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6 周 口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6/T 003—2019 麦套朝天椒栽培技术规程 2019 - 09 - 12 发布 周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12 实施 发 布 DB4116/T 00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西华县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标准由周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西华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海红、潘向磊、王天福、何维娜、李庆杰、张涛、刘霞。 I DB4116/T 003—2019 麦套朝天椒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套朝天椒生产的育苗、移栽定植、生长前期管理、生长后期管理及采收。 本标准适用周口市小麦与辣椒间作套种的朝天椒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果作物种子 第 3 部分: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育苗 3.1 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辣味强、适应性广、早熟性好、产量高、成熟集中、抗病性强、红果率高、烂果少等特点 的品种,如新一代、子弹头、朝天王、红太阳、三樱椒 8 号等品种。 3.2 苗床建造 采用阳畦育苗或小拱棚育苗均可。苗床选址宜建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生 茬地。 3.3 育苗设施 3.3.1 阳畦 采用半地下式,北高南低,北面高出地面40cm,南面高出地面15cm~20cm,然后用竹竿搭架覆盖薄 膜。 3.3.2 拱棚 拱棚宽80cm~150cm、高40cm~60cm,用竹片扎成棚骨后覆盖薄膜。 3.4 营养土配制 苗床营养土配制比例为土肥比6:4,每3m³土用1kg复合肥(氮:磷:钾为15:15:15),混匀后撒入 苗床,余1/4用于覆盖种子。 3..5 种子处理 1 DB4116/T 003—2019 3.5.1 种子消毒 经过杀虫、杀菌剂包衣的种子不需要消毒。包衣种子不需浸种,可直接播种,但底墒要足。 3.5.2 浸种与催芽 未经过包衣种子必须经过浸种、消毒、催芽后播种,以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浸种用三份开水一 份冷水混合后水温为55℃的温水,然后将种子放入并搅拌10 min~15 min,待水温降至25℃~30℃时 浸泡 10h,捞出经消毒后用清水冲净,晾30min,用无油污的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恒温箱中催芽, 待种子露白时播种。 3.6 播种 3.6.1 播种时间 以2月下旬为宜。播种过早地温低,出苗时间延长,苗弱;播种过晚易形成高脚苗,不健壮。 3.6.2 造墒 播前灌水造墒,在播种前要灌足底墒水。 3.6.3 播种 将经过处理的种子及时播种。撒播、条播均可,一定要撒播均匀。每 666.7m 用²辣椒种 100g ~150g。 播种后用过筛的营养土进行覆盖。播种过浅易旱,造成种子带帽出土,影响光合作用;播种过深出苗时 间延长,易形成弱苗。 3.6.4 播后覆土 播后覆土 0.5cm~1cm,然后覆盖薄膜成阳畦或小拱棚,四边压实。在畦面上再撒上毒饵,防治蝼 蛄咬苗。 3.6.5 苗床管理 3..6.5.1 温度管理 前期主要保温防冻,促苗出齐出全。中期合理调控温度,防止烧苗、闪苗、倒苗。后期主要加强幼 苗锻炼,形成壮苗,防止徒长,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盖膜后主要是注意保温,刚播种时气温尚低, 需要覆盖草苫保温,要求白天25℃~30℃,夜间保持16℃~18℃。待种子出苗至2片真叶时,白天20℃~ 25℃,夜间12℃~15℃。如果白天超过30℃一定要从南面放小风降温,随着气温升高,放风口要逐渐加 大,不要一次过度加大,防止烧苗、闪苗和倒苗。苗长到4片~6片叶,加强炼苗,移栽前10d左右,逐 步采取全天揭膜进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锻炼。 3.6.5.2 肥水管理 底墒足,一般不需浇水,如表土干旱.特别是沙土可酌情撒水。施肥以叶面肥为主,采用喷 0.4%磷 酸二氢钾溶液或优质海藻肥或氨基酸液肥,7d~1Od 喷 1 次。结合防病,在移栽前 5 天喷 1 次 500 倍液 病毒 A 和植病灵,以增加本身的抗病毒能力,幼苗长到 6 片叶时开始移栽。 