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862—2017 烟稻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tobacco-rice production system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3 - 03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4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86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宣城市种植业局、 池州市农科所、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陈刚、许有尊、吴文革、张林、习敏、祖朝龙、胡锋、胡润、陈再高、孙雪原、周 永进、吴小文、陈楠、王文余、张华胜、叶为发、董伟。 I DB34/T 2862—2017 烟稻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皖南烟稻轮作生产中烟草和水稻品种选择、茬口衔接、培育壮秧、整田、移栽、施肥、 水管、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栽培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烟稻轮作种植区烟草-水稻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221 烤烟栽培技术规程 GB/T 25241.1 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第1部分:漂浮育苗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852 烟草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YC/T 371 烟草田间农药合理使用规程 YC/Z 459 烤烟肥料使用指南 DB34/T 1010-2009 双季稻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DB34/T 2338-2015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 生态环境条件 综合 NY/T 391 和 NY/T 852 标准要求。 4 4.1 烤烟 烤烟品种选择 选用国家认定,适合于安徽省种植的优质、适产、抗病性强、生育期在 120 d 左右的烤烟品种。 4.2 播种育苗 按照 GB/T 25241.1 的规定执行。 4.3 大田准备 4.3.1 土壤调理 适宜烟草生产的土壤酸碱性为微酸性至中性,即 pH 5.5~7.0,如果土壤 pH≤5.0,撒施白云石粉 2 2 50 kg/667m ~60 kg/667m ,灌水浸泡 3 d 后,清沟沥水。 1 DB34/T 2862—2017 4.3.2 整地、起垄、覆膜 起垄前用中型或大旋耕机旋耕,起垄高度在 30 cm 左右,垄宽 60 cm~70 cm;全畦覆盖≥0.006 mm 的地膜,栽后 30 d~35 d 揭膜。 4.3.3 移栽 移栽要求日平均气温应稳定通过 13℃~15℃,地温应达到 10℃以上。一般膜下移栽期为 3月5 日~3月10日,膜上移栽期为 3月15日~3月20日,移栽行距为 120 cm,株距为 44 cm~46 cm,单行垄 2 2 上移栽,移栽株数 1100 株/667m ~1200 株/667m 。 4.4 施肥 按照 YC/Z 459 标准执行。 4.5 水管 生长后期如遇连续阴雨,应及时开沟降渍,其它管理按照 GB/T 23221 标准执行。 4.6 中耕 伸根期一般中耕 2~3 次,深度为 4 cm~6 cm,结合培土中耕深度可增加到 8 cm~10 cm;团棵 期以后中耕 1 次,深度不超过 6 cm~7 cm。 4.7 打顶 烟株现蕾后,在摘除底脚叶的基础上,再打掉下部 3 片叶;根据烟株长势和土壤供肥状况灵活掌 握打顶时间。 4.8 病虫草害防治 按照 YC/T 371 标准执行,药剂防治见附录A。 4.9 收获 7月上中旬,根据田间烟株长势长相,及时采收,下部叶片提早 5 d~7 d 采收,中部叶适熟采收, 上部 4~5 片叶完全成熟时,分株一次性采收,7月25日之前采收完毕。 5 烟后稻 5.1 品种选择 选用安徽省适宜做双季晚稻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双季晚籼稻生育期 120 d 左右, 双季晚粳稻生育期 130 d 左右。 5.2 产量目标及结构 2 2 双季晚籼稻目标产量 500 kg/667m 左右,双季晚粳稻目标产量 550 kg/667m 左右。 5.3 5.3.1 2 育秧 播种 DB34/T 2862—2017 5.3.1.1 播种期与秧龄 根据烤烟完全收获时期、晚稻秧龄和水稻的安全齐穗期,确定播种期。一般在6月15日~20日播 种,确保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籼型杂交稻秧龄以 25 d~30 d 为宜,严格控制在 30 d 以内,粳稻 品种秧龄应控制在 35 d 以内。 5.3.1.2 秧田耕整与施肥 播种前进行干耕灌水整平作畦,提前耕翻晒垡,施肥后整平做畦,畦宽 1.5 m,沟宽 0.2 m,沟深 2 15 cm~20 cm,秧大田比 1 : 8。提前 15 d~20 d 向苗床施入腐熟有机肥 1000 kg/667 m ,过磷酸 2 2 2 钙 30 kg/667 m ,尿素 10 kg/667m ,硫酸钾 9.0 kg/667 m ,施后耕翻整平做畦。 