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528—2019 代替 DB51/T 810-2008 和 DB51/T 1528-2012 四川糯红高粱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8 - 22 发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9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528—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种植制度 .......................................................................... 2 6 正(头)高粱生产技术 .............................................................. 2 7 病虫草鸟害防治 .................................................................... 4 8 收获 .............................................................................. 5 9 再生高粱栽培技术 .................................................................. 5 10 宿根高粱栽培技术 ................................................................. 5 11 包装储运 ......................................................................... 5 I DB51/T 1528—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代替《DB51/T 810-2008 再生高粱生产技术规程》和《DB51/T 1528-2012 杂交高粱生产技 术规程》,与DB51/T 810-2008、DB51/T 1528-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常规糯红高粱生产技术内容; ——增加了糯红高粱直播技术内容; ——增加了绿色栽培技术内容; ——增加了种植制度部分; ——增加了宿根高粱生产技术内容; ——增加了包装储运部分。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宜宾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 所、宜宾市农科院高粱薯类研究所、泸州市粮油与种子站、自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潘世江、丁国祥、乔善宝、蒋凡、宋其龙、范昭能、卢学兰、朱建忠、倪先 林、崔阔澍、王斌、周俊辉、杨齐、李杰、袁亚莉。 II DB51/ 1528—2019 四川糯红高粱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糯红高粱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植制度、正(头)季高粱生产技术、病虫 草鸟害、收获、再生高粱栽培技术、宿根高粱栽培技术、包装储运等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糯红高粱的绿色生产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 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 禾谷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四川糯红高粱 在四川省范围内特定自然生态条件下生产的籽粒皮薄、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成熟籽粒 种皮具红色特征的高粱。包括杂交糯红高粱、常规糯红高粱。 3.2 原窝直播轻简技术 前作种植的油菜、蚕豆等作物收获后,利用秸杆拨出后的孔穴(窝)直接播种高粱种子的一种栽培 方法。 4 4.1 产地环境 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要求。 1 DB51/T 1528—2019 4.2 气候条件 年积温大于5500 ℃、年降水大于800 mm、年日照大于1000 h以上。再生高粱种植区域海拔450 m 以下,3月平均气温达到15 ℃以上,9月平均气温达到20 ℃以上;宿根高粱种植区域冬季0 ℃以下气温 小于5 d。 4.3 土壤条件 土壤pH值6.0~8.5、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为宜。 5 种植制度 5.1 轮作 一年一季可连年种植,一年两季需隔年种植或分带轮作。 5.2 间(套)作 利用宽窄行间(套)种植大豆、蔬菜、竹荪、薯类等矮杆耐阴作物。 6 正(头)高粱生产技术 6.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登记的散穗型杂交或常规糯红高粱品种。春播全生育期在120 d~140 d之间,需蓄留再生 高粱的高粱品种生育期宜短。