3..6.5.3 间苗 2 DB4116/T 003—2019 幼苗生长到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间苗,拔除弱苗、小苗、杂苗、病苗、叶受损苗和杂草,然后撒一 次土,填充土壤裂缝,并防止病菌侵害根部。 4 移栽定植 4.1 整地和施肥 4.1.1 整地 朝天椒喜欢生长在生茬地,不宜连作重茬,不宜在低洼湿地栽植,最好不要选择种过茄科作物的地 块。要求土壤肥沃,排灌移植前要对地块进行深耕深松整地。 4.1.2 施肥 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氮肥作追肥和提苗肥使用,这样可有效调控朝天椒的过旺生长,使植株 生长壮而不旺,营养供给充足,从而达到丰产。每667㎡ 施腐熟有机肥5000kg、磷酸二铵20kg或过磷酸 钙 30kg、硫酸钾30kg或辣椒专用肥40kg~50kg为宜.保证整个生育期不脱肥。追肥应遵循轻施提苗肥、 稳施花肥、重施果肥的原则。在沙壤土栽培追肥很重要,初花期应追施辣椒专用肥20kg~25kg。 4.2 移栽 4.2.1 移栽时间 麦套椒移栽时期要因苗、因时早栽,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麦套椒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和 小麦长势适期定植。移栽时间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4.2.2 移栽密度 一般密度为:单株定植密度行距40cm~45cm、株距20cm~25cm,每667㎡ 移栽6500株左右。双株定 植行距40cm~45cm、穴距20cm~25cm,每667㎡ 移栽6000穴~8000穴。 4.2.3 起苗定植 定植前要浇好起苗水,促根壮根并使普通苗变为抗虫苗,利于起苗时不伤根、少伤根、多带土,防 病菌入侵。运苗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定植以晴天为宜,做到苗不过夜。挖穴植栽后,移栽覆土要浅,及 时浇水利于缓苗快。 5 生长前期管理 5.1 肥水管理 5.1.1 生长前期主要是指移栽定植到侧枝开花-座果阶段。麦套椒如果没有施底肥可采取在小麦收获后 灭茬开沟一次施肥法。每667㎡施有机肥4000kg,或鸡粪3m³或辣椒专用肥40kg~50kg,然后覆土浇水。 5.1.2 在生育期经常保持土壤见湿见干状态,如遇干旱及时浇水,但切忌中午高温浇水,以防落叶现象。 5.1.3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要求。 5.2 中耕培土 中耕除草,培土起埂。麦套椒缓苗后及时进行中耕,疏松地表土,促进根系生长。若遇大雨,雨后 及时中耕,加速土壤蒸发,提高地温。中耕时根部要浅,向外逐渐加深,结合中耕进行培土起埂,促使 新根萌发,严格做到既不伤根,又疏松土壤,并防止倒伏。 3 DB4116/T 003—2019 5.3 打顶 在缓苗后15d~20d内12片~14片叶时及时打顶,掐去主茎茎尖,限制主茎生长,促使多发侧枝,以 获高产。 6 生长后期管理 6.1 加强肥水管理 一般667㎡追施辣椒专用肥20kg为宜。还要根据地力、底肥、前期施肥情况、田间长势而确定追肥 量。每间隔7d~10d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两次优质叶面肥,补充硼、钼、铁、锌微量元素营养。麦套椒 一生喜欢潮湿土壤,但也不能水分过多,尽力做到“遇旱浇水,遇涝排水”,如遇大雨使植株浸水7h, 植株根系呼吸恶化,使叶片萎蔫下垂,甚至造成死株。因此大雨过后要保持田间无积水,如有积水,及 时排涝。 6.2 中耕培土 在8月份中耕培土利于培育保护庞大根系群,防止盐分上升和后期果重引起的倒伏。 6.3 病虫草害防治 6.1 病虫害种类 6.1.1 麦套椒生长后期虫害主要有3代~4代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飞虱、蚜虫、红蜘蛛等 6.1.2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日灼病等。 6.2 防治方法 防治用化学药剂应符合GB 4285、GB/T 8321规定及农业部199号公告要求。在药剂使用上应采用交 替使用的方法,避免产生抗药性。 7 采收 9月中下旬待整株果实全红时,将整株割下一次性采收。采收后将整株果实根朝下放在通风处,用木 架或绳、铁丝搭架晾晒,待80%椒果晾干后取下,分级采果,集中晾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4116-T 003-2019 无公害麦套朝天椒栽培技术规程 周口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3:34: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