有种子的尼龙袋上标签与入库铝箔袋上标签 一致,把种子倒入相应的袋中。尼龙袋内的原始标签也一同装入铝箔袋中,即时封口。包装间温度一般 为20 ℃~25 ℃,相对湿度30%~40%。包装速度要快,以防干燥的种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包装好的种 子用电子称称重,以克为单位。 5 入库保存 5.1 种子储藏条件 温湿度条件:长期库温度-18 ℃,相对湿度小于50%;中期库温度-4 ℃~4 ℃,相对湿度小于65%。 储藏含水量:长期库5%~7%;中期库5%~9%。 5.2 结果回执 种子入库保存后,管理人员应对每一供种者提供的每一批种质做一份入库结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合格种子清单和不合格种子清单。对合格的种子,要向供种单位开具种质入库保存证明。不合格的种子 要告知不合格原因并退回给提供者。 6 监测与更新 6.1 生活力检测间期 种子储藏过程中两次生活力监测的间隔时间。长期库生活力监测间期如下: a) 种子首次生活力监测间期为 15 a。 b) 种子第二次及随后监测间期:当发芽率高于 85%以上时,每 10~15 年监测一次。当发芽率低 于 85%时,每 5~10 a 监测一次。 c) 中期库生活力监测间期为 5 a。 6.2 监测前准备 4 DB14/ T 1608—2018 将要监测的种子从冷库中取出后存放到缓冲间2~3 d后再放到干燥间,在干燥间放置3~5 h后打开 种子袋并数出需进行监测的种子,随后应尽快密封好并放回冷库。 6.3 发芽率测定 以20粒种子为一组,重复2~3组高粱种子进行序列发芽试验,试验步骤与种子生活力监测方法相同。 依据试验结果,按照计算出的序列分析界限值(见表2)做出决定:A-继续保存;B-继续测定;C-更新。 参数:P0=0.85;p1=0.75;α=β=0.05,n=20。 表2 发芽试验结果序列分析的界限值 试验种子 种子发芽数 20 粒为一组 继续保存 继续测定 更新 1 2

pdf文档 DB14-T 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4-T 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1 页 DB14-T 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2 页 DB14-T 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9:46:5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