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168—2018 荸荠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duction of water chestnut (Eleocharis dulcis) 2018 - 12 - 17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1 - 17 实施 发 布 DB33/T 216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 院、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缙云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得平、赖小芳、朱徐燕、徐小燕、邓建平、胡美华、周锦连、徐映萍、王征 鸿。 I DB33/T 2168—2018 荸荠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荸荠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贮藏 等。 本标准适用于荸荠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荸荠 学名Eleocharis dulcis,又名马蹄、地栗等,地下球茎供食用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3.2 种荠 供繁殖用的荸荠球茎。 3.3 雄苗 不能产生匍匐茎的荸荠幼苗。 4 产地选择 1 DB33/T 2168—2018 4.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栽培水田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壤土和青紫泥水 田。水源丰富、排灌便利,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的要求。 4.2 田块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远离污染、轮作3 年以上的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以上、pH 5.5~pH 7.5、耕作层18 cm~20 cm。 5 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如‘余杭大红袍’等。 5.2 育苗 5.2.1 秧田准备 2 播前15 d灌水泡田翻耕,耕深20 cm。播前3 d~5 d结合第2 次翻耕施基肥,每667 m 施过磷酸钙25 kg、 复合肥(18-8-16)15 kg。翻耕后作畦,畦宽150 cm,高10 cm、沟宽30 cm。作畦后灌水,播种前1 d排 干水。基肥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5.2.2 种荠准备 宜选外形圆整、表皮光滑无损伤、无病虫、芽头粗壮、皮深褐色、单个球茎质量20 g以上、品种特 征典型的球茎为种荠。 5.2.3 浸洗 催芽前,洗净的种荠将正头芽尖剪去0.2 cm~0.3 cm,清水浸泡48 h,剔除漂浮荸荠,取出沥干。 5.2.4 育苗方式 5.2.4.1 球茎苗培育 5.2.4.1.1 播种 宜在6 月中旬至7 月初。种荠按(3 cm~5 cm)×(3 cm~5 cm)间距排入秧田,顶芽朝上按入泥1 cm。 2 按大田种植面积进行秧田播种,每亩(667 m )大田用种量为20 kg ~25 kg种球。 5.2.4.1.2 播后管理 5.2.4.1.2.1 光照管理 播种后,白天搭小拱棚覆盖遮阳网,当苗高10 cm时去除小拱棚。 5.2.4.1.2.2 肥水管理 2 一般施2次肥。第1次在苗高10 cm时,每亩(667 m )施尿素3 kg~5 kg,第2 次在大田定植前7 d, 2 每亩(667 m )施复合肥(18-8-16)5 kg或尿素5 kg。播种后,出芽前畦沟灌浅水,畦面保持湿润。当 顶芽出土转绿且植株有新根长出时灌水,保持水层1 cm~3 cm。 2 DB33/T 2168—2018 5.2.4.2 分株苗培育 5.2.4.2.1 播种 宜在4月中旬。种荠按1cm间距排种,顶芽朝上,覆盖湿润的轻壤土或有机肥,厚度以遮盖顶芽为宜。 2 按大田种植面积进行秧田播种,每亩(667 m )大田用种量为15 个~25 个种球。 5.2.4.2.2 苗床管理 催芽期苗床保持湿润。搭小拱棚,保持密闭,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5 ℃以上时中午通风1 h~2 h,随 着气温升高逐渐延长通风时间。移植前5 d揭膜炼苗。 5.2.4.2.3 秧田移栽 5 月上旬,幼苗高20 cm~30 cm时连同种球一起挖出,舍弃无种球、簇生而纤细的幼苗,移入秧田。 根系入土深度5 cm~8 cm,密度110 cm×120 cm。秧苗成活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施1 次 预防病害。 5.2.4.2.4 肥水管理 2 2 秧苗成活后,每亩(667 m )施尿素5 kg。栽植30 d后,每亩(667 m )施复合肥(18-8-16)15 kg。 2 2 定植到大田前7 d,每亩(667 m )施尿素5 kg、硫酸钾5 kg,或每亩(667 m )施复合肥(18-8-16)10 kg~ 15 kg。田间持续保持水层2 cm~4 cm。 5.3 大田栽植 5.3.1 田块准备 2 移栽前15 d灌水翻耕泡田,耕深20 cm。