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158164.X
(22)申请日 2022.08.16
(73)专利权人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地址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 溪天
鹅荡路52号
(72)发明人 罗燕芳
(74)专利代理 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 4 4287
专利代理师 张莉
(51)Int.Cl.
H05K 7/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散热组件和电气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 组件和电气设备。
其中, 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导热组件, 导热组
件包括第一导热层和绝缘层, 绝缘层与散热器相
对设置, 并用以隔绝散热器和发热器件; 绝缘层
朝向散热器的一侧的局部和/或散热器朝向绝缘
层的一侧的局部设有凹槽, 第一导热层夹设于绝
缘层与散 热器之间, 且第一导热层朝凹槽内延伸
并填充凹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绝缘层
朝向散热器的一侧的局部和/或散热器朝向绝缘
层的一侧的局部设有凹槽, 且第一导热层填充于
凹槽内, 则第一导热层对应凹槽的位置厚度较
大, 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导热层的强度, 避免在极
端温度环 境下出现开裂的情况, 降低了使用该散
热组件的发热器件的损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18125246 U
2022.12.23
CN 218125246 U
1.一种散热组件,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散热器;
导热组件, 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层和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散热器相对设
置, 并用以隔绝所述散热器和发热器件; 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的局部和/或所
述散热器朝向所述绝缘层的一侧的局部 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导热层夹 设于所述绝缘层与所
述散热器之间, 且所述第一 导热层朝所述凹槽内延伸并填充所述凹槽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
形成于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 绝缘层的表面的边 缘; 所述第一 导热层包括:
本体部, 所述本体部与所述 绝缘层平行设置, 并设于所述 绝缘层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和
第一嵌入部, 所述第一嵌入部连接 于所述本体部, 并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凹
槽形成于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绝缘层的表面的中部; 所述第一导热层还包括第二嵌入部,
所述第二嵌入部连接 于所述本体部, 并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呈环形, 所述第二凹槽呈
直线型, 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连通段、 第二连
通段以及第三连通段, 所述第一连通段与所述第二连通段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连通段的两
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段和第二连通段; 所述第二凹槽呈直线型, 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
连通所述第三连通段的中部, 另一端朝背离所述第三连通段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
一导热层的一侧还设有第二 导热层, 所述第二 导热层用以与所述发热器件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第 一导热层的一侧
的局部形成有适配槽, 所述第一 导热层包括:
平板层, 所述平板层与所述 绝缘层平行设置, 并设于所述 绝缘层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和
第三嵌入部, 所述第三嵌入部凸设于所述平板层, 并嵌入所述 适配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绝缘层为陶瓷基片。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散
热器的表面 为平面, 所述第一 导热层与所述 绝缘层朝向所述散热器的表面贴合接触。
10.一种电气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子发热器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
的散热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电子发热器件的一侧, 并与所述电子发热器件接触。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8125246 U
2散热组件和电气设 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 一种散热组件和应用该散热组件的电气
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电气设备中, 通常具有很多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会
发出热量, 但是该热量会反向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因此通常设置有散热结构对电
子元器件进行散热。 散热结构通常包括散热器以及设于散热器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导热
层。
[0003]传统的导热层与散热器的接触面通常为平面, 当导热层厚度较大时, 热阻较大, 电
子发热器件热传导慢, 因此其损耗也较大; 当导热层厚度较薄时, 虽然热阻比较低, 但是在
极端温度环境下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 进而也会导致热阻加大, 电子发热器件损耗较大 的
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 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组件, 旨在改善在极端温度环境下, 导热
层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 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组件, 包括散热器和导热组件, 所述导热
组件包括第一导热层和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散热器相对设置, 并用以隔绝所述散热
器和发热器件; 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的局部和/或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绝缘
层的一侧的局部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导热层夹设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且所述
第一导热层朝所述凹槽内延伸并填充所述凹槽 。
[0006]可选地, 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绝缘
层的表面的边缘; 所述第一导热层包括本体部和第一嵌入部, 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绝缘层平
行设置, 并设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散热器之 间; 所述第一 嵌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 并嵌入
所述第一凹槽内。
[0007]可选地, 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绝
缘层的表面的中部; 所述第一导热层还包括第二嵌入部, 所述第二嵌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
部, 并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0008]可选地, 所述第一凹槽呈环形, 所述第二 凹槽呈直线型, 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
别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两侧。
[0009]可选地,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连通段、 第二连通段以及第三连通段, 所述第一连
通段与所述第二连通段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连通段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段和 第二
连通段; 所述第二凹槽呈直线 型, 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连通段的中部, 另一端
朝背离所述第三连通段的方向延伸。
[0010]可选地, 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导热层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导热层, 所述第二导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18125246 U
3
专利 散热组件和电气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7:41: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