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05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45—2017 沉香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ing 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 2017 - 02 - 08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5 - 08 实施 发 布 DB35/T 164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泉 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荣昊(福建)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友多、万泉、张文元、洪志猛、陈绍玲、叶海燕、林秀桂、陈金章、洪本聪。 I DB35/T 1645—2017 沉香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沉香树(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的采种、种子育苗、造林地选择、 林地清理、整地挖穴、基肥、定植造林、修枝、扩穴抚育、追肥、除花去果、病虫害防治、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沉香树的人工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569-200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小班区划调查技术规定(闽林资[2017]3号) 3 3.1 采种 母树的选择 选择长势旺盛、干形粗大、圆满、树冠大、分枝均匀对称且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树龄在7 a以上 的林木作为母树。 3.2 果实采收 每年的7月8月份,当果基部具有附属体,附属体长约1.5 cm,下端成柄状;蒴果果皮颜色由青绿 色转变成黄色或黄白色时种子成熟,即可采收。 3.3 果实处理 果实采回来后,立即摊开置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风吹或阴干,经过2 d3 d,果壳裂开,种子自行 脱出,然后除去果瓣收集种子。 3.4 种子贮藏 种子宜随采随播,若无法随采随播,可用以下方法贮藏: a) 常温贮藏:采用一层湿沙盖一层种子的方法贮藏种子,湿沙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 b) 低温贮藏:在5 ℃条件下,环境湿度保持在35%54%。 1 DB35/T 1645—2017 4 育苗 4.1 圃地选择及准备 4.1.1 圃地环境 圃地选择在极端低温2 ℃以上,土壤应达到GB 15618-1995二级以上(含二级)要求,环境空气应 达到GB 3095-2012二级以上(含二级)要求,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2005的要求。 4.1.2 圃地选择 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排灌水良好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弱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 4.1.3 圃地准备 6月7月圃地清理,清除杂草、石块,进行翻土,深度5 cm10 cm,整平碎土。 4.1.4 基质准备 4.1.4.1 基质选择 采用疏松的红土壤、鸡粪和过磷酸钾,重量比例为40:2:3进行混合,密封发酵20 d以后作为育苗基 质。 4.1.4.2 基质消毒 播种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进行基质消毒。 多菌灵:每1 kg基质加入25 g30 g的50%多菌灵水溶液,充分拌匀覆盖膜密封2 d3 d 即可; 甲基托布津:用50%可湿性粉剂7001000 倍液,或70%可湿性粉剂8001200 倍液,充分拌匀覆盖 膜密封2 d3 d 即可; 高锰酸钾: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淋湿基质表层1.5 cm,消毒12 h后即可。 4.1.5 容器袋准备 规格为2.5 cm×2.5 cm×6 cm的容器,把装好育苗基质的容器袋整齐排列在经过平整的苗床上,380 2 袋/m 。 4.2 沙床育苗 4.2.1 种子的消毒 用1:15000比例的高锰酸钾浸泡种子15 min30 min,捞起晾干后播种。 4.2.2 种子催芽 种子平铺在准备好的湿润沙床上,一层沙上铺一层种子,依次堆放3 层4 层,湿沙层厚约2 cm, 时间10 d15 d,待大部分种子露白。 4.2.3 播种 把装满基质的容器,用手指点出表面0.5 cm1.0 cm的穴,每袋一穴,取出发芽种子点播于容器袋 穴内,每穴2粒3 粒,并均匀的撒上细砂,将种子盖住一半,盖上稻草,用水将其浇透,置于遮阴棚 内。 2 DB35/T 1645—2017 4.2.4 遮荫棚设置 在排列好的苗床上方搭建遮荫棚,高约2.2 m,采用遮阳网遮荫,透光率50%75%。有条件的可在 遮荫棚内布设喷灌设施。 4.3 播后管理与小苗移植 4.3.1 水分管理 播后10 d20 d为出苗期,应保持床面湿润,遇干旱季节补充水分。雨季要加强圃地巡察,发现积 水应及时排除。 4.3.2 追肥 2 出苗20 d后进行追肥,每20 d一次。