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076—2017 掌叶覆盆子生产技术规程 Regulations of production technique for Rubus Chingii Hu 2017 - 12 - 18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18 实施 发 布 DB33/T 207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本润农业有限公司、丽水市林科院、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理滨、王志安、刘跃钧、沈晓霞、孙健、沈宇峰、吴敏敏、蒋燕锋、吴剑锋、 周成敏、王银燕、郑平汉、汪利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3/T 2076—2017 掌叶覆盆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掌叶覆盆子的产地环境、种苗繁育、栽培管理、果园管理、果实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包装贮藏与运输、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掌叶覆盆子的生产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LY/T 1684-2007 森林食品 总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料 SB/T 11182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 ZBBZH/ZY/1-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掌叶覆盆子 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藤状落叶灌木,叶片掌状5深裂,稀3 裂或7 裂,叶缘锯齿状,茎秆具皮刺,植 株高2 m~3 m,果实为聚合果。学名:Rubus chingii Hu。 3.2 地径 苗木基部土痕处的直径。 3.3 苗高 1 DB33/T 2076—2017 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主干高度。 3.4 根长 起苗修根后保留的根长度。 3.5 根蘖苗 将根上长出不定芽伸出地面而形成的小植株,连根与母体分离后,独自生长的幼苗。 4 产地环境 4.1 空气质量 符合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4.2 水质量 农田灌溉用水符合GB 5084-2005中的二级标准。 4.3 土壤质量 土质疏松肥沃、湿润不积水、土层深厚,以弱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或红壤土为宜,pH值宜为5.5~ 7.0,有机质含量1.5%以上,其他条件符合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4.4 建园环境 应符合 LY/T 1684-2007 的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5 种苗繁育 5.1 种源选择 选用适合浙江省生态条件的抗病、高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指标成分的药 用或果用种源。 5.2 苗木标准 苗高20 cm~30 cm,地径0.5 cm以上,鲜活的根数6 条以上,带有毛细根,根长10 cm以上,饱满 芽6 个~8 个的苗木。 5.3 繁育方式 5.3.1 根蘖繁殖 5.3.1.1 根蘖苗繁育期一般在 3 月~4 月,在浙北山区为 4 月初。 5.3.1.2 基地留苗:选留发育良好的根蘖苗,移栽后保持土壤潮润、疏松和营养充足,根蘖苗间距 10 cm~15 cm。秋冬季根蘖成苗,待其落叶后将根系完整挖出,移植到大田中。 2 DB33/T 2076—2017 5.3.1.3 苗圃育苗:在 3 月~4 月份选择新梢发出并已产生不定根(株高 25 cm~35 cm)的根蘖苗移 栽到另一块地里,株距 35 cm,行距 70 cm。定植后对植株进行短截,保留 3 片~4 片叶,株高 15 cm~ 20 cm。 5.3.2 扦插繁殖 当平均气温达10 ℃~14 ℃时,即可扦插。将冬贮的枝条,先剪成20 cm左右的插条,每根插条3 节~ 4 节,插条下端剪口离芽位1 cm、上端剪口离芽位3 cm~4 cm为宜,剪口要平滑,不可撕裂。将插条基 部放入100 mg/L 生根粉液浸泡10 h~12 h,浸泡后用清水冲净,再用2.5%咯菌腈水剂1000倍液等浸泡5 min~10 min进行杀菌处理后即可扦插。扦插后遮荫并保湿,待扦插枝条展叶成活后撤去遮荫网,秋季 移栽大田。 5.3.3 压条繁殖 在8月选择已经开花、生长健壮的植株的近地面的一年生枝条压入土中,枝条入土部分割伤,长出 新梢和不定根后,第2年春季将压条长出的幼苗截离母体,另行栽植。 6 栽培管理 6.1 定植 6.1.1 整地 深耕30 cm~35 cm,彻底清除树根、杂草等杂物,平整地面,起垄栽培。采用带状栽植,平地宜南 北向,坡地的行向应与等高线平行。15°以下坡地全垦,15°~25°山地建梯田。 6.1.2 挖定植穴 6.1.2.1 挖穴、施基肥:按株行距划线挖定植穴,定植穴直径 25 cm~35 cm,深 25 cm~35 cm。每穴 施有机肥 1 kg~2 kg,将表土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填入穴里,再用熟化的土壤填平定植穴。有机肥应符 合 NY 525 的要求。 2 6.1.2.2 栽植密度:行距为 2.0 m~3.0 m,穴距为 1.5 m~2.0 m,每亩(667 m )控制在 150 穴~200 2 2 穴;每穴 1 株,药用每亩(667 m )400 株~500 株,果用每亩(667 m )300 株~400 株。 6.1.3 定植时间 6.1.3.1 春季栽植:浙南山区 2 月~3 月,浙北山区或高海拔地区 3 月~4 月。 