5.3.1.3 播种量与种子处理 2 2 2 秧田杂交籼稻播种量为 10 kg /667m 左右;常规粳稻播种 15 kg /667m ~20 kg/667m 左右。秧 大田比 1:8~10。 将经晒选过的种子浸水 12 h~24 h,取出摊晾,第二天用强氯精或浸种灵浸种,用 10 g 药剂兑 水 5.0 kg 浸种 3.0 kg~4.0 kg,浸 12 h 后取出洗净摊晾,采用日浸夜露方法,直到破胸露白。 5.3.2 5.3.2.1 秧田管理 追肥与化控 2 叶 1 心期和移栽前 3 d~4 d,每平方米各用 10 g 尿素兑 1 kg 水喷施,施后用清水淋洗秧 苗。 2 1 叶 1 心期,每 m 苗床用 15%多效唑粉剂 0.2 g~0.3 g 对水 150 g 均匀喷施,喷药时要排干 水。 5.3.2.2 水分管理 3 叶期前保持畦面湿润,3 叶期后保持浅水不间断,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 水”。 5.3.2.3 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稻飞虱、螟虫等虫害。移栽前 3 d~5 d 结合追肥喷药预防,做到带药下 田。药剂防治见附录B。 5.3.3 5.3.3.1 大田管理 整田施肥 2 烤烟收获后烟秆直接还田,撒生石灰 50 kg/ 667 m ,加速烟秆腐化。灌水后用旋耕机旋耕烟垄, 耙匀土壤,水整平田。 2 2 2 2 基肥施尿素 8 kg/667m ~10 kg/667m ,硫酸钾 6 kg/667m ~8 kg/667m 。 5.3.3.2 移栽 一般7月15日左右开始移栽;对于烟叶成熟稍晚的田块,确保在7月25日前完成水稻移栽。移栽行 距一般为 25.0 cm,株距为 13.3 cm~16.7 cm。杂交籼稻每穴 2~3 粒种子苗,常规粳稻 4~5 粒种 子苗。 3 DB34/T 2862—2017 5.3.3.3 肥水管理 2 2 栽后 5 d~7 d 追施分蘖肥,施尿素 8 kg/667m ~10 kg/667m 。倒 3 叶期一次性追施穗肥,杂交 2 2 2 2 籼稻追施尿素 4 kg/667m ~6 kg/667m ,常规粳稻追施 6 kg/667m ~8 kg/667m ,各追施硫酸钾 3 2 2 kg/667m ~5 kg/667m 。 水分管理参照 DB34/T 1010-2009 中 8.2 标准执行。 5.3.4 病虫草害防治 5.3.4.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科 学使用农药,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5.3.4.2 防治对象 其中: ——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等; ——虫害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 ——主要杂草有稗草、眼子菜、慈姑、莎草、空心莲子草等。 防治方法按照 DB34/T 2338 标准执行,药剂防治见附录B。 5.3.4.3 注意事项 水稻农药的使用按照 NY/T 5117 和 DB34/T 2338 标准执行。 禁用磺酰脲类(苄嘧磺隆等)、酰胺类(乙草胺等)、喹啉羧酸类(二氯喹啉酸等)、有机磷类(草 甘膦等)等除草剂及其混配复配剂。 5.4 收获 按照 DB34/T 2338-2015 中 9 标准执行。 6 烟稻轮作周期 实行间歇性的轮作方法,即在同一地段进行 3~5 年烟稻轮作后,更换作物种植。 4 DB34/T 2862—2017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 表A.1 关键时期 关键病虫 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 防治指标 关键技术 使用宁南霉素 250 倍液、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 600 倍 液、3. 85%三氮唑核苷·铜·锌水乳剂 500 倍液、菌毒清 200 病毒病、 生长前期 蚜虫、 炭疽病、 预防措施 倍液等交替使用,每 7 d 防治 1 次,共防治 2~4 次。 移栽前 1 d 喷施 90%灭多威 3000-5000 倍液防治蚜虫; 喷施 1 : 1 :160~200 倍液波尔多液或 70%代森锰锌 800 猝倒病 倍液 防治炭疽病和猝倒病。 移栽期 黑胫病、 地下害虫 移栽后 10 d 左右,浇灌 58%甲霜灵锰锌 500 倍液,防治 预防措施 黑胫病; 用 40%硫酸磷等做毒饵,防治地下害虫。 还苗后至旺长期每 7~10 d 喷洒病毒抑制剂 1 次,药剂种 还苗 至 团棵期 类同前期; 病毒病、 青枯病、 预防措施 蚜虫 每 667m2 施用多粘类芽孢杆菌 1.25 kg 或 300 倍液灌根预 防青枯病; 烟青虫 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喷施防治蚜虫; 用 2.5%溴氰菊酯 1500-2000 倍液喷施防治烟青虫。 团棵 至 旺长期 成熟采收期 青枯病、 黑胫病 赤星病 用 20%青枯灵 400 倍液或农用链霉素 200 U 灌根防治青 预防措施 枯病,连续防治 2~4 次;58%甲霜灵锰锌 500 倍液灌根防 治黑胫病,间隔 10~15 d,连续防治 2 次。 预防措施 结合清理底脚叶喷施 0.3%多抗霉素 200 倍液
DB34-T 2862-2017 烟稻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4:19: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