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223—2018 红掌盆栽养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ted and Maintenance Of Anthurium andraeanum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0 - 2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 20 实施 发 布 DB34/T 322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阜阳师范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阜阳师范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金 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阜阳市林业局、芜湖市雨田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兰伟、郑萍、张金云、郭遵守、任杰、黄才华、范玲莉、周佳敏、马冲、侯敏、 王先亮、康丽云、雷经洋、李则超、尉玉珊、吴纯德。 I DB34/T 3223—2018 红掌盆栽养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盆栽养护的温室准备、栽培基质、组培苗接收及炼苗 移栽、换盆及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和环境卫生控制、质量定级评价等栽培养护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红掌盆花的栽培与养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551 红掌 种苗 3 温室准备 3.1 温室清理 种植前清理温室内部及温室周边杂物杂草,用 50%辛硫磷乳油 1.25‰浓度液喷洒地面、苗床、排 水沟等,喷至表面布满水滴。 3.2 消毒 种植前 1 d~2 d,使用 45%百菌清烟剂,密闭熏蒸消毒 12 h~24 h,消毒期间禁止人员进入, 消毒 24 h 后打开风扇、门窗透气,排毒,通风 6 h~12 h。用 0.5%高锰酸钾对所用的工具如穴盘、 花盆等进行消毒,再用水清洗干净。 4 栽培基质 4.1 基质要求 红掌栽培基质以草炭土与珍珠岩体积比为 5:2 混合,或草炭土与椰糠体积比 2:1 混合为宜,pH 值在 5.5~6.0 之间。 4.2 基质消毒 4.2.1 消毒方法 基质在使用之前应用甲醛熏蒸消毒法或线克消毒熏蒸法进行消毒。 4.2.2 甲醛熏蒸消毒法 用 40%甲醛稀释 50 倍液均匀喷洒于基质上,充分搅拌均匀后用薄膜密封,堆置 5 d 后,揭开薄 膜摊开基质,每日翻动 1 次~2 次,7 d 后使用。 1 DB34/T 3223—2018 4.2.3 线克熏蒸消毒法 用 35%威百亩水剂稀释 50 倍液均匀喷洒于基质表面,每喷洒一层药剂覆盖一层基质(药剂施用 量为每平方基质 200 ml,基质层厚 5 cm~10 cm,同时用清水喷洒基质至湿润状态,然后用薄膜密封, 堆置 7 d 后揭开薄膜摊开基质,每日翻动 1 次~2 次,7 d 后使用。 5 栽植种苗 栽植种苗应符合 NY/T 2551 的规定。 6 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 6.1 上盆 穴盘苗株高达到 8 cm 左右时,移入 80 ㎜ × 80 ㎜ 花盆中。该阶段生长期为 2~3 个月。 6.2 第一次换盆 当苗高达到 12 cm~15 cm 时,移入 120 ㎜ ×100 ㎜ 花盆中。该阶段生长期为 2~3 个月。 6.3 第二次换盆 当苗高达到 20 cm~25 cm 时,移入 160 ㎜ ×140 ㎜ 花盆(大花品种通常用 170 mm ×150 mm 花 盆)中。该阶段生长期通常为 3~4 个月。 6.4 成品花 第二次换盆 3~4 个月后,开始留花。该阶段生长期为 4~5 个月。 7 栽培养护 7.1 湿度 通过地面洒水、开启水帘等方法,保持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在 65%~90%。 7.2 温度 温度控制在 18℃~28℃,以 20℃~25℃最为适宜。 7.3 光照 光照强度控制在 15000 Lx~22000 Lx,6 月~8 月控制在 15000 Lx 左右,其它时间控制在 22000 Lx 左右。花期控制在 10000 Lx~15000 Lx。 7.4 水质 水质要求 EC 值小于 0.15 mS/cm,pH 值为 5.0~6.5。 7.5 7.5.1 2 水肥管理 水分调控 DB34/T 3223—2018 幼苗阶段保持盆中基质湿润;旺盛生长期,供给充足的水分;盛花期适当减少水分,控制营养生长, 促进开花。 7.5.2 营养液配制 ——生长期液肥配方中 N:P2O5:K2O:CaO:MgO=3.6:2.3:6.7:2.5:1.3; ——成花开花阶段配方中 N:P2O5:K2O:CaO:MgO=1.9:2.3:6:0.8。 