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617—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豇豆操作指南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Export Cowpea 2019 - 07 - 23 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8 - 23 实施 发 布 DB37/T 3617—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基地选择与管理 ..................................................................... 1 4 整地施肥 ........................................................................... 2 5 播种 ............................................................................... 2 6 田间管理 ........................................................................... 4 7 生产投入品管理 ..................................................................... 4 8 水源管理 ........................................................................... 5 9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 5 10 收获 .............................................................................. 6 11 劳动保护 .......................................................................... 7 12 环境保护 .......................................................................... 7 13 批次管理 .......................................................................... 7 14 技术档案 .......................................................................... 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记录结果表 .................................................. 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进口国豇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 17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出口美国、韩国、日本、欧盟豇豆主要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方案...... 18 I DB37/T 3617—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潍坊市植物保护站、烟台市植物保护站、高密市植物保护 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洪刚、李洪奎、张颖鑫、缪玉刚、刘元宝、唐伟、于晓庆、李振博、周丽萍、 刘俊展、成文华、林彦茹。 II DB37/T 3617—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豇豆操作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豇豆基地选择与管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生产投入品管理、水源管理、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收获及包装、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批次管理和技术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豇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3/ 406 瓜菜作物种子(一) 豇豆 3 基地选择与管理 3.1 基地选择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的要求。宜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中 肥力以上、疏松、理化状况良好,2年~3年未种植豇豆的地块。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 域。填写《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要求见附录A.1)。 3.2 基地管理 3.2.1 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环境质量检验,并进行风险评估。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 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验,并填写《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验结果表》(要 求见附录A.2)、《基地灌溉水质检验结果表》(要求见附录A.3)、《基地空气质量检验结果表》(要 求见附录A.4)。 3.2.2 档案 每个生产地块(棚室)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 3.2.3 工作室 2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30 m 以上为宜。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 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 3.2.4 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轮作计划和种植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室内。 1 DB37/T 3617—2019 3.2.5 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 2 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20 m 以上为宜所 有包装和贮藏场所,应洁净卫生,配备防鼠等控制设施。 3.2.6 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且清洁卫生。 3.2.7 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 3.2.8 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 4 整地施肥 4.1 清洁田园 清除上茬作物的残留枝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4.2 施肥 2 每667 m 施入优质的有机肥2 000 kg~3 000 kg,过磷酸钙25 kg~30 kg,草木灰50 kg。有机肥 一半普施,施肥后深翻25 cm~30 cm,作成畦宽1.2 m~1.4 m的平畦或高畦,另一半与氮磷钾(20-10-30) 含硫复合肥20 kg~25 kg、硼肥500 g、钼肥200 g集中施于播种行内。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要求见附录A.5)。 5 播种 5.1 品种选择 宜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春夏栽培或冬春茬栽培应选 用耐低温弱光的早、中、晚熟蔓生或矮生品种;夏秋栽培应选用耐高温、抗病性强的中、晚熟蔓生或矮 生品种;春提早栽培应选用耐低温的早熟矮生豇豆品种。客商有品种要求的,应按客商要求选定品种。 保留购种发票。 5.2 种子质量 应符合DB33/ 406的质量要求。植物检疫合格。 5.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筛选出的种子晾晒1 d~2 d,再播种。必要时进行药剂拌种消毒,并填写《基地育苗处理 记录表》(要求见附录A.6) 5.4 播种时期 2 DB37/T 3617—2019 5.4.1 塑料拱棚春提早栽培 2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开始收获。 5.4.2 塑料棚秋延迟栽培 8月下旬直播,11月上旬开始收获。 5.4.3 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 11月上旬育苗,12月上旬定植,1月下旬开始收获。 5.4.4 露地栽培 春季露地栽培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直播,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收获。夏秋露地栽培于6月中旬至7 月下旬直播,8月上旬开始收获。 5.5 播种方法 5.5.1 直播 开沟或开穴,进行条播或点播,每穴播干种子3粒~4粒,播深2 cm~3 cm。行、穴距60 cm~70 cm ×25 cm~30 cm。春提早栽培播种后应及时覆盖地膜或小拱棚。当有30 %种子出土后,揭去地膜或撤棚。 5.5.2 育苗移栽 5.5.2.1 配制营养土 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份、菜园土6份,每立方土中加入氮磷钾(15-15-15)复合肥2 kg~3 kg、5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充分混合均匀过筛后,装入口径6 cm、高度8 cm的营养钵中,并将营养钵整 齐严密地摆放在整平的苗床里。 5.5.2.2 育苗 营养钵浇透水,水渗后将种子点播于营养钵中,每钵播种3粒~4粒,播深2 cm~3 cm。 5.5.2.3 苗床温度 出苗前,苗床温度白天25 ℃~30 ℃,夜间16 ℃~18 ℃;出苗后,白天温度20 ℃~25 ℃,夜间 15 ℃~16 ℃;定植前4 d~5 d炼苗,白天温度20 ℃~23 ℃,夜间10 ℃~16 ℃。 5.5.2.4 苗床肥水 苗期不施肥。控制浇水,保持苗钵土见干见湿。 5.5.2.5 定植密度 大小行栽培,畦内行距50 cm~60 cm,畦间行距70 cm~80 cm,穴距25 cm~30 cm,每穴定苗2株~ 3株。 5.5.2.6 定植方法 栽培畦上开穴,将带营养土的秧苗移入穴内,定植后浇缓苗水,水渗后覆土。设施春提早或冬春茬 栽培应覆盖地膜。 3 DB37/T 3617—2019 5.6 播种量 2 每667 m 栽培面积用种量2 kg~3 kg。 6 田间管理 6.1 温度管理 保护地栽培抽蔓前温度白天28 ℃~30 ℃,夜间15 ℃~18 ℃;抽蔓期白天23 ℃~27 ℃,夜间 11 ℃~14 ℃;开花结荚期白天25 ℃~30 ℃,夜间15 ℃~18 ℃。 6.2 光照管理 保护地栽培冬春季应选用透光性好的薄膜覆盖;日光温室后部挂反光幕增加反射光;夏秋高温季节 应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6.3 湿度管理 保护地栽培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 %~75 %。 6.4 二氧

pdf文档 DB37-T 3617-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豇豆操作指南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617-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豇豆操作指南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617-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豇豆操作指南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617-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豇豆操作指南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46:3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