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7.080.20 B 31 DB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471—2017 香菇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2017 - 12 - 10 发布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2 - 10 实施 发 布 DB14/ T 1471—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菇棚建设 .......................................................................... 2 6 菌袋生产 .......................................................................... 3 7 发菌管理 .......................................................................... 4 8 脱袋转色 .......................................................................... 5 9 催蕾出菇 .......................................................................... 5 10 采收及采后管理 ................................................................... 5 11 病虫防治 ......................................................................... 6 12 生产管理档案 ..................................................................... 6 I DB14/ T 147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尚、许晶、杨杰、凌亮、张程、郝秀丽、刘晓钢、罗素兰、李素玲、江山。 II DB14/ T 1471—2017 香菇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菇设施生产的产地环境、菇棚建造、菌袋生产、发菌管理、脱袋转色、催蕾出菇、 采收及采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香菇的设施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70 香菇菌种 GB/Z 26587 香菇生产技术规范 NY 500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代料栽培 用杂木屑为主要培养材料,经一定工艺,代替段木栽培的香菇生产方式。 3.2 灭菌帐 食用菌生产中一种常压蒸汽灭菌设备。 4 4.1 产地环境 土壤条件 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条件良好、远离污染的地块,环境质量应符合GB /T 5010规定。 4.2 大棚条件 1 DB14/ T 1471—2017 北部山区棚体要求大棚保温性能好,通风好;晋中区域大棚要求通风、隔热效果好;晋南区域要求 严格的隔热效果和通风效果。黑白反光膜为pep利得膜,保温材料选用针刺毡保温被,黑白尼龙网格膜 选用抗老化黑白格彩条布。遮阳网遮光率为90%~95%。 5 菇棚建设 5.1 黑白色反光膜菇棚 该棚脊高4.2 m,宽5 m、长20 m,拱棚棚体南北走向,并在北面设置湿帘南面棚高2m处设置风机, 棚体覆盖物是由三层材料覆盖而成,最外层采用新材料黑白反光棚膜为覆盖体,中间采用保温棉起隔热, 最内层采用黑白尼龙网格。适用于年无霜期120 d以下地区反季节出菇,菇棚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5.2 黑白色反光膜菇棚结构图 黑白尼龙网格出菇棚 该棚脊高3.8 m、宽6 m、长20 m,拱棚棚体南北走向,棚体覆盖物采用黑白尼龙网格,在棚顶架设 6针遮阳网(遮光率90%),遮阳网设通风道。适用于年无霜期120~150 d地区反季节出菇,菇棚结构示 意图见图2。 图2 2 黑白尼龙网格出菇棚 DB14/ T 1471—2017 5.3 三网双膜出菇棚 棚体采用双拱棚结构,内拱高2.5 m、外拱高3 m,拱上覆盖防滴水保温膜,其中棚外一层为手动控 制,棚内一层为电动控制。共设计三层遮阳网(6针遮阳网、遮光率90%),其中棚外两层为手动控制, 两层间隔为1 m,棚内一层为电动控制,遮阳网间隔分别为内层50 cm、中间80 cm、外层100 cm。适用 于年无霜期150 d以上地区越夏香菇出菇,菇棚结构示意图见图3。 图3 6 三网双膜出菇棚 菌袋生产 6.1 主料要求 主料按NY 5009规定执行。 6.2 辅料要求 辅料按NY 5009规定执行。水质按GB 5749规定执行。 