于清晨或傍晚用氯化钾复合肥洒施追肥,500 g/m 。追肥后用 清水淋洗。 4.3.3 除草 及时除草,做到除小、除早、除了。除草时应避免损伤苗木根系。 4.3.4 防虫与除蚂蚁 用敌敌畏19.0 μg/g20.0 μg/g溶液围绕苗圃地一圈喷洒,防止害虫和蚂蚁进入圃地。 4.3.5 小苗移植 播种后40 d50 d,苗高达到10 cm15 cm时,移植到18 cm×18 cm×25 cm的大容器袋中,每袋1 株,育苗基质同4.1.4.1。 4.4 移苗后管理 4.4.1 喷水 每天清晨或傍晚喷水1次,以使苗圃地湿度达到85%为宜。 4.4.2 施肥 2 移植后大容器袋的幼苗新芽发出时,开始第一次洒施氯化钾复合肥15-15-15,1 kg/m 。以后每30 d 施1次,直至出圃。 4.4.3 炼苗 一般在出圃前1个月进行炼苗,炼苗时应全部揭除遮阴网,使苗木能适应自然光的光照强度,并将 每袋苗的间距扩大,使苗木在全光照下生长。炼苗期间,苗木不再施肥且应逐渐减少水分供应。 4.4.4 断主根 在出圃前15 d,要原地移动苗袋,切断穿袋的根系,再剪去部分枝叶。 4.5 出圃 育苗后14月15月,苗高达50 cm以上和地径达0.5 cm以上时可出圃造林。 3 DB35/T 1645—2017 4.5.1 苗木质量要求 苗高50 cm以上和地径0.5 cm以上,顶芽完好、根系发达、无病害,即为合格苗。 4.5.2 苗木调查 出圃前应进行苗木调查,按GB/T 6000-1999执行。 4.5.3 6001-1985规定执行;苗木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按GB 起苗 起苗时间依栽植时间而定,做到随起随栽。起苗时应保持容器袋紧实,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起 苗后应及时进行选苗、分级,统计合格苗木产量,剔除不合格苗。 4.5.4 分级 合格苗木分为Ⅰ级、Ⅱ级,分级指标见表1。 表1 苗木质量分级指标 Ⅰ级苗 种类 容器苗 4.5.5 苗高 地 径 根系长 (㎝) (㎝) (㎝) > > > 1.2 25 100 Ⅱ级苗 Ⅰ级侧根数≥ 15 苗高 地 径 根系长 (㎝) (㎝) (㎝) 50100 0.51.2 2025 Ⅰ级侧根数≥ 1215 包装 根据运输距离,选择粗包装(直接用箩筐等盛装)和细包装(用纸箱等包装),做到保持根部湿润不失 水。 4.5.6 运输 外运前应进行检疫,检疫不合格不得外运。检疫方法按GB 15569-2009执行。起苗后应及时发运, 轻装轻卸,防止重压。运输过程注意保湿,避免风吹、雨淋、日晒。苗木运到目的地应及时栽植或假植。 5 造林 5.1 林地准备 5.1.1 林地选择 选择北纬25°以南,海拔300 m 以下的区域,红壤或砖红壤,远离污染源,坡度25°以下,中厚土 层,Ⅲ类地以上。Ⅲ类地的分级执行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小班区划调查技术规定(闽林资 [2017]3号)。 5.1.2 林地清理 采用全面或带状清理。 4 DB35/T 1645—2017 5.1.3 整地 水平带整地,“品”字排列植穴,带宽80 cm100 cm,带间距2.5 m,株距2.0 m2.5 m,穴规格 50 cm×50 cm×40 cm。 5.1.4 基肥 基肥用量:每穴使用腐熟农家肥3 kg+过磷酸钙1 kg,或者每穴施500 g复合肥+500 g钙镁磷,结合 回填表土,混合均匀、压实。 5.2 苗木选择 选用苗高50 cm以上和地径0.5 cm以上容器苗。 5.3 种植 5.3.1 造林时间 3 月5 月或10 月11 月间小阳春阴雨天造林。 5.3.2 造林密度 2 2 造林密度1600 株/hm ~2000 株/hm 。 5.3.3 定植 栽植时苗木要放正、根要舒展,分层填土、压实、踩紧,淋足定根水,最后盖一层松泥土。 5.3.4 浇水 淋足定根水后,若遇干旱无雨,每隔5 d7 d再浇一次水,连续3次。 6 6.1 抚育管理 补植 定植两个月后,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发现死苗缺株及时补植。 6.2 松土除草 每年5月6月份松土除草一次,8月9月份再松土除草一次,连续3年。结合除草开展扩穴,每次扩 穴,穴四边增加10 cm15 cm。 6.3 施肥 第二年第四年结合松土除草开展施肥,第二年第一次施复合肥500 g/株,第二次施腐熟的农家肥 1 kg/株。第三年和第四年,第一次施复合肥1 kg/株,第二次施腐熟的农家肥1.5 kg/株。严禁使用有 残留污染的肥料。 5 DB35/T 1645—2017 6.4 修枝 第一年冬季进行修枝,保留最大一枝主枝,修剪树体下部的分枝、病虫枝、过密枝。锯口距树干5 cm, 锯口应平整,减少破伤面。2 年4 年生幼树,每年12 月翌年2 月修枝1 次。 6.5 除萌 修枝2个月左右开始除萌,抹去枝条下方萌芽条。 6.6 除花去果 3 a7 a生的植株,每年3月4月清除植株的花,6月7月清除植株的果。 7 7.1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沉香苗木、幼树的主要病害有幼苗枯萎病、炭疽

pdf文档 DB35-T 1645-2017 沉香树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45-2017 沉香树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45-2017 沉香树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45-2017 沉香树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10:5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