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219—2018 涡麦 9 号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que regulations for Guo-mai-9 cultiv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0 - 2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 20 实施 发 布 DB34/T 321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太 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硕种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斌、刘伟民、黄成、张虎、赵海丽、牛伟、侯效忠、吴雪、桑涛、冯家春、 柳申飞、夏云祥、冯邦杰、康苗苗、胡娜、吴勇。 I DB34/T 3219—2018 涡麦 9 号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涡麦 9 号栽培中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主要生育期指标和群体动态、目标产量 和品质指标、播前准备、播种、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涡麦 9 号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7892 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涡麦 9 号 Guo-mai 9 2015 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以莱州 953 为母本、以百农 AK58 为父本,常规 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强筋小麦品种。 4 产地环境 4.1 农田生态环境:沿淮、淮北地区生态条件。 4.2 降水量:常年降水量为 700 mm~900 mm,小麦生育期降水 300 mm~400 mm。 4.3 土壤条件:适宜在棕壤、砂姜黑土等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地势平坦,耕层厚度>20 cm,土 壤有机质≥20 g/kg,水解氮≥80 mg/kg,速效磷≥20 mg/kg,速效钾≥100 mg/kg。 5 各主要生育期指标和群体动态 5.1 5.1.1 主要生育期指标 越冬期:主茎叶数 6 叶 1 心~7 叶 1 心,单株分蘖 5~6 个,次生根 7~9 条。 1 DB34/T 3219—2018 5.1.2 5.1.3 5.2 返青期:主茎叶龄 7 叶 1 心或 8 叶 1 心,单株分蘖 6 个以上,次生根 11 条以上。 拔节期:主茎叶龄 9 叶~10 叶,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 群体动态指标 2 2 2 2 茎蘖数:越冬期 1125 万/hm ~1275 万/hm ,拔节期 1200 万/hm ~1500 万/hm ,挑旗期 825 万 2 2 2 2 /hm ~975 万/hm ,成熟期 600 万穗/hm ~675 万穗/hm 。 6 目标产量和品质指标 6.1 目标产量 2 2 6000 kg/hm ~9000 kg/hm 。 6.2 产量结构 2 2 600 万穗/hm ~675 万穗/hm ;每穗粒数 32 粒~36 粒;千粒重 40 g~45 g。 6.3 品质指标 品质标准应符合 GB/T 17892 的规定。 7 播前准备 7.1 种子质量 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 7.2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可用辛硫磷颗粒耕地前撒施。 7.3 整地 适度深耕,耕深达 20 cm 以上,不漏耕;耙碎耙透,达到田面平整,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 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耕后耙碎镇压保墒。 2 2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要粉碎,均匀平铺地面并增施尿素 75 kg/hm ~100 kg/hm 或符合 GB 20287 规 2 2 定的有机物料腐熟剂 30 kg/hm ~60 kg/hm ,结合深耕翻入土壤。 8 播种 8.1 播期 适播期 10月5日~10月30日,最适播期 10月5日~10月20日。 8.2 基本苗 2 2 2 2 10月上旬 180万苗/hm ~225万苗/hm ;10月中旬 225万苗/hm ~300万苗/hm 。 8.3 2 播种质量 DB34/T 3219—2018 实行机械条播,行距 20 cm~25 cm。播种深度 3 cm ~5 cm,播种均匀,播量准确,做到不重播, 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缺苗断垄应及时浸种带水补种,待麦苗长到 4~5 叶期,结合间苗,进行一次带水移栽补苗。 9 肥水管理 9.1 施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 2 每 hm 施优质农家肥 45000 kg~60000 kg、纯氮 240 kg~270 kg(宜增加总氮量,上限可到 300 2 kg/hm )、五氧化二磷 112.5 kg~120 kg、氧化钾 90 kg~135 kg、硫酸锌 15 kg~22.5 kg。农家肥 与磷、钾、锌肥全部底施,氮素化肥的 60%~70%作底肥施,30%~40%在拔节中后期追施。 9.2 水分管理 播种时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 70%~85%,遇旱造墒播种。越冬前、孕穗期遇旱浇水。 10 10.1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 病虫草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 /T 8321 的规定,并严 格按标签上的使用说明执行。 10.2 种子处理 播前宜选用农业部正式登记的小麦种子处理剂进行拌种或包衣,根据当地的病虫发生情况选择药 剂,如针对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成分的药剂,针对苗期蚜虫、地 下害虫等虫害可选择噻虫嗪、吡虫啉等成份的药剂,按包装上的使用说明进行单用或混用。 10.3 除草 冬前除草宜在 11 月中下旬,小麦 3~5 叶期,日平均温度在 10℃以上时进行。冬前没防除杂草 或春季杂草较多的麦田,应于返青后拔节前,日平均温度在 10℃以上时防除麦田杂草。根据田间草相 选择对路的除草剂按包装上推荐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用,其中阔叶杂草可选用噻吩磺隆、唑草酮、啶磺 草胺、乙羧氟草醚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酸、氟唑磺隆等。 除草剂应在晴暖无风、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喷施。 10.4 病害 重点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同时注意防治白粉病、锈病。 返青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唑等药剂;拔节期至灌浆期 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针对赤霉病,可在小麦齐穗见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持 效性较好且对锈病、白粉病有兼治作用的复配药剂,如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咪铜·氟环唑、 戊唑·咪鲜胺、戊唑·噻霉酮等。 10.5 虫害 3 DB34/T 3219—2018 虫害坚持达标防治,蚜虫可选用噻虫胺、啶虫脒、吡蚜酮等,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 药剂按农药标签上的推荐的剂量喷施。 10.6 一喷三防 4 月中下旬小麦抽穗后,结合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穗蚜、吸浆虫等病虫害防治,添加磷酸二 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喷施,防虫、防病、防早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4-T 3219-2018 涡麦9号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1:20: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