6.1.3.2 秋冬季栽植:浙南山区 11 月下旬,浙北山区或高海拔地区 11 月上旬。苗木完全成熟木质化, 落叶后移栽。 6.1.4 定植方法 苗木运到后立即栽植,埋土深度以埋过根际3 cm~5 cm为宜,根系舒展,土壤压实,浇足定根水, 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土。地上部分剪留5 cm~8 cm。 6.2 水肥管理 6.2.1 施肥次数 每年施4 次肥,1 次基肥,3 次追肥。 3 DB33/T 2076—2017 6.2.2 基肥 2 在秋季落叶后追施腐熟的有机肥,施肥量:每亩(667 m )施腐熟的有机肥300 kg,过磷酸钙50 kg ~ 75 kg。施肥方法:在植株一侧挖15 cm左右深的施肥沟,将肥料撒施在沟内,隔年交替进行。有机肥的 施用应符合NY 525的要求。 6.2.3 追肥 2 第1次在春季萌芽前结合返青水,每亩(667 m )施尿素10 kg、钙镁磷肥5 kg;第2次在花前1周, 2 2 每亩(667 m )追施硫酸钾肥10 kg;第3次在座果后,每亩(667 m )追施尿素10 kg。在距树干20 cm 以外,开沟施入根系分布区。化肥的施用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6.2.4 灌水和排水 雨季注意田间排水。萌芽期、孕花期、坐果期、果实迅速膨大期,注意补水,埋土防寒前补充封冻 水。 6.3 整形修剪 6.3.1 春季修剪 春季花芽萌发前修剪,剪去其顶部干枯、细弱枝条,每丛保留7 个~9 个粗壮枝条,保持树冠形状, 促进结果率。 6.3.2 夏季修剪 初夏果实采收后,剪去全部的当年结果枝,保留当年新萌枝条,修剪后使得每丛保留12 个~15 个 均匀分布的健壮枝条。 6.3.3 秋季修剪 秋季或初冬,剪去枯枝、病枝、弱枝,疏剪密枝。 7 果园管理 7.1 深翻改土 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扩穴深翻,翻耕深度25 cm~30 cm。 7.2 除草 每年进行3 次~5 次中耕除草,人工除草根际周围宜浅,不超过6 cm为宜,远处稍深,切勿伤根。 后期枝条郁闭时要及时疏枝,宜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到夏末秋初时停止耕作,促进枝条老熟。 7.3 病虫害防治 7.3.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蛴螬和螨类。 7.3.2 防治原则 4 DB33/T 2076—2017 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合理使 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7.3.3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苗,按本标准生产。加强生产场地管理,清洁田园,合理施肥,科学排 灌。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病株,集中销毁。 7.3.4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或黑光灯、粘虫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整地时发现蛴螬等,及时灭杀。 7.3.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应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 7.3.6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按NY/T 393的规定执行。选用已登记的农药或经农业、林业等技术推广部门试验后推荐的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生 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除草剂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参见附录A。 8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8.1 采收 8.1.1 药用覆盆子采收 从5月上旬开始,果实由绿转黄时选晴天进行采摘,阴雨天、有露水不宜采摘;采摘时轻摘、轻拿、 轻放;每次采摘时将成熟适度的果实全部采净。 8.1.2 果用覆盆子采收 果用覆盆子待果实红熟后采收。 8.2 药用果实产地初加工 8.2.1 杀青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除净梗叶,置沸水浸略烫或蒸制5 min~8 min, 取出干燥,初加工用水符合GB 5749的标准。 8.2.2 干燥 杀青后的果实,置烈日下晒至完全干燥,筛去灰屑,拣净杂物去梗;或者,杀青后的果实,摊开置 于烘干设备内,60 ℃~70 ℃烘干,烘4 h~8 h直至干燥。 9 包装、贮藏与运输 9.1 包装 9.1.1 包装材料符合 SB/T 11182 的要求。 5 DB33/T 2076—2017 9.1.2 同一批产品要求产地、品种、等级相同;同等级的果实大小、色泽一致。 9.2 贮藏 9.2.1 鲜果贮藏 覆盆子鲜果应该随采、随装、随运、随销。不能立即销售的应该置于清洁、干燥,具有防虫、防鼠 设施的仓库低温贮藏,贮藏温度为5 ℃以下,贮藏时间不超过36 h。冷冻果储藏不超过18 个月。 9.2.2 干果贮藏 干燥后的果实,置清洁、通风、阴凉、干燥处贮藏,避免高温及强光照射。有条件的采用低温冷藏 法,温度5 ℃以下。 9.3 运输 鲜果适宜用冷藏车运输。干果用一般运输车辆运输,果实装卸时轻拿轻放,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 干燥、无异味,不得与有毒、有
DB33-T 2076-2017 掌叶覆盆子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6:21: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