质量符合GB 4404.1中4.2.1的规定。 6.2 用种量 每667㎡本田用杂交高粱种0.35 kg~0.5 kg或常规高粱种0.25 kg。直播用种量可适当增加10 %~ 20 %。 6.3 6.3.1 育苗移栽 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4 h~8 h,选用咪鲜胺、戊唑醇或强氯精等2000倍液浸种12 h,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待播。 6.3.2 苗床制作 选择背风向阳、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质偏沙、肥力中上的地块作苗床。 根据移栽苗龄大小,苗床与移栽面积比为:1:20~30。 播种前每667㎡施用腐熟清粪水2000 kg~2500 kg或商品有机肥500 kg~800 kg,加施有效含量45 % 复合肥10 kg~15 kg或有效含量相当的复合肥。 按厢面1.3 m~1.5 m、厢沟0.4 m~0.5 m、沟深10 cm~15 cm作厢,厢面呈“凹形”,四周开通排 水沟。 6.3.3 2 播种方法 DB51/ 1528—2019 候均温稳定通过12 ℃以上时即可播种。具体播期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制度确定;蓄留再生高粱的 应在3月1日~3月10日期间播种。 杂交高粱播种15g/㎡~25g/㎡,常规高粱播种10g/㎡~20g/㎡。 播后用细土盖种2cm~3cm,浇水补墒,覆膜保温。农用地膜符合GB 13735规定。 提倡适用漂浮育苗、盘育苗等护根育苗技术。 6.3.4 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注意保温保湿;苗龄2叶1心后适时通风炼苗;候均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揭膜,用 腐熟清粪水提苗。 6.3.5 大田移栽 6.3.5.1 大田整理 除杂除草、翻耕压青、整细整平,开通边沟和背沟,面积较大的田块按行距的倍数开设厢沟。 水田改种部分,需提前30d进行排水晒田。 膜侧栽培可结合整地作业按“底肥一首清”方式施用底肥。 6.3.5.2 时间和方法 候均温稳定通过15℃即可移栽。春闲地移栽苗龄3叶1心~4叶1心;小春地移栽苗龄4叶1心~5叶1 心。具体移栽时间依据种植制度、前茬作物收割时间、气候条件等确定。 推荐采取宽窄行、膜侧节水栽培或分厢带状轮作方式移栽。 移栽前需对苗床浇水保根,移栽后需对本田浇水定根。 6.3.5.3 移栽密度 杂交高粱净作8000株~9000株/667㎡,间(套)作6000株~7000株/667㎡。 常规高粱净作6500株~7000株/667㎡,间(套)作5500株~6000株/667㎡。 6.4 直播 6.4.1 大田整理 播前7d~10d翻耕除草,碎土平地,保持土壤含水量18%~20%。 6.4.2 直播时间 当候均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播种。露地播种在4月上旬~5月下旬进行; 蓄留再生高粱的在3月 下旬播种,播种后覆膜。农用地膜符合GB 13735规定。 6.4.3 直播方法 采用条播的杂交高粱保持8000~9000苗/667㎡、常规高粱保持6000~7000苗/667㎡;采用穴播的 杂交高粱播4000穴~5000穴/667㎡,常规高粱播3000穴~3500穴/667㎡,每穴播种3粒~4粒。 推荐按照宽窄行、宽行窄株或分厢带状轮作方式进行直播。 播种时采取调节播种深度或用草炭土、预拌营养土或本田细土盖种,保持盖种厚度2.5cm~3.5cm, 浇水保墒。 种植规格接近的油菜田、蚕豆田在可推行原窝直播,适宜区可推行机械直播技术。 3 DB51/T 1528—2019 6.4.4 出苗管理 露地直播的需保持土壤湿润;覆膜直播的需在出苗后引苗出膜。 6.5 田间管理 6.5.1 查苗补缺 移栽成活后或直播苗龄达到4叶1心~5叶1心进行匀苗、间苗和补苗处理;每穴保留或补足2苗。 6.5.2 去蘖除草 6叶1心~8叶1心除去分蘖苗、中耕除草和培土壅蔸。 6.5.3 施肥 肥料应符合NY/T 394要求。 全生育期用肥量为:杂交高粱施用纯氮 10kg~12kg/667㎡,常规高粱施用纯氮 8kg~10kg/667 ㎡, N:P2O5:K2O配比为5:3:2。 苗肥在移栽后5d或直播4叶后施用,比例占20%~30%,每667㎡加施腐熟清粪水1000㎏~1500㎏。 拔节肥在6叶1心~8叶1心施用,比例占50%~60%,每667㎡加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 蓄留再生高粱的田块在抽穗期施用粒芽肥,每667㎡施纯氮 6kg~8kg。 7 7.1 病虫草鸟害防治

pdf文档 DB51-T 1258-2019 四川省糯红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1258-2019 四川省糯红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1258-2019 四川省糯红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1258-2019 四川省糯红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10:2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