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05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174—2018 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 The water-saving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micro-sprinkling facilities for wheat 2018 - 03 - 29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4 - 29 实施 发 布 DB37/T 317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东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泰安市农业技术推 广站、淄博市农业科学院、德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济宁市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滨州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刘立钧、张俊鹏、满建国、殷复伟、张海军、李令伟、闫璐、郑以宏、 王子强、王延玲、刘鑫。 I DB37/T 3174—2018 引 言 山东省自然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分布不均衡。平均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变化范围在550 mm~950 mm之间。全年降水量有70 %~80 % 集中于夏季,小麦季总降水量约150 mm~180 mm,低于冬 小麦总耗水量约250 mm~300 mm,亏缺60 %~65 %。因此在小麦季适时补充灌溉是该地区实现持续高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微喷灌设施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应 用面积不断扩大,制定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对规范全省小麦水分管理、节约水资源,促进小麦 绿色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资源节约、现代化、标准化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以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小麦微喷和按需补灌技术为核心,配套耕层调优和种肥同播等关键技 术。同时借鉴和吸收前人在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方面的研究结果,经优化集成形成完善的小麦微喷补 灌节水技术体系,并在德州、淄博、潍坊、烟台、济南、泰安、枣庄、济宁等地进行了多年度区域试验 和示范应用,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技术规程。 II DB37/T 3174—2018 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微喷灌设施在小麦生育期内实施按需补灌的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有灌溉水源地区及类似生态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8418 土壤水分(墒情)监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NY/T 1121.1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22 土壤检测 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环刀法 NY/T 1361 农业灌溉设备 微喷带 SL 13 灌溉试验规范 SL 21 降水量观测规范 SL/T 67.3 微灌灌水器-微喷头 SL 20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 364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微喷灌 micro-sprinkling irrigation 利用微喷头、微喷带(一侧管壁上加工了以组为单位循环排列的微喷孔的薄壁塑料软管)等设备,以 喷洒的方式实施小流量水分补给的一种灌溉方法。 3.2 按需补灌 on-dem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生育时期,当自然供水量(包括播种期一定深度土层土壤贮水量和生长季有效降 水量)不能满足作物依靠自身适应能力维持一定产量水平的最低需水量时,计算出需要补充的水量并实 施精确定量灌溉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 3.3 1 DB37/T 3174—2018 微喷补灌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micro-sprinkling facilities 选择作物适用的微喷头或微喷带等微喷灌溉设施,按照一定的规格布设在田间,在作物生长的关键 生育时期实施按需补灌的技术。 3.4 微喷带喷射角 jet angle of the micro-sprinkling hoses 微喷带喷射水流在喷孔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用度表示。 3.5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均匀度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of irrigation water in soil 灌溉后土壤水分平衡时(灌溉后3 d~5 d),灌溉水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均匀系数,用百分比表示。 4 微喷系统要求 4.1 水源要求 河流、湖泊、水库和井泉等都可作为灌溉水源。灌溉水源应符合GB 5084和SL 207的要求。 4.2 首部要求 首部须修建相应的加压泵站及附属设施。 4.3 输水设备 输水设备应符合GB/T 50485的要求。 4.4 微喷头选型及田间布局 微喷头应符合SL/T 67.3的要求。微喷头流量不大于250 L/h,工作压力以0.15 MPa~0.25 MPa为宜。 由微喷头参与组成的微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和半固定式微喷灌系统的微喷头 在田间成行布置,行内喷头间距为喷头喷洒半径的0.8倍~1.2倍;行间距为喷头喷洒半径的1 倍~1.5 倍。