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01 B 05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558—2019 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s in winter wheat 2019 - 05 - 29 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6 - 29 实施 发 布 DB37/T 3558—2019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微灌水肥一体化 ..................................................................... 2 4.1 4.2 4.3 4.4 微灌系统 ....................................................................... 施肥装置 ....................................................................... 微灌节水灌溉方案 ............................................................... 施肥方案 ....................................................................... 2 3 3 5 5 畦灌水肥一体化 ..................................................................... 6 5.1 5.2 5.3 5.4 畦灌工程 ....................................................................... 施肥装置 ....................................................................... 畦田节水灌溉方案 ............................................................... 施肥方案 ....................................................................... 6 7 7 8 I DB37/T 3558—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郯城县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山东元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殷复伟、张俊鹏、王延玲、李建军、刘鑫、宋明泉。 II DB37/T 3558—2019 引 言 随着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与经营逐步取代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经营,机械化、简约化、一体化和 精准化的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本标准针对冬小麦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微灌和畦灌方 式,基于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冬小麦按需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畦田节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了与微 灌和畦灌方式配套的施肥装置、用水配肥方案等,有利于冬小麦灌溉与施肥在时间、数量和方式上合理 配合,从而节约水肥资源、减少人力投入,促进小麦绿色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 可持续和标准化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III DB37/T 3558—2019 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麦田微灌和畦灌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冬小麦水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T 17187 农业灌溉设备 滴头和滴灌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GB 21633 掺混肥料(BB肥) GB/T 28418 土壤水分(墒情)监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HG/T 3931 缓控释肥料 NY 525 有机肥料 NY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NY/T 1112 配方肥料 NY/T 1121.1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361 农业灌溉设备 微喷带 SL/T 67.3 微灌灌水器-微喷头 SL 364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SL 558 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灌 microirriga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水流或水滴,湿润植物根区土壤的灌水方法,包括滴灌和微喷 灌等。 3.2 微灌系统 microirrigation system 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微灌灌水器等组成的灌溉系统。 3.3 1 DB37/T 3558—2019 畦灌 border irrigation 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灌溉水从一端直接进入畦田,水流在畦田上形成薄水层并沿畦 长方向向前移动,边流边渗,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3.4 注肥器 mechanical injecting fertigation device 将肥液注入灌溉系统的管道中或直接注入灌溉水流中,使肥液与灌溉水混合以随水施肥的一种装 置。 3.5 微 灌 水 肥 一 体 化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s with microirrigation 基于微灌方式的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综合管理技术。该技术使用注肥器将液体肥或固体可溶性肥料溶 解后的肥液注入到微喷灌、滴灌等微灌系统的输水管道中,使肥液与灌溉水充分混合,再通过微灌灌水 器将肥水喷洒在作物地上部植株体上或施入作物根部土壤。 3.6 畦灌水肥一体化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s with border irrigation 基于畦灌方式的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综合管理技术。该技术在首部或畦田进水口处使用注肥器将液体 肥或固体可溶性肥料溶解后的肥液注入到灌溉水流中,使肥液与灌溉水充分混合,并沿畦长方向随水流 向前移动、边流边渗,施入作物根部土壤。 4 微灌水肥一体化 4.1 微灌系统 4.1.1 微灌系统的水源、首部、输配水设备、微灌灌水器等应符合 GB/T 50485 的要求。 4.1.2 采用的微喷头应符合 SL/T 67.3 的要求。工作时微喷头压力为 0.15 MPa~0.25 Mpa,流量不大 于 250 L/h。由微喷头参与组成的微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微灌系 统的微喷头安装在支管上,支管沿小麦种植行布置,同一条支管上微喷头间距为喷头喷洒半径的 0.8 倍~1.2 倍,支管间距为喷头喷洒半径的 1 倍~1.5 倍。微喷头安装的高度应超过作物最大株高 0.5 m 左右。 4.1.3 采用的微喷带应符合 NY/T 1361 的要求。最小喷射角 70°左右,最大喷射角 85°左右。工作时 微喷带压力为 0.08 MPa~0.12 MPa,流量为 80 L/(m·h)~120 L/(m·h)。微喷带应沿小麦种植行 向铺设,铺设间距 1.5 m~1.8 m;当管径为 51 mm 左右时,铺设长度≤80 m。 4.1.4 采用的滴灌带应符合 GB/T 17187 的要求。管径为 15 mm~20 mm,滴孔间距为 15 cm~20 cm。 工作时滴灌带压力为 0.05 Mpa~0.1 Mpa, 流量为 1.5 L/h~2.0 L/h。滴灌带应沿小麦种植行向铺设, 铺设间距 40 cm~60 cm,铺设长度不超过 60 m。 4.1.5 为防止灌溉水和肥液中的杂质堵塞微灌灌水器的出水孔,需要在微灌系统的首部安装过滤器。 含有机污物较多的水源宜采用砂石过滤器,含沙量大的水源宜采用离心过滤器,砂石过滤器和离心过滤 器必须与筛网过滤器配合使用。过滤器的孔径要根据所用灌水器的类型及流道断面大小而定。微喷要求 80 目~100 目过滤,滴灌要求 100 目~150 目过滤。 2 DB37/T 3558—2019 4.2 施肥装置 4.2.1 施肥装置应具有溶肥和注肥功能。 4.2.2 施肥装置可安装于微灌系统首部与干管相连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亦可安装于下游,与支管或 毛管相连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以便于对土壤肥力和干旱程度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的地块实施区域和精准 的水肥管理。电动注肥装置输出肥液的压力和流量,应根据其所连接的干管、支管或毛管的水压、流量、 灌区面积、计划灌水量和计划施肥量确定。施肥装置的安装与维护应符合 GB/T 50485 的要求。 4.3 微灌节水灌溉方案 4.3.1 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定 于小麦播种前1 d或当天,参照GB/T 28418和SL 364,选用适宜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测定田间地 表下0 cm~20 cm和20 cm~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 4.3.2 播种期土壤贮水量的计算 播种期0 cm~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按公式(1)计算: Ss  7.265v 040  100.068 ..........................

pdf文档 DB37-T 3558-2019 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558-2019 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558-2019 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558-2019 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04:2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