7.5.3 根际灌施 结合浇水进行根际灌施。一般晴天 6~7 d 施 1 次液肥,阴雨天 8~10 d 施 1 次液肥。 7.5.4 施用长效肥 在生长期,可以追施长效肥,选用奥绿肥颗粒肥(N:P2O5:K2O=15:10:12),160 ㎜*140 ㎜ 规格 盆施 5.0 g/盆。夏秋季两个月施一次;冬春季三个月施一次。 7.5.5 根外追肥 在生长期,选择尿素稀释 1000 倍 + 硫酸镁 2500 倍液进行叶背喷施。在液肥施用 2 h 后,要用 喷淋系统向植株叶面喷水 6~7 min,冲洗沾在叶片上的肥料,保持叶面洁净。 8 8.1 病虫害防治和环境卫生控制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如叶斑病、炭疽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螨类、蓟马、 线虫等。 病症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8.2 环境卫生控制 人员进入大棚前换消毒衣,双手要用 70%酒精或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消毒;在生产区门口设置消毒 池、消毒盒,放置消毒垫,每天进行清洗和更换消毒液;盆花、工具避免与地面接触。每 1 个月给棚 内消毒 1 次。 3 DB34/T 3223—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红掌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表A.1 病虫害名称 红掌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症状 防治方法 通常从叶片和花开始发病,呈斑状。病斑中央棕色, 发现病株及时销毁。 细菌性 边缘黄色。病菌侵染初期斑点呈水渍状。 注意工具和人员消毒。 枯萎病 叶片发病后,枯萎病斑发展迅速,很快扩展至整个 定期用硫酸链霉素或土霉素消毒能明显抑制病状。 叶片,严重时整株感病死亡。 栽培过程中少施铵态氮,可降低发病风险。 叶斑病 (炭疽病) 根腐病 番茄斑萎 病毒 桃蚜、 棉蚜 潮湿环境中,叶片常呈现出无数的黑色斑点; 干燥环境中,叶片边缘则呈现出浅褐斑。 斜纹叶蛾类 蓟马 线虫 等)常导致发生根腐病。 硫酸链霉素(a.i.72%)33 g/100l水 发病植株叶片边缘发黄呈下垂状,根系呈褐色。 甲基托布津(a.i.70%)125~200 g/100l水 表现为黑色或棕色干死斑,外围黄圈,其环状结构 可结合蓟马的防治控制发生程度。 明显可见。常通过蓟马成虫传播病毒。 发现病株及时销毁。 胎生,种群繁殖极快。蚜虫能分泌蜜露,常可导致 清除种植场所及周围杂草。 煤污等真菌性病害的发生,降低红掌观赏性。 吡虫啉(a.i.70%)喷灌10 g/100l水 刺吸式危害的同时还传播病毒影响植株生长。 抗蚜威(a.i.50%)50 g/100l水 红色。主要危害幼叶和芽,使之枯萎。 可导致植株失绿,呈现白色斑点;还可危害苞片, 嚼食叶片,多以嫩叶为主,造成叶片缺刻状损伤, 多在夜间为害。 阿维菌素(a.i.1.8%)20~25 ml/100l水 三氯杀螨醇(a.i.20%)70~85 g/100l水 天敌:钝绥螨、智力小植绥螨 敌敌畏(a.i.550 g/l)100 ml/100l水 乐斯本(毒死蜱)(a.i.48%)70~85 ml/100l水 速灭磷(a.i.145 g/l)100 ml/100l水 刺吸式危害,在叶片或苞片上造成棕色条斑。 危害严重时,特别是幼苗,叶片将变得发脆或变形。 根结线虫侵染的植株表现为生长停滞根结膨大,香 (根结线虫、 蕉穿孔线虫和致病短体线虫致病的植株也会表现 香蕉穿孔线 为生长停滞,但是根结不会膨大,而是出现褐色斑。 虫、致病短体 褐斑中是幼虫,很快就会堵塞根系维管束,致病的 线虫) 代森锌(a.i.70%)125~170 g/100l水 多菌灵(a.i.50%)150 g/100l水 出现褐色斑点,降低植株观赏性。 菜青虫、 百菌清(a.i.50%)1250~170 ml/100l水 不良生长条件下(如基质的干、湿波动较大或低温 体型小,卵圆形,形如蜘蛛,体色多为白绿色或棕 螨类 多菌灵(a.i.50%)125~170 g/100l水 植株很容易被真菌侵染,导致根腐。 阿维菌素(a.i.1.8%)20~25 ml/100l水 吡虫啉(a.i.70%)喷灌 10 g/100l水 啶虫咪(a.i.20%)喷灌 50~70 ml/100l水 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并对基质及花盆等进行消毒。 种植前用蒸汽对基质进行消毒或使用新的基质。 栽植健康植株。栽培过程避免与土壤接触。 日常操作严格遵循从无病区向感染区进行。 克线磷颗粒(a.i.10%)10~20 g/m2 涕灭威10G(a.i.10%)5~10 g/m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4-T 3223-2018 红掌盆栽养护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1:34: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