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024—2017 高山辣椒越夏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mmer rain-proof cultivation of pepper in High altitude mountain areas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3024—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芜湖市种子 管理站、安徽省板社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太湖合盈农业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艳、严从生、方凌、张其安、江海坤、王朋成、董言香、俞飞飞、王明霞、 田红梅、张建、贾利、许钢、葛小平、胡志东、叶克诚。 I DB34/T 3024—2017 高山辣椒越夏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山辣椒越夏避雨栽培的产地环境、设施选择、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 植、整枝搭架、肥水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高山辣椒越夏避雨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GB/T 23416.2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海拔 500 m~800 m 的高山区,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选择光照充足、排灌便利、3 年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 4 设施选择 选择夏季通风散热效果好的棚型。 钢架或竹木骨架材质;肩高 1.2 m~1.5 m,跨度 6 m~8 m; 长度依山区地势,25 m~50 m 之间为宜。 5 茬口安排 3 月中下旬至 4 月上中旬播种育苗,4 月中下旬至 5 月上中旬定植,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上中旬 开始采收,8 月中下旬至 10 月份采收结束。 6 品种选择 选择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坐果能力强、耐湿耐热、抗病性较好,商品率高、符合市场需求的中早熟品 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3 中杂交种大田用种以上的规定。 7 播种育苗 1 DB34/T 3024—2017 7.1 种子处理 阳光下晒种 4 h~8 h;50~55℃热水烫种 15 min,30℃清水浸种 5 h,冲洗干净后,湿纱布包裹 置于 25℃~30℃催芽。 7.2 播种育苗 7.2.1 育苗方式 采用棚室穴盘集中育苗,地热线辅助加温。 7.2.2 基质及穴盘的选择 选择蔬菜育苗专用基质,基质应符合 NY/T 2118 的规定,育苗穴盘选择 50 孔或 72 孔规格。 7.2.3 播种 穴盘装满基质后,用专用机械或器具打孔,孔眼直径 1.5 cm 左右、深 1.0 cm 左右,每穴播1粒 种芽,播后覆盖基质。 7.2.4 苗床管理 出苗前,覆盖薄膜保湿,薄膜上覆盖草帘或无纺布等保温材料,适宜温度 25℃~30℃;出苗后, 晴天早掀晚盖覆盖物、阴雨天采取补光措施,白天适宜温度 25℃~28℃,夜间适宜 15℃~20℃;基质 表面发白时补充水分,每次均匀浇透,宜在中午浇水,阴雨天、弱光、湿度大时不宜浇水,出苗后湿度 保持在 50%~70%。 7.2.5 成苗标准 苗龄 35 天左右, 6 片~7 片真叶,根系健壮发达。 8 定植 8.1 定植前准备 2 定植前深翻土地,每 667m 施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2500 kg~3500 kg、复合肥和钙镁磷肥各 35 kg,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整地做畦,畦面宽 80 cm~90 cm,沟宽 40 cm 左右,铺设滴灌系统,覆盖地膜,定植前 1 天苗 床浇透水。 8.2 定植密度 2 每畦栽两行,株距 40 cm 左右,每 667m 定植约 2600 株~2700 株。 8.3 定植方法 选择晴天定植,定植深度以子叶痕刚露土面为宜,定植后浇足水。 9 整枝搭架 及时剪除门椒以下的侧枝。及时立支柱或搭设简易支架防止植株倒伏。 2 DB34/T 3024—2017 10 肥水管理 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掌握“生长前期轻施、结果期重施,少量多次施”的原则。 2 缓苗后至第 1 果膨大时,每隔 7 天~10 天随水追肥 1 次(每 667m 追施三元复合肥 10 kg~15 2 kg 或茄果类滴灌专用肥 5 kg);结果期至拉秧期每隔 10 天~15 天左右随水追肥 1 次(每 667m 追 施三元复合肥 10 kg~15 kg 或茄果类滴灌专用肥 7.5 kg);视墒情及时滴灌浇水。 11 采收 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上中旬开始采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具体采摘时期。提早采摘门椒,每次采收 间隔 1 天~2 天;在早晨或傍晚采收为宜,采收后放到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及时分级包装销售。 1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按照 GB/T 23416.2 的规定执行,重点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疫病、灰霉病、病毒病、 青枯病、叶斑病、蚜虫、斜纹夜蛾、粉虱等。 化学防治参见附录A。 3 DB34/T 3024—2017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病虫害化学防治 表A.1 主要病害 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 药剂名称 含量及剂型 精甲霜灵·锰锌 68%水分散粒剂 疫病 双炔酰菌胺 25%可湿性粉剂 嘧霉胺 40%悬浮剂 啶酰菌胺 50%水分散粒剂 香菇多糖 0.5%水剂 宁南霉素 8%水剂 青枯病 可杀得 77%可湿性粉剂 根结线虫 噻唑膦 10%颗粒剂 主要虫害 药剂名称 含量及剂型 蚜虫 高氯·啶虫脒 5%乳油 啶虫脒 70%水分散粒剂 噻虫嗪 25%水分散粒剂 氯虫苯甲酰胺 5%悬浮剂 灰霉病 病毒病 白粉虱 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 180 g~270 g/667 m2 兑水喷雾, 每隔 5 d~7 d 喷药 1 次,连喷 3 次。 发病初期用 30 ml~40 ml/667m2 兑水喷雾,每隔 7 d 左 右喷药 1 次,连喷 3 次。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 62.5 g~94 g/667m2 兑水喷雾,连 喷 3 次~4 次,每次间隔 5 d~7 d。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 30 g~50 g/667m2 兑水喷雾,连喷 2 次~3 次,每次间隔 5 d~7 d。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 170 ml~250 ml/667 m2 兑水喷雾, 连喷 3 次,每次间隔 5 d~7 d。 发病初期用 75 ml~100 ml/667m2 兑水喷雾,连喷 3 次, 每次间隔 5 d~7 d。 发病初期用 70~105 g/667m2 兑水喷雾,连喷 3 次,每 次间隔 5 d~7 d。 整地时用 1.5 kg~2.0 kg/667m2 土壤撒施。 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 用 35 g~40 g/667m2 兑水喷雾。 用 2 g~3 g/667m2 兑水喷雾。 定植前 3 d~15 d 用 7 g~15 g/667m2 兑水喷雾,或用 16.7g~33.3 g/m2 兑水灌根。 棉铃虫 烟青虫 斜纹夜蛾 用 30 g~60 g/667m2 兑水喷雾。 甜菜夜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4-T 3024-2017 高山辣椒越夏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3:39: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