6.3 原料配料 6.3.1 配方一 阔叶树杂木屑 78%、麦麸 20%、糖 1%、石膏1%,含水量 58%~60%。 6.3.2 配方二 阔叶树杂木屑41%,玉米芯41%,麸皮17%,石膏粉1%,添加尿素0.2%。 注:玉米芯使用前在日光下暴晒2~3 d,用饲料粉碎机粉碎成玉米粒大小颗粒,先喷清水堆制8 h~12 h后,再与其 它材料混合使用。 6.4 装袋 采用15 cm×55 cm×(0.04 cm~0.06 cm)或18 cm×60 cm×(0.04 cm~0.06 cm)的聚丙烯或高 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拌料后至装袋开始间隔4 h~6 h以内,当天装袋灭菌,松紧适度。15 cm×55 cm 的菌棒湿料为1.9 kg~2.3 kg,18 cm×60 cm的料袋湿料为3.5 kg~4 kg。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符合 GB 9687规定,聚丙烯塑料袋符合GB 9688规定。 3 DB14/ T 1471—2017 6.5 灭菌 常压灭菌时,采用灭菌帐进行灭菌,单次单帐料袋数量在4 500~5 000 棒,将料袋分垛一排一排 整齐摆放不留死角,要求在加热后4 h~6 h内料温达到100 ℃,达到温度后要求不降温、不掉水,保持 20 h或更长。灭菌压力0.12 Mpa,维持2 h~3 h。 6.6 冷却 料袋下降至80 ℃以下出灶,并立即搬到冷却室降温。料袋内温度降至30 ℃以下接种。 6.7 接种 6.7.1 菌种选择 按照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抗逆性强、易于管理、产量高的香菇菌株。质量符合GB 19170规定。 6.7.2 接种时间 反季节栽培的香菇接种时间在一月和二月,出菇时间为6月和7月,越夏香菇栽培接种时间应略迟一 点。 6.7.3 接种室消毒 3 3 将栽培种、接种服、接种工具、接种用消毒药品放进接种室,按4g/m ~6g/m 用气雾消毒剂(二氯 异氰尿酸钠)进行气雾消毒,消毒时间24 h,消毒后待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接种人员方可进入接种室 接种。 6.7.4 接种 接种打穴时,打穴棒旋转抽出,接入的菌种尽量成块,种块与穴口接触紧密。将栽培种填满接种孔 并压实,使接种的菌块突出料面0.1 cm~0.3 cm以防污染杂菌,套上外袋。每个料袋打接种穴4~6个, 直径1.5 cm左右,深2 cm~2.5 cm。 7 发菌管理 7.1 发菌场地 卫生、通风、干燥、黑暗培养。需越夏培养的,应具备有效降温条件。 7.2 发菌棚消毒 3 发菌棚在使用前,按200 g/m 的要求,在地面撒上石灰,并使用气雾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进 3 3 行消毒,使用量为4 g/m ~6 g/m ,消毒时间12 h,消毒期间发菌棚密闭。 7.3 温度管理 整个发菌期要求料温恒定在24 ℃±2 ℃。 7.4 湿度管理 空气相对湿度≤60%。 7.5 4 刺孔管理 DB14/ T 1471—2017 在接种后15~20 d,当菌丝生长减慢时,进行刺空增氧操作。室温超过30 ℃禁止刺孔,整个培养 过程需进行2~3次刺孔增氧。 8 脱袋转色 8.1 脱袋 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后,用干净的刀片将菌袋纵向划开“×”形,剥去料袋,气温保持在18 ℃~22℃ 之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70%~80%。脱袋2 d后,昼夜温差达到10 ℃以上,连续3~4 d的大温差刺激, 增加散射光照射,并加强通风。 8.2 转色 脱袋后通过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等措施,约两周时间,使其菌丝倒伏形成菌膜,菌棒表面颜色由 浅变深形成菌皮,菌皮棕褐色、均匀、富有弹性即可。 9 催蕾出菇 9.1 催蕾 9.1.1 变温催蕾 10 d内温度在8 ℃~22 ℃时,可进行催蕾。温差拉大到5 ℃~10 ℃。 9.1.2 湿度管理 湿度85%左右,并适当通风,将干湿差加大到15%。 9.1.3 光照管理 催蕾期适宜光照为300 LX~500 LX,后期每天进行1~2次通风,每次0.5 h。 9.2 出菇 当菇蕾形成后,勤喷轻喷雾状水,空间相对保持在85%~90%,光照为400 LX~800 LX;适量通风, 直至菇体

pdf文档 DB14-T 1471-2017 香菇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4-T 1471-2017 香菇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1 页 DB14-T 1471-2017 香菇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2 页 DB14-T 1471-2017 香菇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10:50:4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