微喷头安装的高度应超过作物最大株高0.5 m左右。 4.5 微喷带选型及田间布局 微喷带应符合NY/T 1361的要求。微喷带流量以80 L/(m•h)~120 L/(m•h)为宜,工作压力以0.08 MPa~0.12 MPa为宜。微喷带的铺设分为地面铺设和悬挂铺设两种方式。地面铺设的微喷带最小喷射角 70°左右,最大喷射角85°左右;铺设间距1.5 m~1.8 m;当管径为51 mm时,铺设长度≤80 m。悬挂 式微喷带最小喷射角20°左右,最大喷射角88°左右;铺设间距4 m ~8 m;当管径为35 mm~51 mm时, 铺设长度≤100 m。微喷带悬挂的高度应超过作物最大株高0.5 m左右。 4.6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均匀度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均匀度应不低于80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均匀度的测定,应于灌 水前1天和灌水后土壤水分平衡时(灌溉后3 d~5 d),按照田间取点要求和SL 364规定的方法测定每 个观测点0 cm~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并用本规范附录A中公式(A.1)计算。微喷带灌溉系统田间取 点,应根据田块大小随机选择连续铺放的2条~4条微喷带,于微喷带首尾两端内侧2 m处及微喷带铺设 2 DB37/T 3174—2018 长度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在每两个相邻微喷带之间平均设置4个~5个观测点。微喷头灌溉系统田 间取点应根据田块大小随机选取3个~5个观测区,每个观测区面积0.1 ha左右。在每个观测区按对角线 5点取样法设置观测点。 5 微喷系统的工程安装与运行维护 微喷系统的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按照GB/T 50485的规范实施。微喷系统工作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值 守巡查。对水源首部系统、过滤系统等应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对微喷头和微喷带等应进行定期检修、 更换或收放。微喷带在地面铺设时应喷孔向上。微喷带末端须封堵并固定。微喷带工作过程中因带身翻 转扭曲导致喷水不均匀时应及时调整。 6 水肥一体化系统施肥装置的安装与运行维护 施肥装置应具有溶肥和注肥功能,可安装于微喷系统首部与干管相连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亦可安 装于下游,与支管或毛管相连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以便对土壤肥力和干旱程度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的地 块实施区域和精准的水肥管理。电动注肥装置输出肥液的压力和流量,应根据其所连接的干管、支管或 毛管的水压、流量、灌区面积、计划补灌水量和计划施肥量确定。施肥装置的安装与维护应符合GB/T 50485的要求。 7 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率的测定 7.1 于小麦播种前 3 d~7 d, 按照 NY/T 1121.1 和 NY/T 1121.4 规定的方法,用环刀分别采集麦田 0 cm~ 20 cm 和 20 cm~40 cm 土层的原状土壤样品,并分别按照 NY/T 1121.4 和 NY/T 1121.22 规定的方法测 定各土层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率。 7.2 常年种植小麦的地块,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率的测定可以每隔 2 年~3 年进行一次。 8 生育期间降水量的监测 按照SL 21的要求,采用雨量数据采集器实时记录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也可采用当地气象站监 测的降水量数据。按照小麦生育进程和SL 13规定的有效降水量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播种至越冬、越 冬至拔节、拔节至开花期间的有效降水量。 9 补灌时期与补灌水量的确定 9.1 阈值判断法 9.1.1 播种期补灌水量的确定 9.1.1.1 对于地表易板结不适合播种后立即灌水的麦田,应于土壤耕作前 5 d~7 d,按照 NY/T 1121.1 和 SL 364 规定的方法测定 0 cm~20 cm 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θm-0-20,m/m,%)。 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2)计算土壤耕作前 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θr-0-20,%)。 当θr-0-20>75 % 时,无需补灌;当θr-0-20≤75 % 时,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3)计算需补 灌水量(I,mm),并于耕作前 3 d~5 d 实施灌溉。 3 DB37/T 3174—2018 9.1.1.2 土壤耕作前没灌水的麦田,应于小麦播种前 1 d~2 d,按照 NY/T 1121.1 和 SL 364 规定的方法测定 0 cm~20 cm 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θm-0-20,m/m,%)。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 (A.2)计算播种期 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θr-0-20,%)。当θr-0-20>70 % 时,无需 补灌;当θr-0-20≤70 % 时,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3)计算需补灌水量(I,mm),并于播种 后实施灌溉。 9.1.2 越冬期补灌水量的确定 在日平均气温下降至3 ℃左右、表层土壤夜冻昼消时,按照NY/T 1121.1和SL 364规定的方法测定0 cm~20 cm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θm-0-20,m/m,%)。用本规范附录A中公式(A.2)计算越冬期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θr-0-20,%)。当θr-0-20>60 % 时,无需补灌;当θr-0-20≤60 %
DB37-T 3174-2018 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49: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