每亩(667 m )施腐熟厩肥1 500 kg~2 000 kg、复合肥 (18-8-16) 2 30 kg、过磷酸钙30 kg~40 kg,或每亩(667 m )施符合NY 525规定的商品有机肥500 kg~ 600 kg、复 合肥(18-8-16)30 kg、过磷酸钙30 kg~40 kg。翻耕整田前施入。 5.3.2 起苗 球茎苗移栽时,将秧苗连种球一同挖出;分株苗移栽时,一株大苗带2 个~3 个小分蘖苗分为一丛, 剔除弱苗和“雄苗”。如幼苗高度超过45 cm,宜割梢。 5.3.3 定植 5.3.3.1 时间 宜在7 月中下旬。苗高30 cm~45 cm时定植。 5.3.3.2 密度 球茎苗:株距80 cm,行距80 cm~100 cm,大田栽植时间越迟,密度越高。分株苗:株距40 cm,行 距50 cm~60 cm。 5.3.3.3 方法 大田定植前3 d,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施,预防秆枯病;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 倍液预防白禾螟。定植前用50%多菌灵1 000 倍液浸根16 h~24 h。将秧苗插入土中,定植深度为8 cm~10 cm,每穴定植幼苗1丛。 3 DB33/T 2168—2018 5.4 田间管理 5.4.1 水层管理 定植时田间灌水深度至2 cm;秧苗成活后逐渐加深至4 cm~7 cm;分株分蘖期水深2 cm~3 cm。开花 结荠期水深2 cm~4 cm;球茎膨大期水深4 cm~7 cm;球茎成熟期水深0 cm~2 cm;采收前15 d~ 20 d排 干田间水分。如春季采收,则冬季田间仍保持湿润。分株分蘖期如田中浮萍过多或有机肥过多时,可排 水晒田2 d~4 d,以晒至田面湿润小开裂为宜,结面后立即复水。 5.4.2 除草 移栽成活后到封行前,结合施肥宜人工除草2 次~3 次。中耕除草时要求杂草入泥,不露出水面, 同时不损伤荸荠叶状茎和匍匐茎,及时拔除病株、弱株、死株并补苗。 5.4.3 追肥 2 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 次。第1 次施催苗肥,移栽后20 d每亩(667 m )施尿素5 kg~7.5 kg;第2 次施 2 2 分蘖肥,每亩(667 m )施复合肥(18-8-16)10 kg~15 kg、硫酸钾5 kg~7.5 kg,或每亩(667 m )施 2 复合肥(18-8-16)10 kg~15 kg,硫酸钾3.5 kg;第3 次施结荠肥,秋分前后每亩(667 m )施复合肥 (18-8-16)40 kg~50 kg、硫酸钾7.5 kg~10 kg。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和物理防治等方法,结合使用化学 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6.2 防治对象 主要病害有秆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禾螟等;有害生物有福寿螺等。 6.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球茎。实行水旱轮作。加强清洁田园,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科学施肥。 6.4 生物和物理防治 2 采用杀虫灯、粘虫板、昆虫性信息素等诱杀害虫。福寿螺防治可采用在秧苗定植前每亩(667 m )施 茶籽饼 3 kg~5 kg,或人工去除,或放鸭啄食等方法。 6.5 化学农药防治 化学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的规定。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 及生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及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参见附录 A。 7 采收 7.1 采收时间 4 DB33/T 2168—2018 12 月~翌年3 月。适宜采收期为地上部分枯黄倒伏、地下球茎成熟至皮色呈深红褐色。 7.2 采收方法 有两种采收方法。一是工具采收,即在比较湿润的田块,用叉或钉耙等工具刨开泥土,然后用手捏 出球茎。二是手工采收,即在田间积水泥田,手插入泥土捏出球茎。采收的带泥球茎,摊置荫凉处晾至 七成干,然后贮藏。 8 贮藏 8.1 贮藏前准备 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运输方便的仓库,并确保场地无鼠害、不漏水、不渗水。去除病、伤球 茎。 8.2 贮藏温度 适宜温度为1 ℃~10 ℃。当温度低于0 ℃时,需盖薄膜或稻草等覆盖物保暖防冻;当温度升高时, 及时通风降湿。 8.3 贮藏方法 8.3.1 田间贮藏 种植田间冬季保持湿润或薄水层,随时采收,但采收期不宜迟于3月底。 8.3.2 叠包贮藏 收获、整理后,装入除去内膜的清洁编织袋,扎紧袋口,靠墙壁垒堆。遇到气温高、湿度大时注意 适当通风。 8.3.3 堆藏 选择室内靠近墙角的泥土地面,沿墙角两边用砖砌成长方形池槽,四周围草席或布,席外涂抹河泥, 地面铺一层细干土。荸荠堆放高度不超过 1 m,上面覆盖细干土,以不露出荸荠为宜,然后涂泥封顶。 堆顶中部插1 个通气筒。 9 产品质量要求 球茎外表无污染物,无病虫斑痕,无腐烂,无异味。重金属含量应符合GB 2762 的规定,农药残留 应符合GB 2763 的规定。 10 模式图 荸荠标准化生产技术模
DB33-T 2168-2018 荸荠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5:39: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